唐代文壇,李白杜甫到底誰更高明,世人還有爭議;宋代文壇,蘇軾和辛棄疾到底誰是豪放詞一哥,不少人還爭論不休。但對于上下5000年,誰是第一才女,似乎大家都沒有爭議,就這樣李清照在千古才女之位上一坐就是八九百年。
作為一個詞人,李清照是完美的。她的白描寫法,將婉約詞帶入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境界,在那里宋詞的婉約和柔美令人驚嘆不已;同時(shí)“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和《題八詠樓》,又讓人見識了才女的豪情。然而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曾是被迂腐文人指著鼻梁罵的對象。夫趙明誠死后,她下嫁張汝舟,雖然后來她一紙狀書與對方劃清了界線,但卻仍終始被不少人詬病。
在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武陵春·春晚》問世后,李清照一樣被人出言不遜,但這首詞卻照樣成了千古絕唱。讓我們一起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寫這首詞時(shí),李清照的境況可用一個“慘”字來概括。趙明誠已死,南渡后她避難于浙江金華,家中的金石玉器也早就失散。此時(shí)李清照還未下嫁張汝舟,孤獨(dú)的她沉浸在夫死的傷痛中。
從全詞來看,只有最后一個“愁”字,卻字字令人動容。詞的上片開篇就是傷情之語,風(fēng)停了枝頭的花兒也被吹盡了,落地花兒浸入塵土,飄來陣陣香味,眼前之景令詞人無限感傷,久久不愿梳妝。第二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物是人非下,詞人無語凝噎。這4句中,前兩句寫景,含蓄婉約;后兩句寫情,卻是直率動人,如劈空而出,極具張力。
詞的下片詞人準(zhǔn)備泛舟散散心。值得一提的是,李清照曾有過不少經(jīng)典的泛舟詞,她似乎對此頗為喜愛。其中最經(jīng)典的當(dāng)屬《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其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是至今無人超越的佳作。但在這首《武陵春》中,詞人卻不敢輕易上船,原因是擔(dān)心那舴艋舟,載不動自己的愁苦。
不得不說李清照這一次寫愁是相當(dāng)有水平的。昔日詞中之帝李煜曾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這是將愁化為有形的春水,而李清照卻將其重量化,她的愁不只是流不盡,更是載不動的。這樣的比喻,既傳神又令人眼前一亮,也讓這一句成為了千古名句,流傳了千年。
縱觀全詞,我們看到了李清照寫詞的水平,短短49個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更感受到了她的癡情一片,夫死后她的愁濃到化不開。但明代文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評這首詞時(shí)卻說:“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婦。其語言文字,誠所謂不祥之具,遺譏千古者歟”,擺明了揪著李清照后來的下嫁之事不放,對此清代文學(xué)家訴其“不察之論也”。
其實(shí),夫死后李清照對丈夫的種種癡情是真情不假,但她一個女子孤獨(dú)無依,再下嫁又何錯之有。錯的不過是她看沒清楚張汝舟是個虛偽小人,但在認(rèn)清對方真面目后,她哪怕入獄也要與對方和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為一個女人她的敢愛敢恨一樣令人佩服不已。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一、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