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渴與飲水
1、意義:辨疾病的寒熱虛實及津液的盈虧及輸布情況。
口渴與飲水
意義
機理
代表方劑
口不渴飲
寒證、濕證
津液未傷
口渴欲飲
一般口渴欲飲
燥證、熱證
津液損傷
桑菊飲
銀翹散
口干微渴,兼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
外感溫病初起
津傷不甚
大渴喜冷飲
里熱熾盛之陽明經(jīng)證
津液大傷
白虎湯
口渴多飲多食多尿,體漸消瘦
消渴病
黃連湯
口渴不多飲,身熱不揚或身熱夜甚
濕熱證或溫病營分證
津傷有濕
三仁湯
清營湯
渴不多飲,或雖飲水,水入即吐
痰飲停于胃
津不上承
苓桂術(shù)甘湯
口干但漱水不欲咽
瘀血證
津失輸布
抵擋湯
桃核承氣湯
(二)、食欲與食量
1、含義:食欲——指進食的要求和對進食的欣快感覺;
食量——指實際的進食量。
2、意義:判斷脾胃功能強弱以及疾病預(yù)后和轉(zhuǎn)歸。
特點
意義
代表方劑
食欲減退
進食欲望減退,甚至不想進食(不欲食、食欲不振、納少、納呆)
脾胃虛弱;濕邪困脾;肝膽濕熱;飲食停滯。
四君子湯
平胃散
龍膽瀉肝湯
保和丸
厭食
厭惡食物,惡聞食味
飲食停滯;脾胃濕熱;肝膽濕熱。
消谷善饑
(多食易饑)
食欲過于旺盛,進食量多,食后不久即感饑餓
胃火熾盛,腐熟太過;消渴?。嫦荩?;胃強脾弱(兼大便稀溏)
清胃散
玉女煎
參苓白術(shù)散
饑不欲食
雖感饑餓,但不欲食,勉強進食,量亦很少
胃陰不足,虛火內(nèi)擾
益胃湯
偏嗜食物或異物
嗜食生米,泥土等
蟲病
連梅安蛔湯
食欲變化
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或暴食(除中)
胃氣將絕,病危
病中,食欲漸復(fù),食量漸增
胃氣漸復(fù),疾病向愈
(三)、口味
1、含義:指口中的異常味覺或氣味。
2、意義:反映脾胃功能失常(脾開竅于口)或其他臟腑(五味合五臟)病變。
口味異常
意義
代表方劑
口淡
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寒濕中阻及寒邪犯胃(陰邪不耗液)
四君子湯
二陳湯或平胃散
口甜(甜入脾)
脾胃濕熱;脾氣虧虛
三仁湯、
四君子湯
口粘膩
濕熱、痰熱、食積(常與味覺異常同見:甜在脾胃,苦在肝膽)
茵陳蒿湯、
溫膽湯、
保和丸
口酸(酸入肝)
食積(噯腐泛酸);肝胃郁熱(泛吐酸水)
保和丸
左金丸
口苦(苦屬火)
肝膽火旺(膽氣上逆);心火上炎
龍膽瀉肝湯
口澀(澀為燥)
燥熱傷津;陽熱亢盛,氣火上逆(多與舌燥同時出現(xiàn))
增液湯
導(dǎo)赤散
口咸(咸入腎)
腎虛水泛
真武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