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羋月傳》學歷史知識
借著《羋月傳》教孩子學知識
這樣看“劇”更有收獲
A2015年12月15日石家莊日報第10版成長
跟著臺詞開始“識字大會”
歷史劇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比較生僻的古代地名、人名,有些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不用了,但是有些字仍然囊括在普通話常用字的范疇里,同學們不妨跟著臺詞來學認這些字和詞,看完一部劇,可以增加不少詞匯量,并且這樣認識的字記得更牢,你一看到這個字,腦子里就能回憶出相應劇情,不容易忘記。
有不少人表示,《羋月傳》幾乎就是一出“識字大會”,需要抱著字典看。其實劇中許多看似生僻的字詞現(xiàn)在不少方言依然在用,只是許多人只會說不會寫罷了。
比如尥,音同“廖”,意思是騾馬等動物跳起來用后腿向后踢。比如,這馬一尥蹶子踢著我了。
溏,音同“塘”,是半凝固,半流動的意思。比如我們聽人說,喜歡吃溏心雞蛋。就是蛋黃半凝固、半流動的狀態(tài)。
薅,音同“蒿”,是去掉的意思。比如農(nóng)村人常說薅草,就是拔草的意思。
劇中還有不少姓氏和地名,也很容易認錯。
先不說羋月的“羋”,音同“米”,估計大多數(shù)人都認識了,它是楚國國君貴族的族姓,現(xiàn)在依然有人使用,只是比較稀少罷了;還有蔣欣扮演的莒姬,“莒”可不讀呂,而是音同“舉”,莒國為周代的一個諸侯國;由陶慧飾演的虢美人,“虢”音同“國”,西周初期用以分封諸侯國名,分東虢、西虢,后世唐代楊貴妃的三個姐姐,就有一個被封為“虢國夫人”;“穰”音同“嚷”,地名,戰(zhàn)國時楚邑,今河南省鄧州市,宣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的食邑就在這里;郢都的郢,音同“影”,是楚國的都城。
還有一些字,放在詞組里都會讀,可是單另挑出來就很容易認錯,比如嬴稷的“稷”是“社稷”的“稷”,意思是谷神;嬴駟的“駟”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駟”——是不是有不少人曾經(jīng)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一句話,四匹馬都追不上?其實這句話意思是“四匹馬拉的車都追不回來”,現(xiàn)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說話算數(shù)。
看了《羋月傳》,不少人知道了“媵侍”是古代隨嫁的人,也認識嫡公主的名字“羋姝”,但是如果單看“媵”“姝”,你會不會讀錯?再比如,第一集中,楚威后和莒姬為一件緙絲繡羅衫掐起來。緙絲是中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于絲織品的一種工藝美術(shù)品,“緙絲”的“緙”字,音同“刻”,你是不是誤讀很久了?
幾個月前,電視劇《羋月傳》就已經(jīng)未播先火。如今,劇情尚未過半,關(guān)于該劇的各種話題卻引起網(wǎng)上一波又一波爭論,不少中小學生也追劇追得津津有味。其實看歷史劇不能光看熱鬧,里面有許多知識是可以邊看邊學的。為此,記者采訪了二中歷史教師賈立忠、王偉,語文教師宋蕾,請他們以《羋月傳》為例,引導大家開啟“科學”看劇模式。
本報記者 石雅彬
B
跟著劇情復習成語典故
眾所周知,成語作為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歷史。在羋月生活的這段戰(zhàn)國歷史中,也產(chǎn)生不少典故,被后人以成語的形式記錄傳承下來??礆v史劇學成語典故,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戰(zhàn)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有了“朝秦暮楚”一詞,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tài)度動搖多變,反復無常。
劇中楚威后起初中意的女婿人選是趙侯雍,他還有個名字我們更為熟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詞就源自于他。他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工夫,趙國便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的強國之一。這個典故告訴人們不要固步自封,應學習別人的長處,勇于改革。
劇中張儀的對手之一蘇秦,曾游說秦王,不被采納,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他傷感之余,刻苦自勵,夜以繼日的努力攻讀。夜里讀書至困欲睡時,就用錐子刺扎大腿,以便清醒,繼續(xù)學習。這種勤苦自強的精神,歷來被人稱頌,成為舊時勸學的典型事例。他的“錐刺股”行為和東漢人孫敬的“頭懸梁”合在一起,稱為“懸梁刺股”,被后世用以比喻勤苦讀書、奮發(fā)自強。
蘇秦還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前倨后恭”。蘇秦早年游歷列國,困窘而歸,家人都私下譏笑他。后來,蘇秦成功游說六國合縱,身佩六國相印,途經(jīng)家鄉(xiāng)洛陽。蘇秦的家人皆匍匐在地,不敢仰視。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蘇秦對他嫂子說:“為何以前傲慢,后來恭敬呢?”)他的嫂子趴在地上說:“因為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后世用“前倨后恭”來形容“勢利眼”、態(tài)度前后截然不同。
劇中楚國因貌美被公主們傾慕的才子宋玉,在歷史上是一位楚辭大家,成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這三個典故都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稱贊你呢?”宋玉回答:“有個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里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后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聲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里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后世將“陽春白雪”代指高雅藝術(shù),“下里巴人”代指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而“曲高和寡”則比喻言論或作品過于高深,能了解的人很少。
關(guān)于羋月的兒子秦昭襄王,也有一個著名的典故,那就是“完璧歸趙”,只不過他在其中扮演的是出爾反爾的反面角色,反襯出主角藺相如的有勇有謀。這個故事發(fā)生在秦昭襄王二十四年,正是劇中羋月為政時期。這個成語如今用來形容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說到藺相如,就不得不提起關(guān)于他的另一個成語“負荊請罪”。當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藺相如因他的口才智謀出眾而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藺相如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
從屈原所做的楚辭中也衍生出不少成語。比如“懲羹吹齏”,羹是用肉、菜等煮成的湯,齏是細切的冷食肉菜,被熱湯燙過嘴,吃冷食時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過教訓,遇事過分小心,出自《九章·惜頌》;“斑駁陸離”,斑駁是色彩雜亂,陸離意指參差不一,形容色彩繁雜,出自《離騷》;“尺短寸長”,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出自《卜居》;“懷瑾握瑜”,懷是懷藏,握是手握,瑾和瑜都是美玉,這里用來比喻美德,這個成語是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出自《九章·懷沙》……
C
跟著人物關(guān)系學列圖表
莒姬
妃
列關(guān)系圖表,也是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手段。不管是政治課的知識點總結(jié)、歷史課的年代與人物關(guān)系,還是物理課、化學課、地理課、生物課,在學習中關(guān)系圖表幾乎無處不在。
當你能夠跟著《羋月傳》的劇情列出右側(cè)這張人物關(guān)系圖表,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已經(jīng)一目了然。同樣,如果你能把某一門學科或者某一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列成圖表,這一部分知識你已經(jīng)了然于心。
D
跟著人物走進歷史烽煙
看歷史劇的一大收獲就是了解一段歷史。劇中那些鮮活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那些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謀略、禮儀、服飾、飲食,可能比課本上枯燥的年代大事記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目光。比如那么多清宮劇霸占熒幕的時候,即使沒學過歷史的人也能說出清朝有幾位皇帝,以及他們的一些代表事件。這次,《羋月傳》給我們帶來的則是戰(zhàn)國時期那段烽煙歲月。透過演繹的劇情,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諸侯之間連年的戰(zhàn)火紛爭,謀士們的巧言善辯和權(quán)謀策略,還有諸子百家學說爭鳴的璀璨之光。
但是,看歷史劇不等于看歷史書,不能毫不懷疑地全盤接受劇中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要邊看邊學,以劇中的歷史人物作為契機去了解真實的歷史事件。
劇中的羋月的原型,也就是歷史上的秦宣太后,她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的高祖母。史書上記載,“太后稱謂,始見于她”,也就是說,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稱為太后的人。而她同時也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公元前306年,19歲的嬴稷即位秦王,她成為太后,并以太后身份臨朝攝政長達41年(也有說法稱36年),“太后專權(quán),也自她始”。她為秦國后世的強大做出了一定貢獻。幾十年后,她的玄孫嬴政首次統(tǒng)一全國,成為中國歷史上使用“皇帝”稱號的第一人。
《羋月傳》第一集中講到了商鞅被車裂。由此我們不難聯(lián)想到商鞅變法,這是歷史課必學的一個知識點,這是因為,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通過變法,舊制度廢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了;秦國的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發(fā)展。商鞅變法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读d月傳》劇中后來也屢次提到,雖然商鞅被處死,但是羋月對商鞅的新政卻一直堅持貫徹執(zhí)行,正因如此,秦國才能由一個邊陲弱國經(jīng)歷幾代君主逐漸壯大,最終統(tǒng)一六國。
因為羋月是楚國人,于是我們的目光也隨之從秦國轉(zhuǎn)向楚國。羋月出生的年代,楚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非常強大。楚威王死后,楚懷王繼位,這位懷王在歷史書上著墨不多,但是他當政時期楚國確實涌現(xiàn)出不少著名的歷史人物,比如屈原、黃歇、宋玉等,在《羋月傳》里,這些歷史人物均有出現(xiàn),我們不妨一邊看劇一邊翻著歷史書,把這些人物生平復習一下。
歷史書上講到,屈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但是后來楚懷王聽信讒言,罷免了屈原的官職,懷王死后,頃襄王又把屈原流放到外地,直到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如今,每到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nèi)砸诮永飫濤堉?,把粽子系上五彩絲線投入江中來紀念他。在文學史上,屈原的地位也十分顯赫,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創(chuàng)立了“楚辭”,也稱“騷體”,他創(chuàng)作的《離騷》《天問》《九歌》等篇目,是如今許多中小學要求閱讀或背誦的篇目。
黃歇,在歷史書中可不是跟羋月卿卿我我的俊俏公子,他是大名鼎鼎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另外三位是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據(jù)說他的封地在上海,上海的別稱“申”就來源于此。
劇中楚國另一位美貌公子宋玉,在歷史書中的地位不算重要,但是他在文學史上卻占有一席之地,他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辭作家,后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
羋月嫁到秦國前后,也陸續(xù)認識了不少名將謀臣,比如名將白起,在劇中他是羋月?lián)斓降男±呛?。這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在宣太后當政期間與去世之后,為秦國的國土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被稱為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神”,與廉頗、李牧、王翦并稱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歷史上有很多關(guān)于白起的典故,上黨之爭、長平之戰(zhàn),將相失和都和白起有關(guān),據(jù)悉,在長平之戰(zhàn)中,白起坑殺趙軍45萬人,對趙國造成將近滅國的災難。
還有表現(xiàn)搶眼的張儀。他在劇中也出現(xiàn)得較早,他是一名說客、謀略家,他的出現(xiàn),引出了一系列歷史事件,比如“合縱”與“連橫”。歷史上的張儀推行“連橫”的外交策略,即“事一強以攻眾弱”,他游說入秦,建議采用了各個擊破的辦法,遠交近攻,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于自己,使秦國進一步向東發(fā)展。他的“連橫”說所針對的是另一個謀略家蘇秦的“合縱”之術(shù)——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本來“合眾勢以攻一強”,一致對付秦國,但是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張儀出使游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zhuǎn)變?yōu)檫B橫親秦。
歷史上秦武王確實有“舉鼎絕臏”的典故。秦武王在歷史上還是很有作為的,為秦國之后統(tǒng)一天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但是這位君主性格太過要強,因為天生神力,立下不少軍功,也喜歡跟武將交朋友。比如大力士烏獲、任鄙、孟賁等皆為其重用。秦國后來攻占了韓國重鎮(zhèn)宜陽,秦武王大喜,帶著任鄙、孟賁等人到宜陽巡視,然后直入洛陽,以窺周室。他到了太廟,見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甚為壯觀。秦武王為了展示自己的神力,也為了給秦國立威,不顧旁人勸阻,非要舉起有千鈞之重的寶鼎。誰知力盡失手,鼎墜于地,壓在武王右足上,將脛骨壓斷。秦武王疼痛難忍,血流不止,到了半夜,搶救無效,氣絕而亡。由于秦武王無子,所以羋月的兒子得以繼承王位,史稱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