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中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扶貧開發(fā)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為盡快改變貧困面貌,貴州在多年推進項目扶貧的基礎上,探索實施以產(chǎn)業(yè)、教育、基礎設施等為主的“六個到村到戶”,圍繞“扶誰的貧、誰來扶貧、怎么扶貧”,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政策。
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
玉屏縣田坪鎮(zhèn)政府的干部唐婧去年8月剛剛參加工作,便被派到了白果村駐村扶貧。新手上路,情況陌生,唐婧一時頭大。
孰料前任駐村干部交給她一份民情檔案和民情地圖,“哪家哪戶什么情況、位置在哪,詳盡清楚。讓我很快就知道哪些人需要幫助,應該怎么去幫助,工作開展起來得心應手。”唐婧說。
這民情檔案和民情地圖是玉屏縣民情信息電子管理系統(tǒng)的一部分,在這些電子檔案里,每家每戶房子多大、收入多少等30多項信息一目了然。
實施精準扶貧,首先要摸清貧困人口數(shù)量和情況。建檔立卡,被列為去年貴州扶貧工作的“一號工程”。到目前為止,共計識別出一、二、三類貧困村9000個,貧困人口745萬人。
“實行建檔立卡的主要目的,就是精準識別貴州到底有多少個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的原因是什么,政府、社會如何確定幫扶措施等?!辟F州省副省長劉遠坤說。
建檔立卡、找準“窮根子”是手段,在此基礎上確定幫扶措施、開對“藥方子”、引導農(nóng)戶脫貧致富才是目的。
玉屏縣新店鄉(xiāng)老寨村貧困戶黃國遷搞了7年的板栗樹苗,皆因技術管理不夠而白費功夫。鄉(xiāng)里干部根據(jù)檔案中的幫扶需求,結(jié)合當?shù)氐幕A設施條件,建議他改種蔬菜。
“去年我搞了3個蔬菜大棚,全部是縣里的扶貧項目支持建起來的?!秉S國遷臉上掛滿了笑容,“政府每個大棚補貼2000元,并給貼息貸款3萬元。一年下來純收入就3萬多元,今年就能脫掉貧困戶的帽子了?!?/span>
干部鋪好道,精準好“滴灌”
“為百姓做一件實事就添一顆星,星星越多,老百姓就越尊重你。”在黔西縣太來鄉(xiāng)方田村委辦公室,墻上掛著的“創(chuàng)業(yè)導師團”星級評定公示欄里,貼滿了紅閃閃的五角星。
鄉(xiāng)干部邵健承包了大多勞力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的谷井組,他虛心向老干部們請教,還經(jīng)常關注農(nóng)經(jīng)類的網(wǎng)站,最終確定要帶領群眾種植紫薯。
邵健自掏腰包5000元購買了1萬株苗,在農(nóng)戶楊光權的兩畝撂荒地里試種,雖然欠缺經(jīng)驗,但兩畝的紫薯產(chǎn)量還是達到了4000多公斤。邵健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紫薯按保底回收價每公斤4元算,毛收入可達16000元,除去買苗的5000元和肥料錢、工錢等一共8000元成本,一畝地可賺4000元錢,比種洋芋、苞谷劃算多了。這筆賬算得鄉(xiāng)親們心里熱乎乎的,當即有七八戶人家決定跟著種紫薯。
在摘掉“省級一類貧困鄉(xiāng)”帽子不久的太來鄉(xiāng),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導師團”每村都有一個。
為積極配合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并落實了“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隊,一戶一脫貧致富責任人”的要求。
“如果說精準幫扶是‘滴灌’的話,干部駐村就是‘滴灌’的管道,管道鋪設得好不好,能不能確實發(fā)揮效用,決定著扶貧效果。”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說。
扶貧有需求,群眾說了算
在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放珠鎮(zhèn)邵家村小學的操場上,從教室搬來的課桌上擺著6個大碗,每個碗上分別貼著“水”、“電”、“路”、“訊”、“房”、“寨”的醒目圖片。駐村干部給每位村民分發(fā)一顆苞谷籽,“你覺得制約你們村發(fā)展的基礎設施是什么,你最急需解決的是什么,就把手里的苞谷籽投到那個碗里?!?/span>
像這種群眾會,工作組去年在放珠鎮(zhèn)召開了100余次。讓群眾自己做決策,確保扶貧工作對象精準、成因精準、問題精準和需求精準。
“不代村兩委表態(tài),不代群眾決策,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老百姓覺得自己最急需解決的制約生產(chǎn)生活的問題是什么,就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逼咝顷P區(qū)委書記宮曉農(nóng)對問需式精準扶貧的闡述很簡單。
從輸血到造血、從大水漫灌到精確滴灌,貴州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篤定。
一系列“精準扶貧”措施效果顯著:2014年,貴州省共投入中央和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2.1億元,實施1.5萬個到村項目。預計可全面實績完成減貧170萬人和11個貧困縣159個貧困鄉(xiāng)鎮(zhèn)“減貧摘帽”的目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