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略大(17厘米)而墩實的雀鳥。黃色的嘴碩大而端黑。
繁殖期雄鳥:外形極似有黑色頭罩的大型灰雀,體灰,兩翼近黑。
雌鳥:似雄鳥但頭部黑色少。
幼鳥:似雌鳥但褐色較重。
虹膜-褐色;嘴-深黃而端黑;腳-粉褐。
黑尾蠟嘴雀與黑頭蠟嘴雀的區(qū)別在:
(1)黑尾蠟嘴雀嘴端黑色,而黑頭蠟嘴雀嘴全黃;
(2)黑尾蠟嘴雀初級飛羽、三級飛羽及初級覆羽羽端白色,臀黃褐;
(3)黑尾蠟嘴雀頭部黑色面積比黑頭蠟嘴雀面積大得多,越過眼后;而黑頭蠟嘴雀頭部黑色止于眼圈。
(4)黑尾蠟嘴雀雌雄異色,黑頭蠟嘴雀雌雄同色。
國內(nèi)分布: 國內(nèi)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內(nèi)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南、山東,往南至陜西、安徽、浙江、江蘇、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香港、福建和臺灣等省。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于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和遠東南部、朝鮮、日本等地。
分布范圍:西伯利亞東部、朝鮮、日本南部及中國東部,越冬至中國南方。
分布狀況:地方性常見。指名亞種繁殖于中國東北的落葉林及混交林,至中國南方及臺灣越冬。亞種sowerbyi繁殖于華中及華東尤其是長江下游的集水處,向西可抵四川;越冬在西南。
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也成群,有時集成數(shù)十只的大群。樹棲性,頻繁地在樹冠層枝葉間跳躍或來回飛翔,或從一棵樹飛至另一棵樹,飛行迅速、兩翅鼓動有力,在林內(nèi)常一閃即逝。
性活潑而大膽,不甚怕人。平時較少鳴叫,叫聲是一種單調(diào)的'tek、tek’聲,繁殖期間鳴叫頻繁。鳴聲高亢,悠揚而婉轉(zhuǎn),很遠即能聽到。
夏候鳥或留鳥。每年4月初從中國南方遷來東北繁殖,10月中下旬開始遷回。
棲息于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出現(xiàn)于林緣疏林、河谷、果園、城市公園以及農(nóng)田地邊和庭院中的樹上。
主要以種子、果實、草子、嫩葉、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部分昆蟲,所吃食物有甲蟲、膜翅目、鞘翅目等昆蟲和小螺獅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性食物有薔薇種子、高粱、槐樹種子、豆類、紅花子和嫩芽。
繁殖期5-7月。
在到達繁殖地后不久雄鳥即開始求偶鳴叫和配對,雄鳥常站在樹枝上高聲鳴唱,鳴聲清脆悅耳。5月初至5月中旬即開始在柞樹、楊樹、山丁子樹或其他喬木樹側(cè)枝枝權(quán)上營巢,距地高2-7m。巢呈杯狀或碗狀,由枯草葉、草莖、須根、細枝等材料構(gòu)成。巢外徑9-14cm,內(nèi)徑6-8.5cm,高8-13cm,深5-8cm。
每窩產(chǎn)卵3-7枚,多為4-5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有的呈米黃色被有淡紅色斑點,有為灰色或灰白色、被有黑褐色斑點和斑紋,也有呈鴨蛋青色或深灰色被黑褐色斑紋。卵為橢圓形和長卵圓形,大小為16-19mm×20-27mm,常見為17mm×25mm,重3-3.8g,多為3.5g。最早產(chǎn)卵時間在吉林省為5月中旬,大量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1天產(chǎn)1枚卵,卵產(chǎn)齊后才開始孵卵。
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在中國分布較廣,種群數(shù)量較豐富。黑尾蠟嘴雀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常被馴養(yǎng)作籠養(yǎng)觀賞鳥。非法鳥類貿(mào)易和馴養(yǎng)對黑尾蠟嘴雀的野外種群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