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高加林的性格弱點
——在電影《人生》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范達明
我比較同意林子清老師對電影《人生》主人公高加林悲劇根源的分析。這是一個社會根源。但是在高加林的悲劇性中,我還想談一下他的個人根源或者說性格的弱點。
我認為,高加林在對待巧珍的愛情問題上,固然負有道德上的一些責任,但如果他在事業(yè)上的奮斗是非常自覺的,他當初就不應該匆匆地愛上巧珍。高加林先后兩次墮入情網(wǎng),也許是“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這就增加了他或成功或失敗后自己以及別人的悲劇因素。他的結(jié)局成了一場夢,所以使兩個女主人公的愛情也成了一場夢。影片開始一直通過巧珍的主觀視角來反映高加林的一舉一動,這在電影語言上很獨特,也有深意。這是一個鄉(xiāng)下姑娘的單相思的深情的眼光。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了高加林對自我認識的盲目:無論是對事業(yè)還是對愛情他都顯得準備不足。倉促上陣,難免失敗。
巧珍確是一塊金子。但人的性格只有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才是美的。她去城里看加林,被披上紅紗巾,就顯得別扭。她只是一塊被埋在高家溝的金子。
這部電影寫出了人生世態(tài)的幾個層次:亞萍在高一層,巧珍在下一層,加林居中。由下往上沖是進步的;沖不上就構(gòu)成悲劇。不過高加林當他在外轉(zhuǎn)了一圈,經(jīng)歷了曲折,他會真正成為強者。從這個意義上講,高加林的結(jié)局也不是悲劇。片中德順爺實際上有些像《鄉(xiāng)音》中的叔公,他是用一種陳舊的觀念去看加林和巧珍的愛情的。他自己也是靠對往事的追憶來作為美的理想的。但加林不可能是第二個德順爺。因此他的重返高家溝,主要不應是道德上的自我懺悔,而應是憤世嫉俗的對人生世態(tài)不平的怨訴!
2006年1月22-23日錄入電腦于杭州梅苑閣
原載《西陵影訊》1985年1月號(總77)第4版
選自《宜昌市影評協(xié)會電影〈人生〉座談紀要》
(1984年11月14日在宜昌市電影公司會議室,李才俊記錄并整理)
影片信息:
西安電影制片廠彩色遮幅寬銀幕故事片(16本,1984年)
編?。郝愤b 導演:吳天明 作曲:許友夫
主演:周里京(高加林)、吳玉芳(劉巧珍)、高保成(德順爺爺)、喬建華(張克南)、李小力(黃亞萍)、賈六(高玉德)、高家林(劉立本)
影片鏡頭中他扛著鋤頭去那黃土地上刨著,宣泄著心里的苦悶,被村支書兒子擠下來的苦悶,正是這時劉巧珍對他關(guān)懷備至,一聲聲“加林哥”叫得甜蜜蜜的,這使得高加林心里的創(chuàng)傷得到了撫慰。可以說這個“困難”時期的戀愛并不代表愛情,而僅僅是高加林對劉巧珍安慰的認同,他們之間在潛意識中對待這段戀愛的情感態(tài)度是不同的,他們間的愛是不對等的。
高加林高中畢業(yè)后,本可以留在小學任教,但這個名額卻被大隊長高明樓拿去給了自己的兒子。加林對此非常生氣,并受到很大打擊。村里的善良姑娘劉巧珍雖然一字不識,卻欣賞并戀慕有文化的加林。巧珍時常幫他,并向加林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巧珍的愛使加林感到格外溫暖,也熱情給予了回應。兩個人一起在村里搞起了衛(wèi)生革命,治理井水,干得有聲有色。但他的興趣還是在寫作上,不愿意永遠就這樣生活在村里。高加林的叔叔轉(zhuǎn)業(yè)后當上了地區(qū)勞動局局長,高明樓怕頂高加林名額的事會得罪他,便想辦法將加林安排進縣委當通訊干事。加林的老同學黃亞萍傾心于工作出色的加林,并努力幫他在報社謀得職位。雖然遠在鄉(xiāng)下的巧珍一直思念著加林,但加林留戀城里的優(yōu)越生活,決定與巧珍分手。但本以為能留在城里的加林,因黃亞萍前男友的母親氣憤于兒子被拋棄的事情舉報高加林到縣委工作的手續(xù)有問題,加林的叔叔不循私情,將加林解職。加林回到村里,發(fā)現(xiàn)巧珍已被迫嫁給他人,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影片中,高加林是一個純粹地成長于陜北農(nóng)村的青年,在面對人生思索、愛情的選擇時,滿懷抱負、心性甚高的愿望卻在時代烙印之下顯得既微妙難詳又充斥了矛盾。在轉(zhuǎn)型期的時代背影下,個人的欲望下預示了一個不境命運的救贖之路和回歸之門,在超我絕對控制本我的同時,外圍力量左右著道德理性,高加林內(nèi)心的痛、悔恨與悲哀如讖語一般在命運的必然性中一一揭秘,這隱痛不簡單的是表層化的自譴和多情女子負心漢的話題,而更多的是一個畸形時代過后存留在身心經(jīng)久不去的疤痕烙印。[3]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18歲時我再度高考失利,應聘了五六個工作都沒人要,只能去當送雜志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xiàn)在還在踩三輪車呢。
——馬云
30年閱讀史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個上中學的孩子。這么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guī)椭畲蟮姆炊沁@本《人生》,它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賈樟柯
十多年前的一次閱讀徹底改變了我,這本書就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彼時我剛脫離農(nóng)村,考進城市里的一所中專學校。
《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與《平凡的世界》的孫少平有相似之處:出身農(nóng)村,都有知識喜歡讀書,都試圖與命運抗爭。不同之處《平凡的世界》是全景式的農(nóng)村描寫,《人生》則只是一個剖面。而這一個剖面卻較之全景式的描寫,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平凡的世界》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人生》則有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高加林原本是個優(yōu)秀教師,結(jié)果卻讓有權(quán)力的村支書兒子頂了。權(quán)力這支魔棒可以輕而易舉的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轉(zhuǎn)瞬間高的叔父成了干部,高就這么又脫離了農(nóng)民身份。高的叔父坐著小吉普車“衣錦還鄉(xiāng)”之際,高家高朋滿座,包括將高放歸村里的鄉(xiāng)干部村支書。周圍鄉(xiāng)親的眼神充滿了羨慕,村支書諂媚的笑著。路遙的這支箭射向了權(quán)力崇拜!擁有了權(quán)力就擁有了一切。
高加林來到縣城挑糞,遭一城里婦人侮辱罵他滿身臭氣。“我有知識有文化,我比這里的青年哪一樣差?我一定要到這里來!” 路遙的這支箭射向了城鄉(xiāng)戶籍制度。
我覺得路遙肯定深受司湯達的《紅與黑》影響,《人生》里的高加林像極了于連。他高傲有才氣卻又出身底層。不愿意服從命運的安排,最終皆以悲劇結(jié)局。他們要抗爭的,是那個擋在他們之間那個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巨大能量的等級制度?!都t與黑》與《人生》是一個底層青年追求平等機會的故事
“你該把根扎在咱們土里,可如今你變成了豆芽菜,身上一點土都沒有了”老爹的話句句扎在我的心里,就像高加林一樣,我一心想著留在都市,早已將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的土忘記。自己斬斷了根脈,猶如游魂一樣,既無法在城市立足,又不愿意回歸故土。
嘆曰:“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人生》是路遙的中篇小說,完成于一九八一年,后曾被改變成電影,引起了巨大轟動?!度松帆@獎頗豐,分別獲得了1983年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1984年9月陜西省文藝創(chuàng)作“開拓獎”榮譽獎和一等獎。
《人生》講述的是一個頗有才華的農(nóng)村青年高加林曲折坎坷的一生。小說以他“落”為開頭,他這位能干的教師被罷職了,緣由是現(xiàn)實中的“人家權(quán)高人家得意。”好不容易走出“困惑”的他,在決心安心接受命運的安排時,又戲劇般地“升”了起來,成為縣城上班族中的一員,而在他全心全意地把自己點綴成“城市人”時,他靠走后門進縣城的事“東窗事發(fā)”,只好又無可奈何地回到本該屬于他的黃土地上,也只好從那時起,他才感覺自己真的很傻很傻……從高加林那沉沉浮浮 , 充滿曲折坎坷 , 戲劇化的人生中,我看到了人生的復雜。人生是什么?有人說如七彩的泡沫,也有人說像一個五味瓶,而我要說人生是個風云變幻的謎,究竟謎底掌握在誰的手中呢?我想是生活吧,“生活啊,生活 !有時候它把現(xiàn)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又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睙o奈!低嘆??!
《人生》的開篇語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在人生道路的岔口,你走錯一步,足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 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nbsp;引用的非常好,抓住了這部作品的精神實質(zhì),讓讀者讀完小說后,回味起來,對“人生的岔道口”有了更真切、更深層次的感受。高加林的個人悲?。ㄒ苍S算不得“悲劇”),就是源于在人生岔道口的抉擇失誤。但在我看來,高加林的抉擇似乎并沒有錯,這樣說并不代表我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只是我更現(xiàn)實罷了?!叭送咛幾撸吞幜鳌保鳛橐粋€農(nóng)民的兒子,我能夠深刻體會到高加林強烈的“出人頭地”的欲望。那些游走在城市和農(nóng)村之間的農(nóng)村青年,他們的自尊心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城里人所無法理解的。一方面,面對城市的冷遇和城里人的“白眼”,他們渴望融入城市的生活,渴望通過奮斗體現(xiàn)價值、贏得尊重;另一方面,他們對貧窮的故土有著復雜的情感,雖然想消除農(nóng)民的痕跡,擺脫農(nóng)村生活的束縛,但血管里流著農(nóng)民的血,生命已牢牢植根于農(nóng)村的土地。這種感受,是矛盾的,也是撕心裂肺的!
愛情是什么?古今中外,無人無論,然而眾說紛蕓,卻莫衷一是。在對愛情的理解上,路遙是冷靜而深刻的,他謳歌圣潔、純真的愛情,但他對愛情的理解并不是“柏拉圖式”的,而是“現(xiàn)實生活式”的。路遙小說中的愛情以悲劇居多,經(jīng)常會讓人感動的淚流滿面。我覺得,路遙在推崇純潔、高尚的愛情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所有愛情都要回歸現(xiàn)實,沒有“面包”的愛情是虛無縹緲的,“不對稱”的愛情是短暫的,不能長久的?,F(xiàn)實中的愛情就是這樣,“門當戶對”,這一舊式婚姻的標準,其實早已深深的扎根于中國人的心中。高加林落榜了,他的貧窮與劉巧珍的富?!安粚ΨQ”,因此他們的愛情會被人指指點點;高加林進了縣城工作,他的城市身份與劉巧珍的農(nóng)村身份“不對稱”,他的淵博學識與劉巧珍的目不識丁“不對稱”,他的遠大前程與劉巧珍的安于現(xiàn)狀“不對稱”,所以他們倆的愛情注定要“不疾而終”;高加林再次被“打回真身”,重返鄉(xiāng)里,他的農(nóng)民身份又再次與黃亞萍的城里人身份“不對稱”,所以他們短暫的愛情只能草草收場。甚至在他的佳作《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也因為種種“不對稱”而存在著 “隱憂”,然而作者太愛這兩個人物了,他不情愿活生生地拆散這樣一對有情有意的戀人,所以田曉霞的死,是回避現(xiàn)實最好的安排。如果田曉霞不香消玉隕,她與孫少平就真的會如愿走到一起嗎?即使真的結(jié)了婚,他們的婚姻就會幸福嗎?孫少平與田曉霞除了在精神上是對等的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天壤之別,這樣極“不對稱” 的愛情會長久嗎?恐怕連路遙自己也會搖頭。
這是我讀《人生》后的一些感想,思緒很亂。希望各位朋友的指點!
而劉巧珍最后匆匆嫁給把自己給嫁掉,而且是自己并不愛的的人,我認為她有兩種心理:一是被心愛人拋棄的心理的絕望;二是眼證明給自己心愛的人看我不是沒人要的,通過這種自毀的方式來報復高加林。不過這都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了。
我認為,高加林在對待巧珍的愛情問題上,固然負有道德上的一些責任,但如果他在事業(yè)上的奮斗是非常自覺的,他當初就不應該匆匆地愛上巧珍。真是入木三分,如果在事業(yè)是主動的,一般不會愛上巧珍.也許年輕,也許眼光太淺,但如果是巧珍這種女人,很少能讓男人理性的,因為男人的眼睛往往決定他的大腦.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若非青林推薦,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想到去看這樣一部老電影。
大西北明燦的的青天、干裂的黃土地、火辣辣的鄉(xiāng)妹子、赤膊揮汗勞作的青年、裹著白頭巾唱著走西口的陜北老農(nóng)……
這一切對于我都是陌生而新鮮的。
那個年代已離我遠去,那種生活狀態(tài)也是我不曾經(jīng)歷的。
即使是在熒屏上,這幾年我也看了太多的美國電影,高樓林立、燈紅酒綠、都市男女---人生仿佛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但當我追隨鏡頭逐漸融入這片黃澄澄的土地和在這片土地上掙命的人的生活時,涌上心頭的卻是一種久違的暖暖的踏實的感覺。我不熟悉他們的年代,他們的生活,但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的選擇。
高加林從一開始就讓我想到一個人,在我的心中這個人的形象自始至終是籠罩在高加林身上。這就是《紅與黑》中的于連:出身卑微、向往一些東西并在某種程度上嘗試利用女人。記和爸爸曾說過他不喜歡于連,覺得他是一個野心家,但我卻很理解于連,就像我可以理解高加林一樣。
沒有人是生來平庸的,我們更不能要求誰心甘情愿地平庸地過完一輩子,所以對有知識有文化的高加林來說,擺脫農(nóng)村幾代以來日復一日平凡乏味的生活的夢想和對大城市生活的向往絕對是無可厚非的。
但最終強權(quán)擠掉了他的教師之職、舉報破滅了他的南京之夢、愛人嫁作他人婦、自已為鄉(xiāng)里人不齒。高加林的人生,在一個小小的兜圈之后,在一個瑰麗的肥皂泡破碎之后,踉踉蹌蹌地回到了原點,不情愿地在那片黃土地上續(xù)寫著幾輩以來的庸碌……所以我覺得高加林很可憐。
但正如張翠芳同學所言,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甚至可以原諒他對巧珍的背叛,但卻無法對他試圖利用與亞萍的婚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做法感到釋然。所以縱然對高加林有千般理解,當他在栽下來時還是忍不住在心里惡狠狠地說了句“你小子真是活該!”
看完整部電影,我一直在想,或許這就是人生吧!有愛、有付出、有背叛、有歡笑、有嘆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滄海桑田,激情的底色是落寞,夢想的終局是無奈。
(原文參見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joying)
產(chǎn)生這么辛酸的結(jié)局,主要是由于當?shù)亟?jīng)濟落后引起的。如果經(jīng)濟發(fā)達,人們就不會稀罕什么“鐵飯碗”,賺到錢就OK!就算退一步來說,加林和巧珍結(jié)婚,以巧珍的勤勞到如今的社會,生活也可以小康了。然而現(xiàn)在得到的結(jié)局是高加林失去了一位內(nèi)心與外貌一樣美麗的姑娘——巧珍,給自己留下無限的痛楚。片中的巧珍處處閃耀著人性善良的光輝,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另片中呈現(xiàn)出那落后的農(nóng)村環(huán)境與社會確實不敢恭維——太落后了。那些沖著加林、巧珍鬼叫的小孩真的沒教養(yǎng);那些老農(nóng)雖然樸實,但抽煙真的不好,不雅觀。還有骯臟的水,破爛不堪的路……我不禁直呼:“還不趕快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
《人生》發(fā)表于1982年,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xiāng)生活構(gòu)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
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gòu)成了其故事構(gòu)架。高加林同農(nóng)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
的感情糾葛構(gòu)成了故事發(fā)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xiàn)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
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段話的確可以作為《人生》這篇小說的一個注解
其實高加林再回到農(nóng)村,他已經(jīng)成長起來了,已經(jīng)懂得人生了,看他的眼神就與當初被擠掉教師的時候不一樣。
城鄉(xiāng)二元制造成的,大家對此片認識、批判得不夠徹底
人生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的小說,作者用巧妙的人物化身,續(xù)寫了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經(jīng)歷的過程,雖然表面上看都是從終點到起點,但是你經(jīng)歷的不一樣,選擇的不同,而最后你的身心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升華!
《人生》,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曾在我父輩中掀起過熱潮,可沒想到現(xiàn)在看來竟然仍能讓人熱淚盈眶、思索不已。所以這才真正的藝術(shù)精品,能夠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更在時間的長河的淘洗下不斷釋放自己獨特的熠熠光彩。
忘記原著,但單從電影本身來看也非常的成功、讓人感動。
首先導演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非常誠懇認真。拋開主要演員的生動表演,導演對陜北的那片黃土地也投入了濃濃的深情,土地的貧瘠,勞動的辛苦,生活的艱辛,人們的樸實純美,還要當?shù)靥赜械纳礁璧膬?yōu)美動聽,尤其是對這里生活細節(jié)的考究還原,使得那種真實感迎面撲來。
雖然這里一派落后景象,但在導演鏡頭下也顯示了這片土地獨有的人文魅力。也或者這種建立在貧窮落后的基礎(chǔ)上的魅力,只能出自事不關(guān)己,遙遙相望的旁觀者的自我想象。否則也不會出現(xiàn)高加林這樣的出走者,也不會有巧珍這樣美麗的姑娘,竟然會淚灑紅巾、含恨出嫁的場面。
雖然這個片子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四年,人生的兩個輪回,可是不得不承認片中的悲劇從未停止過,片中的問題仍舊成為問題。
首先電影最突出最主體的是愛情。
當然愛情的結(jié)果不過是一場悲劇,悲劇就是美好的被摧毀,悲劇的結(jié)局需要甜蜜來開始。
所以善良美麗又勤勞的巧珍能夠和她傾心已久的加林輕松順利的走到一起,并且那么大膽直接的進行了愛的表白,而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她自我犧牲的承諾:讓加林有星期天,自己上山干活也不讓他受苦。雖然沒有一個愛字,可又字字皆有愛,這真是讓人心疼的好姑娘??墒峭瑫r也不要忘記,她現(xiàn)在只所以能和加林并肩勞作,時刻相望,恰恰是用加林的痛苦換來的機會,因為他所受到的不公待遇才使他把手中的筆桿子換成了現(xiàn)在的鋤頭,可鋤頭讓他受傷讓他流血,可是這可以換來平等的身份和生活空間,他現(xiàn)在就像受傷的籠中雀,雖然和巧珍走近了,可是他并沒有忘記對藍天的想象,盡管他獲得了愛情,可是并沒有停止對展翅飛翔的渴望。這個男人心太大了,不是一個女人就能填滿的,所以一旦生活向他開了籠,他的眼里只有前方而沒有身后了。巧珍親手將他托起,但卻無力挽回,受傷的只有自己。
不知道八十年代時候,人們怎么看待高加林,現(xiàn)代的陳世美?讓人氣憤、憎恨和鄙夷。現(xiàn)在肯定不會再有如此強烈的情感指涉了,因為高加林已經(jīng)在生活中司空見慣;因為人們更加的可以設(shè)身處地的想象了;因為人心不古了,花花腸子誰都有了;因為電影看多了,麻木了。
盡管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了步伐,可是農(nóng)村人口依舊數(shù)量巨大;盡管城市對誰都敞開了懷抱,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此自由呼吸;盡管農(nóng)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可是貧富差距卻在以更快的速度拉開兩極;盡管人人都在努力可是回報卻不是任何時候都成正比;所以所以高加林才如此的生生不息,類似的悲劇仍在繼續(xù),《暖》是新世紀的作品吧但仍是現(xiàn)實主義,一切不言自明。
所有將其看成一個有情人沒有眷屬的愛情故事,也許可以讓人輕松點,感動也更多于悲憤。最感人的段落有兩場:一個是巧珍第一次進機關(guān)大院那場戲,演員極其自然生動的把握了角色的內(nèi)心,新奇-喜悅-甜蜜-尷尬-疑惑-感動-不舍,將那個年代一個純樸的農(nóng)村姑娘的心理層層推進,自然而又準確的表現(xiàn)出來,這也成為兩人情感的轉(zhuǎn)折點。另一場戲是巧珍出嫁時香淚沾襟,整個過程熱鬧喜慶可是越發(fā)襯托得作為新娘的巧珍內(nèi)心的委屈和苦楚。這也是導演的高妙之處啊。
一個精品電影,除了導演的決定性作用,方方面面同樣都要出色優(yōu)秀,本片就是典范。演員、編劇、攝影、群眾演員無一不表現(xiàn)出色。
這正是電影這個行業(yè)所需要的團隊力量的最好體現(xiàn)。
ps:有些鏡頭有些晃動,或許是碟片的問題還是膠片年久失修的原因,抑或因為攝影本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