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決篇主要論述決斷正錯的利弊以及決斷的各種方法。 “決”即決斷、決策。做決斷不僅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考驗。正所謂: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笨梢?,決斷是成敗的關鍵,關乎游說策士們的前途命運。
《鬼谷子》認為:凡為他人決斷事情,都牽扯到一定的利害關系。趨利避害則是人之常情,也是游說策士們遵循的主要原則。針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鬼谷子提出了“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的決斷方法。
因此,用“決術”解決問題時,應鑒古觀今,確定疑難,三思而后決。不僅要勇于決斷,更要當機立斷。
【原文】
凡決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善至于誘也,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隱托于惡 ,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譯文】
凡是為他人決斷事物,一定是因為受托于有了疑惑的人。一般來說, 人們喜歡做出的決斷給他帶來好處,不希望決斷失誤而招致禍患。因此,決疑的人要善于誘導對方,使他講出自己的真實心愿和一切情況,以消除我們的迷惑和偏見,才能加以判斷,做出令他滿意的決策。決策必須給對方帶來利益,否則,沒有這種利益他就不會接受我們的決策,就會后悔當初委托我們來決策。另外,做出的決策確實能給他帶來好處,但你若把這種利益隱藏在對他不利的表面形式中,他也不會接受你的決策,彼此的關系也會疏遠。所以說,替人決策時,若這種決策不會給對方帶來利益,甚至會使對方遭到損害,就是一種失誤的決策。
深謀遠慮一蘇代的火局觀
在人生這局棋中,與人對弈時,要有全局觀,用廣闊的視角來分析事情,這樣無論是身在局內(nèi)還是局外,都會游刃有余,且能避免受制于人,實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
與人對弈要有全局觀,用廣闊的視角來分析事情,這樣無論是身在局內(nèi)還是局外,都會游刃有余,且能避免受制于人,實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
蘇代是戰(zhàn)國時蘇秦的族弟,他也是一位縱橫家,靠嘴吃飯,雖然其不能與其兄相比,但也是小有一番成就。
當時,楚國攻打韓國,韓國向東周求兵求糧。周王為此深感憂慮,與大臣蘇代共商對策。蘇代說:
“君王何必為這件事煩惱呢?臣不但可以使韓國不向我們求糧,而且可以為君王得到韓國的高都。”周王聽后大為高興,說:
“您如果能做到,那么以后寡人的國家都將聽從賢卿您的調(diào)遣和管理?!?/span>
蘇代于是前往韓國拜見相國公仲侈,對他說道: “難道您不了解楚國的計策嗎?楚將昭應當初曾對楚王說: '韓國長年疲于兵禍,因而糧庫空虛,毫無力量守住城池。我要乘韓國饑荒,率兵打敗韓國。不到一個月,我就可以攻下城池。如今楚國包圍雍氏已經(jīng)5個月了,還不能攻克,這暴露了楚軍處境的困窘,楚王已經(jīng)準備放棄昭應的計策停止進攻了?,F(xiàn)在您竟然向周求兵求糧,這分明是告訴楚國韓國已經(jīng)精疲力竭。如果昭應知道以后,一定勸說楚王增兵包圍雍氏,屆時雍氏必然被攻陷。
見公仲侈不說話,蘇代接著說: “您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給周呢?”
公仲侈聽后頗為憤怒,很生氣地說: “我停止向周征兵征糧,這已經(jīng)很對得起它了,為什么還要送給周高都呢?”
蘇代說: “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給周,那么周就會再次跟韓國修好。這件事如果讓秦國知道以后,必然大為震怒,不僅會焚毀周的符節(jié),還會斷絕使臣的來往。周斷了與其他國家的聯(lián)盟,而單單和好韓國,這樣一來,閣下就是在用一個破爛的高都,換取一個完整的周,閣下為什么不愿意呢?”
公仲侈聽了蘇代的一番分析后,覺得有理,便答應下來。
后來公仲侈果斷決定不向周征兵征糧,并把高都送給了周。楚軍當然沒能攻下雍氏,無奈之下快快離去。
回想一下蘇代對韓國相國的游說,他的目的是阻止韓國向周借糧,卻處處不明說,而是從大局出發(fā),將楚國、韓國和周的關系分析透徹,最后陳述借糧之弊大于利,順便還為周賺到了一座城池,確為了不起之人。
《鬼谷子》說: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于一言,陰勵于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痹谶@里,鬼谷子列舉的“陽德、陰賊、信誠、蔽匿、平素”,其實,就是五種戰(zhàn)略。在制定決策的時候,要用戰(zhàn)略的眼光看問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俗話說:
“站得高,看得遠?!币氆@得成功,必須更上一層樓,深謀遠慮,以戰(zhàn)略的眼光來看待人生,才能掌握大局。
人生如下棋,需要有全局觀。落子于局部,著眼于全局。別以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盲人摸象”只是寓言,處于人生棋局中的你我,想做到統(tǒng)觀全局實乃不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