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亂》,日本先驅電影公司1985年出品,東寶國際公司發(fā)行,黑澤明執(zhí)導,仲代達矢、寺尾聰、根津甚八、隆大介等主演。影片以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為靈感,取自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一段寓言故事,講述了日本戰(zhàn)國時期,一個虛構的一文字家族因自相殘殺而走向滅亡的故事。
一文字秀虎(仲代達矢飾)征戰(zhàn)多年,手段殘忍。在七十歲時,秀虎準備將家業(yè)一分為三,由三個兒子分掌大權。他把太郎孝虎(寺尾聰飾)、次郎正虎(根津甚八飾)、三郎直虎(隆大介飾)叫到跟前,以“支箭會斷,硯支箭折不斷”喻語告誡三兄弟,囑咐他們要休戚與共。三郎當場把三支箭橫在膝上折斷,以抗議父親枉經(jīng)亂世,而不知人情。秀虎大怒,將三郎驅逐出境。三郎遂到鄰國入贅為婿。而之后一文字家果然被三郎言中,背信棄義的告誡果然成真,父子及兄弟間的紛亂開始,迎接他們的將是什么命運?
《亂》是日本電影史上制作成本和規(guī)模最大的影片之一,耗資24億日元,用了200多個工作日拍攝完成。
為了紀念影片上映25周年,2010年將采用35毫米電影膠片的形式在美國各地藝術院線進行巡回放映。
影片最后燒城的那場戲拍,是導演特意從美國運來了極易燃燒的木頭蓋了一座城門。
為了清湛的藍天和一朵恰到好處的云彩,把耗資百萬美元的城門一把火燒掉了等了180多天。
在黑澤明的前一部作品《影武者》中曾墜馬負傷的仲代達矢,為了拍攝《亂》,半年時間一直在練習騎馬,可真正拍攝出來,那段戲卻只有3秒。
黑澤明為了拍攝片中的戰(zhàn)爭場面,出動了1400名臨演、200匹馬、1400套盔甲,盔甲由黑澤明本人親自設計,馬匹還大手筆地從美國運到日本進行拍攝,片中數(shù)百套的精致服裝,全是手工制作,耗時近兩年才完工。此外,電影中火燒城池的高潮戲碼,完全不是使用迷你模型,而是在富士山搭設場景的實景拍攝,史詩級焰火戰(zhàn)爭場面全都真的來,并非電腦特效。
為了完成創(chuàng)作,黑澤明于這十年間繪制了上百幅的分鏡彩色草圖,確立了影像的色彩、光線、人物、建筑構造等各式各樣的細節(jié)。正式開拍時,黑澤明已年屆75歲的高齡,視力極度惡化至接近失明的狀態(tài),仍心懷壯志努力完成拍攝。
黑澤明(1910-1998),出生于日本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電影導演、編劇、制片人。
1936年,創(chuàng)作首篇劇本《達摩寺里的德國人》,由此進入了電影圈。1941年,在拍攝完劇情片《馬》之后,黑澤明開始專注于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1943年,獨立執(zhí)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后打破票房紀錄,黑澤明由此受到關注。1948年,拍攝了犯罪電影《泥醉天使》。1950年,拍攝的懸疑電影《羅生門》獲得了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及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1952年,編導了劇情片《生之欲》。1954年,執(zhí)導了古裝動作片《七武士》,影片獲得了第1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銀獅獎。1959年,監(jiān)制并編導了古裝動作片《戰(zhàn)國英豪》,黑澤明憑借該片獲得了第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銀熊獎—最佳導演獎。1963年,編導了懸疑犯罪電影《天堂與地獄》。1965年,拍攝了劇情片《紅胡子》,影片獲得了第20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最佳影片獎。1970年,執(zhí)導了劇情片《電車狂》。1972年,拍攝了俄語劇情片《德爾蘇·烏扎拉》,影片獲得了第9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金獎和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1980年,編導并監(jiān)制了戰(zhàn)爭電影《影子武士》,影片獲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1985年,拍攝戰(zhàn)爭電影《亂》,獲得了第4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1990年,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1993年,編導了劇情片《裊裊夕陽情》。
1998年9月6日,黑澤明因腦中風在東京逝世,享年88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