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習楊式太極拳時,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說明了它的重要性。
傳統(tǒng)楊氏太極拳對手法的要求是非常明確的,外形布意,松活含轉(zhuǎn),與身法心法相合完成招式的轉(zhuǎn)變,拳勢流變要高度協(xié)調(diào),一處有誤即刻有失拳味,須處處留意。
今天,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特地就楊氏太極拳手法做個分享。
三種基本手型
傳統(tǒng)楊氏太極拳的手法除了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的運用,還在“抓、拿、打、摔” 中頻繁變化。在了解手法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楊氏太極拳的三種基本手型。
掌
無論立掌,側(cè)掌,平掌,反掌還是仰掌,其手型不變,根據(jù)用法的不同,表現(xiàn)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勁點。比如“高探馬”,是用右手掌沿去擊打,又比如“單鞭”,是用左手掌根為擊打力點的。在套路中,掌是運用得最多的手型。
基本習練方法:掌微伸,指微曲,指縫稍離,虎口自然張開,掌心微含。
掌分為2個類型約9種:第一類型:坐腕立掌型,有5種掌法,立掌(如摟膝拗步上方掌)、正掌(如攬雀尾之按)、平掌(如由按勢轉(zhuǎn)單鞭之過渡式)、俯掌(如白鶴亮翅之下方掌)、反掌(如玉女穿梭之上方掌)。第二類型:“直伸型”有4種掌法,垂掌(如預備式)、直掌(如單鞭過渡)、側(cè)掌(如云手的棚)、仰掌(如高探馬的下方掌)等。
易犯錯誤:五指并攏;掌心外挺,食指翹起。
拳
拳的技法主要有打和攔,擊打時,勁點多為拳面,拳背,拳峰,擊打方法主要為正面,側(cè)面,外撇等方法。
基本習練方法:要求同時曲小指,無名指,中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在食指第一,二關節(jié)之間,拳面要平。四指卷屈握攏,拇指扣壓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關節(jié)上,拳面要平,拳不易握的太緊,拳有拳心、拳背和拳面。
其拳勢有搬攔捶、肘底捶、撇身捶、栽捶、指襠捶,還有打虎式、雙峰貫耳、彎弓射虎之捶等八種捶法。
勾,也叫吊手
吊手是腕部下垂,同時五指下垂攏在一起。套路中“單鞭”的右手,就是典型的勾手。吊手亦可化,可打,可拿。
基本習練方法:五指第一指關節(jié)自然捏攏屈腕。內(nèi)旋: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轉(zhuǎn)。外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轉(zhuǎn)。纏繞:手臂自然運轉(zhuǎn)的同時在空間弧形運轉(zhuǎn)。
易犯錯誤:屈腕僵硬,不松弛。
總之,不論是什么手型,都不能太僵太硬,定要保持氣血通暢,周身松靈。
手法基本要領
1. 手要五指露縫,自然放松。
2. 手指微屈,手背微弓。忌蘭花指。
3. 掌心虛涵,虎口要圓。但大拇指不可用力外展。
4. 起勢前舉,要手背和手指領勁,非手腕領勁。
5. 下落次序是沉肩,墜肘,坐腕,虎口微微打開,勁貫掌指。
6. '坐腕',可謂楊氏太極原則之一,即掌心向下時,掌根下沉,手指微微上翹。
7. 平抹時,要求指尖略高于腕,腕略高于肘。
8. 切忌舞蹈式的柔腕。除單鞭吊手外,不可折腕。
9. 手的變換,只能轉(zhuǎn),不能翻。即肘定位旋手臂,不可耍手腕。
10. 手不要急于主動地做動作。
11. 出手力發(fā)于腳跟,而腿而腰,再以肘送手。
12. 摟膝拗步,手從胸口一側(cè)平出,不要求立掌。
13. 玉女穿梭,手要從心窩推出,和后腳跟成一直線。
14. 野馬分鬃,要走兩肱。即兩手臂對拉,一挒一採,而不是以腰帶手。
15. 手到了姿勢'亮相',不是一緊,而是一松。即是'三尖一照',立刻松開,什么都沒有了。而不是用力撐在那里。
16. 兩手要'相吸相系',如拉橡皮筋。如,'單鞭'是左右對拉,'白鶴亮翅'是斜向?qū)?#39;倒攆猴'是前后對拉,'金雞獨立'是上下對拉。
17. 兩手開合,要同步到位。切忌一手停了,另一只手還在動。
18. 移動重心時,不動手。如,'攬雀尾''云手'和'上步搬攔捶'等,肩肘腕手合住勁后,要保持與身體的位置不變,隨身體一起移動,手不可自動。重心定,再轉(zhuǎn)腰胯,手則必要相隨。正可謂楊宗師所說的'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動手便非太極拳'。
學則知要領,練功法先明
太極拳每一個拳式,都是由幾個動作構(gòu)成的,每個動作手、眼、身、法、步、角度、方位等,都應有其具體的要求,及其內(nèi)勁和要領。細心體悟,練到純熟,終達一個'整'字,所謂'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周身一家'。可以說,拳的品質(zhì),重在細節(jié),貴在整和。
分享一則拳諺:
一層功夫一層理,一層理出一層技。
得一技,思其理,其技理并進。得一法,探其用,能舉一反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