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傾盡所有,卻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
殊不知,孩子感恩與否,和父母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教育家馮那斯基曾說:孩子成為什么樣,全靠父母塑造。
深以為然,父母是什么樣的人,決定了孩子今后成為什么樣的人。
那些不懂感恩的孩子,其實是父母親手造成的。
這三種家庭,注定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
過度溺愛的家庭
看過一部名叫《巨嬰》的動畫片,影片講述了一個過度溺愛的家庭,養(yǎng)出“巨嬰”的故事:
兒子在父母無限度的溺愛下成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么,父母都無條件滿足。
直到父親意外去世,家里失去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游手好閑的兒子和年邁的母親,只能靠變賣家產(chǎn)度日。
很快,坐吃山空,兒子卻要求母親給他買VR眼鏡。
母親數(shù)著手里僅剩的幾枚硬幣,無奈地嘆氣:連吃飯都成問題,哪還有錢買VR眼鏡。
但母親對兒子一向有求必應(yīng),這次她依然不忍心拒絕,于是把自己的腎掏出來。
兒子看到血淋淋的腎,非但沒有幡然醒悟,反而高興地拿著腎換回VR眼鏡,玩得不亦樂乎。
直到肚子餓,想讓母親拿吃的,才發(fā)現(xiàn)母親早已失血過多而死去。
他不得不親自翻箱倒柜找吃的,家里已經(jīng)空空如也。
最后,他鉆回死去母親的肚子里,汲取僅剩的一點養(yǎng)料。
短短幾分鐘的影片,卻給人帶來極大的震撼。
短片下面有一條直擊人心的評論:比起怪兒子,其實更應(yīng)該怪父母。
誰說不是呢?兒子驕縱的性格,其實是父母一手養(yǎng)成的。
短片中的母親,每天都為已是中年的兒子穿衣、喂飯、刮胡子。
兒子只需吆喝一聲,母親馬上就過來為他服務(wù)。
至于父親,只知道為兒子付錢買單,從來不管孩子的教育問題。
最終,被過度溺愛的兒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在父母離開后,也無法獨立生活。
古人云: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
父母越是嬌慣,越是害孩子;父母越是溺愛,越是無法養(yǎng)出感恩的孩子。
如《正面管教》一書中所說:父母的過度溺愛,只會成為孩子未來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被過度溺愛的孩子,獨立能力差,責(zé)任意識弱,遇事不堅強,只想靠父母,最終可能一事無成,被社會拋棄。
父母對孩子有多少盲目的愛,最終社會就會讓孩子吃多少無法承受的苦。
要想養(yǎng)出一個感恩的孩子,父母就要避免過度溺愛,教會孩子愛和責(zé)任,才是真正地為孩子著想。
父母不孝順的家庭
作家莫言曾說過:“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strong>
誠然,家庭教育自始至終伴隨著孩子。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照進孩子的心里,表現(xiàn)在孩子的行動上。
父母孝順,那么孩子也會有樣學(xué)樣;父母懂得感恩,那孩子也必定知恩報恩。
反之亦然。父母如果不孝順,那么孩子也大概率是個不孝子。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男子非常不孝順,母親去世后,他覺得父親是個累贅,就把父親裝在竹筐里。
叫兒子一起用推車,把父親載到荒山野嶺扔掉。
回家路上,他看到兒子把竹筐撿回來,于是便問:“竹筐已經(jīng)沒用了,撿回來干嘛?”
兒子回答:“等你老了,用來裝你的?!?/strong>
男子聽了,大吃一驚,趕緊把老父親接回家,好生贍養(yǎng)。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父母種下什么因,孩子就是什么果。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感恩,那么他的孩子也注定不會多么孝順。
因此,想要養(yǎng)出一個孝順的孩子,父母先要做好榜樣。
相信大家都看過《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媽媽在給孩子洗完腳后,又打了一桶水給婆婆洗腳。
婆婆讓她休息一會,她卻說不累。
站在門口的孩子看到了,轉(zhuǎn)身也去打了一盆水,端到房間給媽媽洗腳。
有人說:感恩在心,孝順在行。對父母心懷感恩,孝順就會外化成一言一行。
而這樣的言行,也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子女。
心理學(xué)家李維蓉曾說:“真正的家庭教育,重點不在教育而在環(huán)境?!?/strong>
要想孩子學(xué)會感恩,懂得孝順,那么父母就要先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一個感恩、孝順的環(huán)境。
情緒不穩(wěn)定的父母
奧利森·馬登在其《一生的資本》書中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yīng)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yīng)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yīng)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情緒不穩(wěn)定的父母,其實是孩子身邊的定時炸彈。
孩子在這樣的父母身邊,會非常沒有安全感。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上一秒開心,下一秒會不會陰雨連綿。
比如,當(dāng)爸爸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就會在爸爸身邊甜甜地叫:“爸爸爸爸?!?/p>
爸爸會說,“哎呀,我的大寶貝,你今天想吃什么呢?”
當(dāng)爸爸心情不好,孩子說“爸爸爸爸”時:
爸爸可能就會臉色一變:“你別總在我眼前晃來晃去,煩死了?!?/p>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曾說過:“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是個隱形的“情緒垃圾桶”。
為什么我們要把負面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呢?
這樣怎么能要求孩子感恩呢?
陳喬恩的媽媽脾氣非?;鸨?,經(jīng)常對她打罵,陳喬恩時刻擔(dān)心媽媽的拳頭會砸向自己,所以不怎么跟媽媽說話。
直到后來,自己走上了演藝之路,收獲了那么多的粉絲,但陳喬恩內(nèi)心仍然極其缺乏安全感,更是時常感到自卑。
至今她聽到母親的名字還會恐怖地回頭。
在充滿“情緒暴力”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缺乏幸福感。
父母本應(yīng)該是孩子的守護神,但不懂得控制情緒的父母,往往傷孩子最深。
俞敏洪曾說過,家庭是復(fù)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fù)印件。
誠然,有什么樣的原件,就會有什么樣的復(fù)印件。
父母過度溺愛,孩子則會無底線地索取,只知依賴,不知感恩;
父母不孝順,孩子長期耳濡目染,效仿父母,不懂孝道,不知感恩;
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拿孩子當(dāng)出氣筒,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
這三種父母,即使為孩子付出一切,也無法養(yǎng)出感恩的孩子。
有位作家曾說,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但對于孩子的影響,卻是一生。
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深刻且久遠,小到影響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大到影響孩子一生的命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要想培養(yǎng)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不妨先改變自己,不溺愛孩子,不隨便發(fā)脾氣,孝順老人,善待他人,用善心善行教會孩子感恩。
愿每一位父母,對孩子都能做到:寵愛有度,教育有方,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溫馨有愛的家庭中成長,孝順父母,心懷感恩,去開啟美好的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