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已是早春二月天,正是“柳眼回青,漸覺韶華嫩。只有客愁吹未醒,朝朝總被春寒困”之際。
推開久閉的小窗,我惺忪的睡眼驀然望見,小院里已然春意萌動,兩年前栽植的杏樹,枝條上不知什么時候爆滿淡紅色的花蕾,悄然伸到了窗外——杏花要開了,春天真的來了!
就像那歌里唱的“風也變暖了,云也變淡了,往事它飛了,飛過那忘川......”
杏花,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十二花神的“二月花”,所以農(nóng)歷二月又被稱為“杏月”。在眾多奇花異卉還在“吹面不寒楊柳風”里酣眠的時候,杏花已經(jīng)“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唐.羅隱《杏花》),蔓延成“沾衣欲濕杏花雨”的景象,它是春天的使者,早早把春的消息傳遍大地山川。
杏花盛開時嬌艷多姿,胭脂點點,占盡春風——你看,在北宋詩人宋祁的筆下: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玉樓春·春景》
南宋的葉紹翁尋友看杏花卻不逢,吟了首《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獨居小樓,在淅瀝的春雨中一夜未眠,國事家愁涌上心間,卻吟誦出“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清新明麗。
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向來蔑視世俗,狂放不羈,他不僅對桃花傾愛有加,對杏花也是情有獨鐘:
《杏林春燕》
紅杏梢頭掛酒旗,綠楊枝上轉(zhuǎn)黃驪。
鳥聲花影留人住,不賞東風也是癡。
有爛漫紅杏,有依依楊柳,有婉轉(zhuǎn)黃鸝,不在這鳥語花香里吟詩品酒,豈不辜負了這大好春光?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杏花淡白粉紅,妖嬈風姿,引諸多詩人春愁綿綿。
晚唐詩人韓偓不顧春寒料峭,野外覓景,吟出了“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的淡淡輕愁;南宋號為“詩俊”的陳與義詞作向以清婉秀麗之風著稱,他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堪為詠杏絕句;南宋詞人韓元吉生逢亂世,有感家國情愁,不由詠誦“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fā)”的悲憫情懷。
妖妖紅杏還具胭脂霞粉之氣,代表著思春怨婦一種情懷。北宋婉約派詞人張先的一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幾多的離愁別恨?。《谕硖苹ㄩg派詩人韋莊的《思帝鄉(xiāng).春日游》里,杏花又成了天真爛漫的少女被春情撩動,大膽表達愛情的意象: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多么直白率真、癡情執(zhí)著啊!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杏花春雨江南的美景終歸短暫,過不了多久,杏花朵朵艷紅漸漸轉(zhuǎn)淡,至謝落時已是雪白一片。所以南宋詩人楊萬里在《文杏塢》一詩里贊道:
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
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
而北宋的王安石有感于一彎清溪邊杏花飄雪的情景,不由詠道: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北陂杏花》
“烏云秀發(fā),杏臉桃腮,眉如春山淺淡,眼若秋波宛轉(zhuǎn);隆胸纖腰,盛臀修腿,勝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 這是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里描寫美女蘇妲己的句子。自古以來,“杏臉桃腮”即是美人的象征。
杏花不僅賞心悅目,帶給人們美妙的詩情畫意,還是美容美顏、保健養(yǎng)生之佳品。杏花具有補中益氣、祛風通絡的作用,可營養(yǎng)肌膚,祛除面上的粉痘。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以杏花、桃花洗面治斑點的記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huán)據(jù)傳是“二月花神”,特別鐘愛杏花,明代的《魯府秘方》記載了她的美容秘方“楊太真紅玉膏”,就是采摘新鮮杏花加滑石、輕粉蒸后,再入少許龍腦、麝香、雞蛋清調(diào)制而成,早晚洗面后敷之,“令面紅潤悅澤,旬日后色如紅玉”。
杏花亦可食補養(yǎng)顏,將其與薏米雜糧熬粥食用,可預防粉刺和黑斑的產(chǎn)生,久食會使肌膚變得豐腴亮麗,光彩照人。
粉白的杏花雨飄落后,青青的杏兒就在濃密的枝葉間顯露出來了,所以北宋文學家蘇軾在一首《蝶戀花》里,描繪了“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的暮春景象。
嬌小的杏兒在五月的薰薰和風里搖曳,搖成了酸澀的青杏疙瘩,搖成了甜甜美美的麥黃杏子,滿枝滿丫一派金黃亮眼。摘了紅杏品嘗,那種酸酸甜甜的滋味令人唾液暗溢,難怪北宋詞人周邦彥會生動地寫出小女兒家吃杏子的生動活潑場面,“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印小唇丹......”
杏子不僅酸甜可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有機成分和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類,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水果。更為重要的,杏子富含抗癌物質(zhì)維生素B17,因此它是理想的防癌抗癌水果。不過杏子性溫,一次不可食用過多,否則會上火。
“龍谷平,虎谷平。蒲公英勇冠三軍,木賊命歸陰。甜杏人,苦杏人。合歡歌舞慰功臣,紅花佩上身。”這首藥名詩《長相思.功臣》巧妙的將八味中藥名嵌在詩中,其中即有甜杏仁、苦杏仁兩種。
杏子果肉甜軟宜人,其貌不揚的苦杏仁雖難以下咽,卻是食藥兼?zhèn)涞囊淮髮毮?。杏仁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臟健康;含有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zhì),能預防疾病和早衰。不過苦杏仁有毒,需水浸或炒熟后食用,取少量可用來做粥、餅、面包,還能搭配其他佐料制成美味菜肴。
苦杏仁一般藥用較多,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名醫(yī)別錄》《本草綱目》等醫(yī)書載,主治功能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抗炎鎮(zhèn)痛。不過因為苦杏仁毒性較大,一般用量都很小,也多是作為一味輔助中藥。
“董奉杏成林,陶潛菊盈把。”(唐.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琚》)“董君遁世士,高居廬阜山。神方傳肘后,丹杏滿林間。”(明.袁華《杏林圖》)都提到了董奉與杏林的典故。
相傳三國時期,吳國有個醫(yī)生董奉,醫(yī)術(shù)高超,與當時的華佗、張仲景齊名。董奉隱居于江西廬山,常年堅持為人看病,卻從不收取報酬,只要求在他醫(yī)所附近的山坡上栽種杏樹。得重病的人治好了,就讓患者家屬種植五棵杏樹;病情較輕的人治好了,種植一顆杏樹。這樣若干年之后,杏樹成林。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將杏子變賣成糧食,用以救助周圍的貧苦百姓和南來北往的饑民。
董奉這種行醫(yī)濟世的高尚行為,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敬仰。人們在董奉隱居處修建了杏壇、真人壇、報仙壇,以紀念董奉。從此“杏林”便成為中華醫(yī)藥的代名詞,人們愛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妙術(shù)”等詞句,贊美像董奉一樣德高藝精的好醫(yī)生。
杏可觀可賞,灼灼其華;可品可啖,一飽口福;可美人芳華,可醫(yī)人疾患。杏林者,因之成為親善誠信、寬厚仁愛、無私奉獻的“醫(yī)者仁心”精神之寫照。
作者: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xiāng)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