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這世界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兄弟,哪怕是一孩時代,明明上無兄下無弟,可這世界愣是能給你變出很多好兄弟來。為什么?君不見燈紅酒綠高朋滿座之時,每有人拍胸脯高聲說:“兄弟以后要有事隨便嗆聲好了!”“來來來,喝了這杯酒大家就是兄弟了?。 ?/section>觥籌交錯,把酒言歡,酒酣耳熱,言笑晏晏,讓你疑惑這一桌子人真的就是從同一個娘肚子出來的,但彼此千差萬別的容貌讓你迅速否定這個想法,轉(zhuǎn)而想到另一句話:當酒盡人散,忽然想到那個拍胸脯的人,于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他,想讓他幫忙辦點事。拍胸脯兄弟的空洞雙眼中寫著5個字:我不認識你,機械笑容里也寫著5個字:我?guī)筒涣嗣?。然后轉(zhuǎn)身離去,再無下文。有次上淘寶買東西,商家要求加微信私聊,通過驗證后,商家發(fā)來的第一條消息就是“兄弟”二字外加握手表情,頓時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腦海中再次浮現(xiàn)出“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這幾個光輝燦爛的大字。按對方要求轉(zhuǎn)帳后,我向商家詢問一些問題,哪想這位兄弟突然很不耐煩,問三句答一句,最后干脆一言不發(fā)。于是恍然大悟,原來他真正的兄弟是錢,錢才是他的親兄弟。也是,我與他又不熟,無非是他賣我買而已,目的既然達到,又計較什么呢?但讓我不解的是,既然是短暫的赤果果的利益關(guān)系,又有必要以兄弟相稱么?明明爾虞我詐誠信缺失,憑什么兄弟長兄弟短掛在嘴上,又胡說什么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見個面喝個酒就立馬成了好兄弟,恨不得穿同一條褲子,你們讓那些真正的兄弟情何以堪?難道生怕大家都不知道兄弟是用來出賣的么!老樹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動不動稱兄道弟,可為什么又一言不合翻臉無情甚至落井下石,此惡俗究竟源于何時何地?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查找后,終于弄清了“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來源及意義。原來這句話是孔子高徒子夏(卜商)對他的學弟司馬牛說的,出現(xiàn)在《論語顏淵》中,原文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泳炊鵁o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司馬牛憂愁地說:“唉!看人家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聽學弟發(fā)出如此感嘆,學長兼學霸子夏就開始安慰開導(dǎo)他,開導(dǎo)過程中,子夏一不小心說出了這句流傳千古的金句。不得不說,子夏的口才是真好,都說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了——連生死富貴都由上天注定,世上一切可不就是浮云?再說,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作為一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又何必在意有沒有兄弟呢?在此稍作一下科普。司馬牛的哥哥——宋國司馬向魋(音tuí,又叫桓魋)因與國君鬧矛盾,不聽四個兄弟勸阻強行發(fā)動叛亂。叛亂平息后,不但向魋逃亡,連向魋的兄弟們也先后逃亡。司馬牛本已先于向魋逃亡齊國,后來一看向魋也逃到齊國,誓與哥哥勢不兩立的他只好逃亡吳國,后又回到宋國,最后在魯國城門外死去。根據(jù)《左傳》史料與《論語》分析,司馬牛很可能是在哥哥尚未叛亂但苗頭已現(xiàn)的情況下向子夏作如是感嘆的?,F(xiàn)在我們明白了,向魋不但沒有盡到兄長責任關(guān)心照顧弟弟司馬牛,反而害得司馬牛終日提心吊膽乃至四處逃亡。也難怪司馬牛哀嘆:如此兄弟,有不如無。按傳統(tǒng)觀點,除堂兄弟表兄弟等關(guān)系外,兄弟關(guān)系特指三種情況:同父母所生,同父所生,同母所生,舍此則絕非兄弟。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不是儒家觀點,而是墨家“兼愛”學說或基督教教義,子夏作為孔子高徒,當然不會說出墨家或基督教的觀點來(何況基督要在約500年后才誕生)。既然如此,子夏為什么還要對司馬牛說“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呢?不要想多了,其實這句話真的只是子夏就事論事,安慰司馬牛的權(quán)宜之詞而已,他最后不是還說了“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嗎?但子夏無心說出的這句話卻被后世國人奉為圭臬念念不忘,以為四海之內(nèi)當真都是兄弟了。我們仔細讀原文,其實子夏在“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前還有兩句話,那就是“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老樹以為這兩句連同最后一句“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才是子夏要說的核心觀點,而在慣于斷章取義的國人眼里這幾句就憑空消失了。“敬而無失”與“恭而有禮”兩句為遞進關(guān)系,“敬而無失”是“恭而有禮”的基礎(chǔ)。大致意思是:內(nèi)心真誠無偽,待人恭敬有禮。如果四海之內(nèi)人人都做到這樣,那就成了君子國,大家都是君子,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就像親兄弟了么?說到底,這是儒家對君子的修身要求,也是儒家對建立以“和而不同”為理念的“大同社會”的美好愿望,而這絕非墨家觀點或基督理念。真想不到,“和諧社會”觀點產(chǎn)生的兩千多年前,子夏已經(jīng)用“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描述了這樣的愿景。換言之,子夏說的“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中的“兄弟”其實指的是君子而絕非小人。可是我們理解的“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又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意味著一起喝酒一塊泡妞;意味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意味著為朋友兩脅插刀;意味著我進去也不會把你供出來;意味著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而這樣的兄弟關(guān)系發(fā)展到極致,大概總免不了“兄弟就是用來出賣的”的命運。為什么?因為利益而結(jié)成的同盟,遲早因為利益而破滅。所以孔子的弟子們?yōu)椴蛔屛覀兦狻八暮V畠?nèi)皆兄弟也”,還在《論語》中放上了下面這幾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毫無私心雜念,小人才會結(jié)黨營私抱團取暖)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與人為善,求同存異,小人出于利益需要刻意逢迎)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先賢反反復(fù)復(fù)說的這些話,無非是教導(dǎo)我們:務(wù)做君子,勿做小人;極力向君子靠攏,努力與小人絕交。所以老樹以為,真正的兄弟應(yīng)當是這樣的:不求甜言蜜語,但求逆耳忠言;
不求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
不求有恩于人,但求無愧于心;
不求曲意逢迎,但求正直做人;
不求成人之惡,但求成人之美;
不求把酒言歡,但求傾心相交;
不求抱團取暖,但求江湖相忘;
不求義字當頭,但求浩氣長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