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畫的分鏡應該從哪些方面評價?2.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動畫的分鏡和電影分鏡、漫畫分鏡有何異同?附加問題:3.現(xiàn)在有哪些動畫公司的分鏡做的比較好?好在哪里?4.相對的,有哪些比較差呢?差在哪里?
【fai andy的回答(36票)】:
我自從入行開始就做的是分鏡.我覺得題主對分鏡有誤解.
分鏡這東西,就是為了傳達導演思想而存在,分鏡本身的沒有好壞之分,能傳達正確意圖的就是好分鏡.
我們有時候可能會看到一些繪制非常精良的分鏡,那是因為導演本身繪畫水平就高.比如金敏和宮崎駿.我們有時候看到一些繪制非常粗糙的分鏡,你能說它不好?那不是分鏡水平不高,而是導演覺得這樣就足以傳達意圖了.很多導演在和下面的原畫已經有一定的默契,簡單繪畫外加一定的文字描述就足以傳達意圖,何必畫那么美觀?你要知道分鏡是一個非常大量的工作,而且通常是極少數(shù)人負責.這種工作量之下再像畫工筆畫那樣精細,你是要殺了分鏡師么...我曾經在趕工的時候被上司催著在兩個小時之內畫了200個以上鏡頭的分鏡,那繪畫質量連我自己都不忍心看.不過能傳達意圖就沒問題的.
至于分鏡表現(xiàn)出的分鏡是水平,是可以評論的.
分鏡表現(xiàn)的主要就是鏡頭的運用,動作還在其次.說實話分鏡能表現(xiàn)出的動作設計實在有限,再詳細的文字說明都需要原畫師進行大量的腦補和再創(chuàng)作.所以看就主要看鏡頭.2D動畫是在分鏡階段就體現(xiàn)出剪輯效果的.鏡頭的移動,連接,景別,透視,畫面構圖等都是分鏡需要表現(xiàn)的東西.因為在分鏡之前,畫面基本全是在腦中虛構的東西,第一次具現(xiàn)化出來會有很多不能銜接或難以畫面表達的東西,也就是憑空想錯了的.而且容易犯一些鏡頭錯誤.比如跳軸,景別重復等.別覺得這很基礎,現(xiàn)實中經常有人會犯這樣的錯誤.菜鳥的分鏡往往由于經驗的原因對剪輯的感覺很不確定,需要經過多次修改,而且還要在鏡頭制作的時候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時,進行再一次的修改,取舍.而大師的分鏡往往完成度很高,分鏡就直接接近于實際制作的剪輯效果了,這就是水平非常高的分鏡.但是不是說分鏡有好壞,哪個公司畫得好.這完全是分鏡師的水平決定的.
我個人認為分鏡最困難的部分,也就是最能看出水平的部分,是時間軸的確定.每一個鏡頭要精確到幀這是我最開始根本不能想象的.即使現(xiàn)在仍然很難做到精確的控制時間軸.這需要對畫面節(jié)奏有著非常敏感的感覺.
再次強調,能夠很好指導實際制作的就是好分鏡.實際制作中要修改甚至丟棄大部分的就是懶分鏡.這個只有制作部門才清楚~
最后顯擺一下上個月入手的《風立ちぬ》分鏡,哇哈哈哈~
教學篇~宮老頭親授,全系列每本附錄都有
【張一弘的回答(17票)】:
為了防止曲解,下面講的是分鏡表或者動態(tài)分鏡,如果說最后效果的分鏡怎么樣,那就是討論鏡頭語言怎么樣了,問題太寬泛了。
我個人認為從鏡頭語言藝術的角度去評價分鏡沒什么太大價值,因為這個會最終體現(xiàn)到成品上面,也就是說,你看最后效果好不好就行了。所以以我的角度來看,分鏡最重要的還是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了。Make everything clear. 這是因為動畫不像真人電影,要盡可能避免重復勞動,所以在一開始就要把東西全弄明白,防止后面的人出錯或者理解錯誤。打個不是很恰當?shù)谋确?,就好像合同不是用來看文采,而是看有沒有把條款寫清楚了一樣。
上一張模板:
這個屬于美式橫排的模板,而日式傾向于豎排,但意思是差不多的。這個屬于美式橫排的模板,而日式傾向于豎排,但意思是差不多的。
評價一個分鏡的好壞,最主要的還是看畫框內容有沒有把東西畫明白了。比如人物從哪里入畫?鏡框里的人是誰?用的哪張背景?要不要和前面連鏡?鏡頭運動是什么樣的?等等。
而在動作這一欄(其實應該叫Notes注釋,可寫可畫的東西很多,未必非是動作指導。)則要補充不適合在鏡框里表現(xiàn)得內容,比如詳細說明鏡頭里人物在做什么事情,防止后面的人對鏡頭的內容理解錯誤,或者標注一下需要別人注意到的地方的等等。Notes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做成了帶配音的動態(tài)臺本以后(Animatic),畫框里的東西還是會保留,但Notes是看不到的,Layout或動畫師還是要去看Notes來確定一些細節(jié)。
說到這里,其實有一定經驗的導演或臺本師都是能做到以上這些的,后面的高低就要去看最后做出來的效果怎么樣。所以說分鏡的實用價值(能不能把事情說清楚)要比藝術價值重要百倍。
對于愛好者來說,分鏡除了有收藏價值以外,還能不時感嘆一下「哦,原來當初導演是這么想的。」就行了。至少我是認為沒什么好看的……除了今敏這類過度細致的怪人。對于從業(yè)人員來說,則是個模仿和學習的過程,別的人是怎么畫和標識的,會不會比我現(xiàn)在用的方法更好之類的。直接看分鏡表對鏡頭語言的理解方式也比較靜態(tài),不像被電影電視牽著鼻子走。
當時宮崎吾朗就是號稱抄了他老爸兩年的分鏡才出得山。
放一張《千與千尋》的以供參考,感受一注釋和各種箭頭有多重要:
下面這張是涼宮舞團的。
我自己也有些歐美動畫的分鏡,不過因為公司資料就不拿出來了,差不多意思。我自己也有些歐美動畫的分鏡,不過因為公司資料就不拿出來了,差不多意思。
最后這段再特別提一下,故事板和分鏡嚴格上來說不是一回事。故事板的原由是畫很多很多故事草圖,然后放到一張板上進行挑選、排列等等,在概念上是比分鏡更前端的東西。不過很多情況下這兩者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再扯一點,由于效率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直接在電腦上畫臺本,甚至跳過分鏡表直接畫動態(tài)分鏡。于是也誕生了Toom Boom Storyboard這種專門電腦軟件。即便相對保守的日本,近年來一些導演也開始直接在Flash里面畫動態(tài)分鏡。
-----
電影分鏡的情況可以看一下這個,和動畫還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給不同人看罷了:
http://www.storyboardworld.com/china-film-storyboards-why/
這么一對比,漫畫的區(qū)別就很明顯了。漫畫是不要動的,分鏡就是最后成品的一部分,沒有動畫各種各樣的「運動」標識,不過三者的本質也都是最后成品的草稿。
-----
問題3, 4其實前面也解釋。
【譚迪的回答(8票)】:
姜文創(chuàng)作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頭:
【匿名用戶的回答(3票)】:
我就是給你們看看今石洋之是怎么畫分鏡的……
(圖出自《今石洋之原畫集第9號》中的《俗·絕望先生》分鏡)(圖出自《今石洋之原畫集第9號》中的《俗·絕望先生》分鏡)
然后我得告訴你……這已經是今石畫的比較認真的分鏡了。這么說也不對,應該是文字內容寫的比較認真的。
《天元突破》里面,今石的分鏡是長這樣的:
畫面是什么……文字是什么……有氣勢就足夠了!畫面是什么……文字是什么……有氣勢就足夠了!
是不是感覺和姜文的分鏡比不遑多讓?今石認真畫原畫也可以畫的很細,只是分鏡沒必要畫成可以直接當作Layout用的地步(如宮崎駿的分鏡),反而拖進度。
【water five的回答(3票)】:
說點題外話,一直相當推崇宮崎駿的分鏡,真正做到牛而無形。很多比如4°C工作室的作品,會被人覺得分鏡好厲害原畫好厲害,但是這么讓人評價同時也說明缺乏其他,比如優(yōu)秀的故事和內涵之類的,所以分鏡會讓你察覺出來。像宮崎駿的片子,很少有人說分鏡真好、原畫真好、美術真好、背景真好。因為所有都太好了,好到了你完全不會注意,完全為內容服務了。這也是敘事和商業(yè)片中,分鏡或者故事版藝術家所追求的。
歐美動畫電影這塊論鏡頭,我覺得最棒的是布拉德伯德的超人總動員。但是你看片的時候,太流暢了完全不會察覺到分鏡這個東西。
(日本分鏡兩個奇葩,就是今敏和押井守……一個是極致細膩,一個是極致畫工挫,不過都不影響著他們片子的藝術價值)
【lena的回答(0票)】:
1動畫作為影視中一個分支,當然是首先看鏡頭,然后看動作
2動畫跟漫畫,電影的差異,動畫分鏡需要把動作表情都交代清楚,電影更多的表演部分交給演員,而且,電影后期剪輯可以說是對片子得再創(chuàng)作,但是動畫不可能,剪輯得活提前到劇本,分鏡做。漫畫得閱讀節(jié)奏控制跟動畫視聽得把握本來就不一樣。。。
3.4宮崎駿得最容易找到資料,押井守得很電影,其實看個人喜歡就好了,(反正一般只能買到宮崎駿的分鏡頭)
原文地址:知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