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核氣(慢性咽炎)
其癥候猶如梅核堵塞咽喉,故中醫(yī)稱為梅核氣。
本癥是神經(jīng)官能癥之癔病中感覺障礙的一種咽部異物感覺,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
表現(xiàn)為咽部有異物阻塞感,咽不下,吐不出,但飲食吞吐通暢,亦無或少其它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而檢查咽部又無陽性發(fā)現(xiàn)。
說明:
一是本癥多為婦人所患,
二是咽中似有烤熟的肉塊堵塞,
三是用半夏、厚樸、茯苓、蘇葉等理氣化痰藥治療。
常將其列入咽喉病者,認為因情志不遂,肝氣郁滯,痰氣互結,停聚于咽所致,屬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為主要表現(xiàn)的郁病類疾病。
原文: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金匱要略》卷下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二、半夏厚樸湯
組成:
半夏 一升,厚樸 三兩,茯苓 四兩,生姜 五兩,蘇葉 二兩。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主治:痰氣郁結之梅核氣。
病機:七情郁結兼中上ニ焦寒痰停飲。
治法:行氣解郁、降逆化痰。
配伍特點:
方中所用辛溫之藥皆歸肺、脾經(jīng),主要治療中、上ニ焦寒痰流飲氣郁諸病。
本方也可從三焦辨證的角度進行分析:
上焦蘇葉辛宣芳化,
中焦半夏、厚樸、生姜辛開苦降,
下焦茯苓淡滲利水。
所治部位涉及上、中、下三焦。
病機為氣郁、濕滯、痰阻。
半夏厚樸湯屬于表里雙解、溫散水飲之方劑。
生姜、蘇葉辛溫發(fā)散,半夏辛溫散結,厚樸辛溫苦降,全方含“辛開苦降”開郁散結之義。
方中茯苓,滲濕利痰,其性先升后降。
除茯苓甘、淡、平外,其余諸藥皆具辛溫之性,符合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用藥原則。
使用注意
1、方中多辛溫苦燥之品,僅適宜于痰氣互結而無熱者。
2、若見顴紅口苦、舌紅少苔屬于氣郁化火,陰傷津少者,雖具梅核氣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現(xiàn)代應用:
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食道痙攣等屬氣滯痰阻者。
三、醫(yī) 案
唐某,女,40歲
2022.3.18首診
主訴:咽部異物感半月余。
現(xiàn)病史:患者訴近半月來,咽部感覺有痰阻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怕冷,怕風,出汗多,動則汗更多,大便排出不暢,便質稀軟,粘馬桶。精神、納食、睡眠、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膩,脈弦滑。
診斷:梅核氣(慢性咽炎)——痰氣郁結
治則:行氣開郁,化痰散結。
方藥:半夏厚樸湯
法半夏20克,紫蘇葉12克,姜厚樸18克,茯苓24克,生姜30克
(《金匱要略》原方:法半夏一升,紫蘇葉二兩,姜厚樸三兩,茯苓四兩,生姜五兩)
2022.3.24復診
患者訴咽部異物感減輕,大便較前成形,舌淡,苔薄膩,脈弦滑。
繼以半夏厚樸湯加味 5劑
予行氣解郁散結調(diào)理。
方藥:
法半夏20克,紫蘇葉12克,姜厚樸18克,茯苓24克,生姜30克,白術20克,大黃5克,黃連3克,蟬蛻10克,絡石藤15克,枳實20克。
配伍:
半夏厚樸湯原方加
白術配枳實 消除痞滿 白術健脾益氣 (如:枳術丸 除脹消痞)
大黃配黃連 苦咸通泄 (大黃黃連瀉心湯,消痞除滿)
蛻衣:疏散風熱,開宣肺氣。
絡石藤:味苦性溫微寒,主癰腫不消,喉舌腫。
2022.4.22
遇見患者,并詢問梅核氣癥狀,患者訴上次10劑中藥后,梅核氣已消除。
按語:
筆者認為:
梅核氣猶如山澗雨后彌漫在山間一層霧氣,風是很難吹散,只有太陽出來,氣溫升高后,才能蒸發(fā)自然散去。
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所以,用辛溫之類的藥,如半夏、厚樸、生姜、蘇葉等,脾胃可升清降濁,借助大黃,黃連苦咸之藥通瀉,厚樸可以將偏寒導致的痰飲之氣通過消滿下氣,得以解除病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