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帶著愛做每一件小事,讓每一件小事都有意義

“在人生的終點,我們留下的不是我們得到的東西,而是我們付出的東西?!睘榱嗽谌松慕K點留下更多證明自己沒有虛度時間的印記,我們必須以珍重的心意去做每一件小事,讓每一件小事都有意義。

可以說,這才是新型的生活方式。

帶著感動做每件事,接受每個事物

在過去,人們都說“女人的話題僅限于一里之內”。但現在已不同于以往,現在已不用像以前那樣花很多時間準備飯菜。因而,女性完全可以為準備餐桌上的會話多花些精力。

在這個凡事講求速度的時代,隨著家務分配的明顯合理化,女性也擁有了一些富余的時間。但與此同時,如何使用時間,也是女性所要面臨的一個新挑戰(zhàn)。我覺得,因為我們女性已告別過去那個凡事只能服從、沒有教育機會、以伺候丈夫和孩子為主業(yè)的時代,所以在女性擁有生活主導權的今天,只有以一顆充滿愛的心活好每分每秒,帶著感動做每件事、接受每個事物,才能成為真正的新型女性。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

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

請賜予我勇氣,

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

并請賜予我智慧,

去辨別什么可以改變,什么不能。(雷茵霍爾德·尼布爾)

這段話為我們概括了新型女性應掌握的生活方式。過去的女性,沒有改變能改變之事的自由。她們在面對不能改變的事時,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但如今,我們被賜予了改變能改變之事的自由—只要有勇氣,我們便能改變我們所能改變的。此外,當我們判斷某件事不能改變時,我們還擁有主動接受這個事實的自由—只要保持內心平靜,我們便可以接受我們所不能改變的。

生而為人活在世上,我們一定會受束縛于某些條件。在我們之中,既有背負著與生俱來、無法逃避的條件的人,也有在活著期間生病、或為家庭所累、遭遇意外災難的人。所謂人的自由,不是指我們可以從這些條件中解放出來的自由,而是指在面對這些條件時我們擁有判斷、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如果我們能從束縛女性的家務、育兒等傳統(tǒng)事務中解放出來,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從那兒解放出來,是出于什么目的。

只要沒有充分認識到自由也伴隨著殘酷這一點,自由絕不可能讓女性“重獲新生”。

帶著愛做每一件小事,讓每一件小事都有意義

人生的重量不一定與人生的長度成正比,但一定與時間的使用質量有關。如果時間的用法,也就是生命的活法,無法判斷,那么是否珍視每分每秒—換言之,是否帶著愛過好每分每秒,就顯得非常重要。

換言之,無論是像擺盤子這樣的單調工作,還是在廚房刮土豆皮、在廁所打掃衛(wèi)生等瑣碎的事務,當我們帶著愛去做的時候,它們都能變成值得尊重的工作。在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真正的瑣事。當我們草率地對待某件事情時,它才會變成瑣事。

實際上,時間的用法,即生命的活法。在人生的終點,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會被問這個問題:“和江戶、明治、大正、昭和初期、昭和中期的女性相比,你得到了更多的‘自由’。而且,沒有人強迫你聽從誰的你,還擁有靠自己的雙手開拓人生的自由。如此自由的你,是如何使用這些‘自由’的,你活出屬于你自己的精彩了嗎?”

如今,女性的人生不再由父母、婆婆、丈夫、孩子決定。但是,自己便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既是一件值得感謝的事,也是一件可怕的事。

杰拉爾·喬德里(Gérard Chaudry)曾說:“在人生的終點,我們留下的不是我們得到的東西,而是我們付出的東西?!睘榱嗽谌松慕K點留下更多證明自己沒有虛度時間的印記,我們必須帶著愛做每一件小事,讓每一件小事都有意義。

可以說,這才是新型的生活方式

今之心”,“心中念想,花就開放”

 周六的傍晚,我有時會發(fā)出“啊,好幸?!钡母袊@。想著第二天是周日,沒有什么是必須要做的事,不僅可以看看之前一直想看的書,還可以在打掃好凌亂的房間、收拾好物品、洗好衣服后,熨熨衣服、擦擦鞋。在這么想的時候,我的心里總能涌現滿足感。當然,這種幸福感一到了周日的傍晚就會迅速消失,內心的狀態(tài)也會變?yōu)椤皯?zhàn)前準備狀態(tài)”。盡管它的存在時間是如此短暫,我還是覺得能因一點小變化而產生滿足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或許其他人也有這樣的感受吧:比如,當我要把用完的牙膏扔掉的時候,我有時會因為“可以用新的了”而十分歡喜。肥皂用完后也是如此。不過,只有將東西慢慢用完后—沒有摻雜想盡快用完的想法,心中才會涌現這種滿足感。

我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我有過這樣的經歷:考試臨近的時候,特別是考試期間,我便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試上,平時既不梳妝打扮,也不整理房間,而當考試結束后,我在梳整發(fā)型、收拾房間的時候,往往可以體會到比平時多數倍的滿足感。這個時候,母親總是露出一副想說“又開始了”的表情,對我的變化假裝視而不見。

最近,“激”這個字被用于各大場合,如“激寫(譯注:意指拍攝激動人心的照片)”、“激安(譯注:意指特別便宜)”等,我喜歡“充滿激情地生活”這種說法。這是一種可以讓自己徹底掏空的生活,它既不會讓你做事半途而廢,也不會讓你安于現狀。而且,掏空自己之后的充電時光也是一段幸福的時光。我想讓自己注重“今”(譯注:日語中的“今”有“此刻”之意)這個瞬間,活在當下。寫下“今之心”(譯注:“今之心”意為“此刻的內心”)這三個字后,你若發(fā)現“今”和“心”正好可以組合成“念”字,你便能理解“心中念想,花就開放”(譯注:日本佛教詩人坂村真民的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若不重視“今”,花便不會開。若你在“今”這個瞬間敷衍生活,那么下個瞬間你也會接著敷衍,而這樣的結果是,最終你很可能只能虛度一生。重視“今”這個瞬間,不是說每一瞬間都緊張地過,而是在該放松的時候盡情地放松,放松之后以“今”為界限好好地生活。

所謂小小的幸福,即當你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時—可以是任何小事情,你能體會到的幸福感。

前年,我得過一次感冒,這次感冒從10月中旬一直拖到次年4月份才好。有一天坐出租車的時候,出租車司機建議我:“泡完澡后,可以試著用冷水泡泡腳?!蔽覍@個建議半信半疑,但為了避免再次為長達半年的感冒而煩惱,我還是認真地做了,而且現在也一直堅持著。此外,還有每天早晨五點起床后必做的冷水摩擦,我也是一天不落地堅持著—這也是我“性格倔強”的證明吧!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吧,今年得的感冒沒惡化便痊愈了。當給自己安排的“修行”結束之時,我都會覺得“今天也完成了,真高興”。我之所以會這么覺得,或許也是因為我已上了年紀的緣故。

在人的一生中,能稱之為大幸福的瞬間屈指可數。雖然結婚當日兩人擁有散發(fā)著明媚光芒的幸福,但在這之后的日子絕不是幸福的繼續(xù),而是平平凡凡的開始。在這期間你是否幸福,其實與你能否懂得創(chuàng)造讓自己感嘆“啊,好幸福”的機會密切有關。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書評:愿你的生命充滿美麗和良善

前些日子看奧運會,精彩的比賽總是讓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當然賽后的各種言論也是難以避免地盡收眼底。令我非常不解的是,為什么會有很多人一直在罵我們自己國家的運動員,我很疑惑,是什么樣的內心,讓他們如此暴戾和憤懣,不得不在網絡上一逞口舌之快。

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中,幾乎人人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并且大多數人也確實是這樣認為的,雖然隨著人生經歷的不斷增加,也難免會有一些不美好的事情,但是,整體而言,我們還是相信人是美好的,善良的。然而,當各個社交平臺都可以無限制發(fā)言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原來很多人的內心竟然那么不美好。也由此,誕生了一個詞,中國噴子。

我們都是微渺的個體,自然不能以一己之力去改變社會現狀,如果說能做點什么的話,那就是做好自己。當然,做好自己并能影響自己身邊的人,就更好。

做好自己,做一個溫柔的人。內心溫和柔軟,對內對外,一派平和,是我們與這個世界溫柔相待的方式。

溫柔,并不是女性的專屬名詞,而是每一個心向美好的人都可以擁有的狀態(tài)。

很久不讀書了,最近做出版的一個朋友給我一個電子稿,讓我寫個書評,我說我可能寫的不是你需要的那種類型的書評,她說,你隨便寫,寫成什么樣我都用,我覺得你會喜歡這本書的。如你所見,我寫的就是現在這本書《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從這個書名感覺,這應該是一本現在基本上人人喊打的雞湯書,雞湯書的共同點基本都是宣揚美好,于是,便有一種奇怪的狀況存在,似乎“所有美好的,都是應該批判的”,因為這個世界不完美,不美好,所以,宣揚美好就是掩飾缺陷,就是麻痹大眾,這樣的“美好”,必須批判。這,多少有點讓人無奈。

回到這本書上來說?!缎氖且磺袦厝岬钠瘘c》,顧名思義,顯而易見,是提倡人心美好,并用美好的心去美好自我,進而美好世界的?!懊篮谩笨梢允敲~,也可以是動詞,當作為動詞使用時,就是說“去美化,使變好”,所以我說美好自我,美好世界。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對很多雞湯很多勵志越來越反感,但是,退一萬步說,至少讓自己變好這個想法是沒錯的。我們可以不去瘋狂地去喊口號,說勵志,去拼搏,去奮斗,去揮灑熱血,飛揚青春,實現所謂的標準化的成功。那是很多人所常見的雞湯,因為太功利,因為太累,因為累過之后也未必成功,所以,成了很多人反感的對象。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就算是雞湯,也是溫柔的雞湯,不喊口號,只希望每個人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能把自己的內心修養(yǎng)好,便是成功。這種成功,與成功學、勵志學的成功不一樣,是渺小的成功,微不足道的成功,但是卻更令人高興,更令人容易得到滿足和幸福。就像作者渡邊和子在書中所提到的“小小的幸?!币粯?。

渡邊和子本身是個修女,因為國內出版條例方面的原因,這個身份不能過多強調,但是基于這個身份,她所提倡的也恰恰是內觀、內省、自我修養(yǎng)方面的觀點。但是,這些對自我修養(yǎng)方面的提倡,并非依附于宗教之上的,脫離宗教去追求,也是合理的。這也是渡邊和子的很多作品得到了很多無信仰的讀者喜歡的原因。

1、人的一生,不過是眾多“此刻”的累積,而人生是否充實,并不在于它的長度,而在于它的密度。

2、若沒有愛,無論做了多么偉大的事,也等于零。反過來我們可以說,若我們能將愛傾注在小事上——無論多么小都沒關系,便是值得尊敬的人。

3、在人生的終點,我們留下的不是我們得到的東西,而是我們付出的東西。

4、你是否幸福以及你的人生是否豐富,都與你心中是否有愛有關。疼愛自己的人是幸福的,重視身邊人的人也是幸福的。若你還能為了那些生活在遙遠國度的生活困苦之人、需要我們的祈禱和疼愛的素昧平生之人,以一顆充滿愛的心過好每個“此刻”,那你一定能收獲更大的幸福。

5、我喜歡“充滿激情地生活”這種說法。這是一種可以讓自己徹底掏空的生活,它既不會讓你做事半途而廢,也不會讓你安于現狀。而且,掏空自己之后的充電時光也是一段幸福的時光。

6、重視“今”這個瞬間,不是說每一瞬間都緊張地過,而是在該放松的時候盡情地放松,放松之后以“今”為界限好好地生活。

7、所謂小小的幸福,即當你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時——可以是任何小事情,你能體會到的幸福感。

8、在人的一生中,能稱之為大幸福的瞬間屈指可數。雖然結婚當日兩人擁有散發(fā)著明媚光芒的幸福,但在這之后的日子絕不是幸福的繼續(xù),而是平平凡凡的開始。在這期間你是否幸福,其實與你能否懂得創(chuàng)造讓自己感嘆“啊,好幸?!钡臋C會密切有關。

9、邊品味小幸福邊活著的生活,并不是指眾人皆圍著你說“恭喜恭喜,真不錯”的生活,而是指你擁有很多從心底感覺“真好”的瞬間的生活。而這種你感覺“真好”的瞬間,只有在你的精神力打敗肉體欲望、做“真正的自己”時才能擁有。

10、人不可因他人而降低自己的水準,我深切地意識到了這一點。若真因他人水準低而降低了自己的水準,自己豈不太過悲慘?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我想永遠按照自己內心所決定的生活方式生活。

11、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往往會因只顧著追求眼睛看得見的東西,而將它的多寡視為衡量幸福的標準。

12、希望大家記住這一點:麻煩的事、你討厭的事、你覺得只會讓你吃虧的事,實際上是制作裝飾我們人生的珍珠的最貴原料,是讓心中涌現可豐富我們生活的小幸福的基礎。

這些從書中所摘錄的句子,無不表現出渡邊和子對生活的美好理解,美好感悟,她所表達出來的“要帶著愛心去生活”、“因為麻煩,更要去做”“珍惜小小的幸福”“珍惜當下的每一個瞬間”“按照自己內心所決定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等,既能夠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也能夠提升自己的精神修養(yǎng)。但是這些美好感悟,并不是在號召人們去信仰宗教才能實現,而是人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得到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渡邊和子的這些觀點具有普適性,是容易被所有人去理解和接受并實踐的。這是一種容易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的美好。

回到最初的也是最終的主題,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不美好的事物和人,也會懷疑這個世界,也會有失望和憤怒,但是,這并不是我們拒絕這個世界的理由。我們每個人都說不上偉大,沒有以一己之力去改變世界的宏圖大志,但是,至少做好自己,讓自己成為美好的一個點,一個部分,那就已經很好了。

愿你的生命,充滿美麗和良善——你好了,世界就好了。

渡邊和子著《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自序: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內心充滿愛的生活

近幾年,我心中想得最多的是“時間的用法”。

我覺得,人的一生,不過是眾多“此刻”的累積,而人生是否充實,并不在于它的長度,而在于它的密度。

所謂“時間的用法”,也就是生命的活法。我開始意識到“人生的質量與時間的用法有關”,或許也是因為我已到了思考“余生”的年齡吧!

有這么一句話:若沒有愛,無論做了多么偉大的事,也等于零。反過來我們可以說,若我們能將愛傾注在小事上—無論多么小都沒關系,便是值得尊敬的人。

    從接到去岡山赴任的指令到現在,不知不覺間已有27個年頭。這是一段我只顧忙著“伐木”而無暇“看斧頭”的歲月。從今以后,我想讓自己擁有更多審視自己的時間,我想以一顆充滿愛的心過好每一個“此刻”。

“在人生的終點,我們留下的不是我們得到的東西,而是我們付出的東西?!?/p>

    每次讀杰拉爾·喬德里(Gérard Chaudry)的這句名言,我都大受鼓舞。因為每當我因眼前的利害得失而心慌意亂,這句話就會告訴我“有信念地活著的重要性”及“堅守自己內心所認定的生活方式的價值”。

你是否幸福以及你的人生是否豐富,都與你心中是否有愛有關。疼愛自己的人是幸福的,重視身邊人的人也是幸福的。若你還能為了那些生活在遙遠國度的生活困苦之人、需要我們的關愛和疼愛的素昧平生之人,以一顆充滿愛的心過好每個“此刻”,那你一定能收獲更大的幸福。

本書收錄的文章均為過去3年間他人委托我寫的文章,篇篇寫于忙碌之時。愿讀過本書的人,內心充滿愛的生活。(摘自渡邊和子 著《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 )

內容簡介:邊品味小幸福邊活著的生活,并不是指眾人皆圍著你說“恭喜恭喜,真不錯”的生活,而是指你擁有很多從心底感覺“真好”的瞬間的生活。而這種你感覺“真好”的瞬間,并不單單是眼睛看得見的,而是用心去體驗的。正如小王子所說的: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得清。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是一切美好的起點。以溫柔之心,無論何時何地,嘗試著發(fā)現美好。一張臉、一行詩句、窗外的云朵、一些涂鴉、一些手作,一個微笑,一首音樂……愿親愛的你,特別柔軟、特別沉醉、特別心存感激地美麗。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因為麻煩,所以做吧

 我常常和學生說這句奇怪的話:“因為麻煩,所以做吧”?!耙驗槁闊宰髁T”才是符合正常邏輯的說法,而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覺得“啊,真麻煩”,所以才要去做。比如寫感謝信、打招呼、擦灑在地板上的水、為廁所換一卷新手紙等事,正因為你覺得麻煩,才應馬上去做。這些事雖然做起來非常簡單,也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但卻也是我們很難去做的事。

至于為什么很難去做,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因為我們天生有愛偷懶、喜歡避難就易的傾向。第二,因為我們有“即使我不做,也有人做”的自私想法。此外,還可能是因為,我們從未在做完麻煩事后體驗到“小小的幸?!薄?/p>

如果我們想成為比現在“更強”的人—哪怕只強一點,我們就必須具備克服偷懶思想的精神力、意志力,舍棄“不勞而獲”的想法。這也是我們常常感嘆“活著不易,想好好活更不易”的原因所在。

我常說的“因為麻煩,所以做吧”,其實是“正因為做起來很難,才必須去做”這種想法的最常見表達。

邊品味小幸福邊活著的生活,并不是指眾人皆圍著你說“恭喜恭喜,真不錯”的生活,而是指你擁有很多從心底感覺“真好”的瞬間的生活。而這種你感覺“真好”的瞬間,只有在你的精神力打敗肉體欲望、做“真正的自己”時才能擁有。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么我必須吃這樣的虧?”對于不公平的事情,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便比一般人敏感。當我努力做到公平卻被他人不公平對待時,我會非常憤怒。

剛進入修道院時,我也是這樣,和以前相比,沒有什么大的改變。當我看到積存在廚房的含水垃圾、應拿到焚燒爐焚燒的堆積如山的廢料時,我的內心便會開始掙扎。我心想:“為什么非我去不可,也可以讓其他修女做??!”最后定下來還是我去時,“不公平、不講理”的粗俗想法便會從我的心底涌現。或許你會說“沒必要為這樣的小事計較”,但在當時的我看來,人的一生就是由無數件這樣的小事組成的。

其實,事情若從相反的角度思考,便容易讓自己接受。所謂“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即當你在做覺得“自己吃虧了”的事情時,可以試著問自己“如果我不做,我能得到什么好處”。當我去扔垃圾的時候,我覺得我吃虧了。但如果我對垃圾視而不見,不去扔垃圾,我又得到了什么呢?這樣一想,就會慶幸“幸好當時扔了”。這種慶幸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悄悄從心底涌現的小小的滿足感、幸福感。

人不可因他人而降低自己的水準,我深切地意識到了這一點。若真因他人水準低而降低了自己的水準,自己豈不太過悲慘?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我想永遠按照自己內心所決定的生活方式生活。雖說做每件事總有得失之分,但杰拉爾·喬德里(Gérard Chaudry)曾這樣說道:

“在人生的終點,我們留下的不是我們得到的東西,而是我們付出的東西?!?/p>

八木重吉(譯注:日本詩人)在他的詩中,如此敘述他積極創(chuàng)造幸福的秘訣:

我想像上帝一樣寬恕世人

我愿用胸口溫暖世人投來的憎恨

待它綻放花朵后

我要把花朵獻給上帝

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我們一直在被迫接受別人的好意、惡意。不把“世人投來的憎恨”原封不動地送還的人,以及不將更大的憎恨投給別人的人,都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和一個高貴的靈魂。正如“用胸口溫暖世人投來的憎恨,待它綻放花朵后,要把花朵獻給上帝”所言,這位擁有信仰的詩人一直在默默接受他人投來的“混雜物”,并努力使之變?yōu)槊利惖臇|西—花??梢哉f,這是一個接受異物并在自己的體內將其變?yōu)闊o價珍珠的過程。

在進修道院之前,我過著華麗的生活。在我的身邊,我總能看到寶石的身影。在眾多寶石中,我最喜歡的是母親用自己腰帶上的裝飾品為我制作的珍珠戒指。但這個我擁有很多回憶的戒指,在我進修道院前,便已經被我送人了。

我對寶石的迷戀,即使是成為修道者的今天,也未有一絲改變。改變的是,如今想戴在身上的“珍珠”,不是裝飾在寶石店的珍珠,而是將侵入我生活的“異物”用胸口溫暖后在心中形成的珍珠。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往往會因只顧著追求眼睛看得見的東西,而將它的多寡視為衡量幸福的標準。

希望大家記住這一點:麻煩的事、你討厭的事、你覺得只會讓你吃虧的事,實際上是制作裝飾我們人生的珍珠的最貴原料,是讓心中涌現可豐富我們生活的小幸福的基礎。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每日精進,加油

回首自己走過的六十年人生路,我覺得我已慢慢地從女性“陳舊”的生活方式中走出來。我生在軍人家庭,在生于明治的母親的培育下,與兩個哥哥一起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能聽到像“女孩應保持沉默”“女孩應保守”“身為女孩,應……”“因為你是女孩,所以應……”之類的話。在家中就餐時,肯定是父親和哥哥坐在上座,母親和我坐在下座;吃魚時,肯定是男的吃頭部,女的吃尾部。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我,自然也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

愛讀書的哥哥,常常把小說借給我,讓我說讀完后的感想,可每次我都是什么都不說。因為我沒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也不知怎么把它表達出來。而且對于從14歲到18歲一直在戰(zhàn)爭中度過的人而言,既沒有必要,也沒有閑暇表達自己的想法。為此,哥哥還曾多次用急躁的語氣對我說:“和你說話真沒意思?!?/p>

我的母親雖然只是小學畢業(yè),卻是一個高明、努力的人。她參加宮中活動的機會很多—有時是父親工作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和上流人士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她讓自己變成了具備不輸于任何交往者的素養(yǎng)的新式女性。

可能是母親覺得幼時喪父的我有必要接受教育吧,我一小學畢業(yè),她便讓我去當時唯一的一所女子專門學校學習。中途雖然遇到戰(zhàn)敗,但認為“今后英語是必備技能”的母親,在撫恤金和補助被中斷、生活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讓國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我,再次進學校學習英語。不僅如此,當學校被轉為新制大學后,她還讓我在那繼續(xù)攻讀學業(yè)。

在擁有如此非凡判斷力和決斷力的母親的支持下,我接受了長達7年的高等教育。也就是在此期間,在與很多人的接觸中,我掌握了女性的新型生活方式。

新制大學是一個比起“順從”更需要“選擇”的地方。雖然也有諸多限制,但我們不僅可以選擇教學計劃的制作方法,還可以在學生自治會感受身為學生的自由和責任。我們一屆學生只有三十名,也可能是學生少的緣故吧,老師會叫每個人的名字,會向每個人征求意見。我周圍的同學,有很多都有國外生活經驗。當看到他們活躍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清楚地說“是”或“不是”時,膽怯的我先是驚訝,之后便慢慢有了改變。

后來因為家中經濟不太寬裕,不打工無法繼續(xù)學習,我便在上智大學的國際學院找到了一份和英語有關的兼職—這也是為了讓自己跟上需要用到英語的課程。當時,國際學院設有以被稱為占領軍的美國軍人、文職人員及其家屬為教學對象的夜校,這對正好可以在白天學習的我而言,是一份很難得的工作。

我在與這些美國人接觸的過程中,不僅英語進步了,還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人。在這些人中,有個性活潑的女性,有光明正大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權利的女性,也有尊重女性的男性。在與他們的接觸中,我漸漸地明白,在與人聊天時,不可保持沉默,應有邏輯地回答別人的問題。

我的上司,是一位美國人。我覺得,是他把我培育成了擁有獨立人格和自己名字的女性。做事情十分有條理的他告訴我,在工作中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需要具備能力、效率意識、客觀意識和正確意識。沒有因為你是女人而多加照顧,從相反的角度來看,即意味著沒有輕視你。

在這里,他不僅讓我意識到,認為因為自己是“女人”,就不能做什么,就不應該被要求做什么,是錯誤的想法,還經常要我回答“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想”“根據是什么”等問題。這些都是長到二十二歲的我從未有過的體驗。得益于他的培養(yǎng),我開始以“全新”的形象、作為擁有名字的人生活。雖然作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生活在社會中,也有相應的艱辛與不易,但我收獲的喜悅遠遠多于艱辛。

這里也是一個培養(yǎng)平衡感的好地方,他們讓我意識到,哭泣必須要有哭泣的理由,不高興也必須要有相應的理由;工作中雖然不允許犯一個錯誤,但我們不僅應接受凡是有缺點的人都會犯錯這一點,還應在有人犯錯時給予相應的照顧和關懷。

大學畢業(yè)后,我接著在這個地方,為同一個上司工作了五年。別人對我上司的評價是:雖是一位神父,但工作能力遠超普通人,當神父太可惜了。擁有這么高評價的上司,當時還在上智大學兼任國際學部長和財務部長等職。而我,自然而然地,也要負責部分會計工作。

還需要做秘書類工作的我,當時忙得不可開交。上司看我忙不過來,就告訴我“要優(yōu)先處理著急的工作”。他還告訴我,想要做到一點,必須具備一定的判斷力和意志力。因為它并不是指先做你喜歡的工作、有趣的工作,把你討厭的工作、費事的工作推后處理,而是指先判斷什么事必須做,然后憑借你的意志力去執(zhí)行—這是具有獨立人格之人的應有狀態(tài)。

我的上司既是一位職場人士,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修道者。他每次制定的計劃等材料,都需要先給區(qū)長過目。每次他都是在經過反復思考后,才讓我寫下并提交上去。每次計劃被區(qū)長駁回,他都是以十分平淡的語氣和我說:“區(qū)長說不行?!彼倪@種恪守身為修道者的順從本分的純潔姿態(tài),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與盲從完全不同、以人格自由為前提的服從姿態(tài)。

在這個工作單位,我覺得我待得很舒服,做的工作也很有價值。但在這工作的第八年,我已經29歲,一個重大的選擇正在等著我—是結婚,還是進修道院,或者繼續(xù)這份工作。當時,上司建議我:

“制作一張資產負債表,將好處和壞處分別列出來。選好處最多的就行?!?/p>

他告訴我,在人生中還有很多未知的好處和壞處,在將所有當時能想到的好處和壞處列出來后,我應根據這些材料客觀地、冷靜地下判斷。此外,他還說,由于選擇其中一個,就意味著要舍棄其他可能性,所以我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之重。我想,上司說這些,其實就是想教我如何以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生活在社會中。

在經過這個思考過程后,我最終選擇了修道生活。在修道生活中,要說我沒有迷茫,那是假的。但是,由于它是我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選擇,所以我想得很開。

進修道院一年半后,我突然被單獨派往美國。在美國的五年間,在美國人的世界里,我學到了完全不同于之前的“新”生活方式。一言以蔽之,這是一種持有自己的意見、傾聽他人的意見、忠實于真理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女孩應沉默”“不可多嘴多舌”“含而不露才是美”等日本式想法行不通的世界,沒有自己意見屬于失格行為,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會被人認為你是陰險之人。而且,不發(fā)表自己意見的人在生存競爭中,很可能會遭到慘敗。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不得不讓自己有信念地活著,讓自己具備發(fā)表以自我信念為基礎的意見的能力。

這是一個看完有趣的電影或有趣的書必須說出“哪里有趣、怎么有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由于女人在日常生活中和男人一樣談論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所以凡是女人都需具備思考的能力、選擇的能力,凡是新型女性,都需為拓展興趣、加深認知而不斷努力。

做一個新型女性,絕不是說要舍棄日本自古以來的女性優(yōu)點,而是要在保持這些優(yōu)點的基礎上,做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舊式女性或許只知道服從,并對服從深信不疑吧!

眾多可貴的相逢,讓我見識了具有思考能力和選擇能力、會對自己的決斷負責的新型女性的生活方式。感謝生命中的這些相逢。每日精進,加油。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為了抓住美好的相逢

“A型女生與O型男生十分投緣哦。還有啊……”

聽女大學生們聊天,我發(fā)現,在她們眼里,緣分這東西,就好像是血液和星座完全可以決定一樣。

人與人之間確實存在天性上是否投緣一說,比如我們既有總覺得很喜歡的人、合得來的人,也有總覺得討厭、合不來的人。但在我看來,人與人之間,并非所有交往都與緣分有關。

在畢業(yè)生中,有一名與學生時代一直交往的對象結婚不久便離婚的學生,其離婚的理由是“性格不合”。因為投緣才能相處那么長時間的兩個人,為什么會分道揚鑣呢?有時想想,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只見過一兩次就結婚、現在依然過著幸福生活的例子。

我覺得,人與人的交往,并非兩人投緣就可以相處好。如果沒有“調和力”,且不付出努力,最終還是無法相處好。遺憾的是,現在的年輕人不一定擅長“調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所在的大學的學生宿舍,冷暖氣設備齊全,房間有一人間和兩人間兩種類型。據宿舍負責人說,最近申請住一人間的學生占絕大多數,現在已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機分配兩人間,需要采用分配前先由合得來的兩個人提出申請的方式。而且,即使是采用這種方式分配兩人間,住在兩人間的兩個人也會因一點別扭而無法忍受彼此,并最終向學校提出搬到附近的公寓中居住的申請。我有時會替她們的未來擔心,心想:“連短短一年的同屋生活都無法忍受,那需要數十年在一起的婚姻生活又會如何呢?”

由于兄弟姐妹少,一起玩耍的朋友也屈指可數,所以他們并不習慣與和自己“不同”的人接觸。這是當下年輕人缺乏“調和力”的原因。此外,以“想讓孩子自由成長”為理由,一味地“配合”孩子的家長,實在太多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當未養(yǎng)成“調和力”便長大的他們走入社會,必然會遇到生活習慣、行動方式以及意見與他們不同的人。當他們必須和這樣的人交往時,他們往往會不知所措。一直自由成長的他們,在這個時候,必定會深切體會無法與人調和的不自由感。

于是,以血型等為基礎的“緣分說”便登場了。因為對于不擅長調和關系的人而言,婚姻生活或共同生活的成敗,可以說不是因為“人”,也不是因為“努力與否”,而是因為“命運”,因為“星相”。

有一個女孩結婚了,但總是和婆婆合不來,動不動就起沖突,每次回到娘家,她總是發(fā)牢騷。某一天,一直聽女兒發(fā)牢騷的父親,突然起身來回開閉房間的拉門兩三次。之后,坐下來和女兒如此說道:

“那扇拉門,你也看到了,現在拉起來十分順滑。但剛蓋好這個房子的時候,無論怎么調整,它都無法順利開閉。雖然也有人提議'不妨將門楣削去一點’,但我最終選擇將最后安上的拉門削去一點。在那之后,開閉拉門一直很順滑?!?/p>

聽完后,女兒說道:

“爸爸,我明白了。我一直認為是婆婆(門楣的構造)不好,所以總是發(fā)牢騷,卻忘了我自身(拉門)應主動與門楣調和這件事。”

后來,這個女孩過著十分圓滿的家庭生活。

在人人以互相堅持己見為美德的今天,在門楣、拉門正在不斷遠離家庭的今天,或許這個故事并不易被大家接受??墒牵拖襁@個故事所說的那樣,所謂“個性”,即在經過“自我判斷、削去應削去的部分、留下不可削去的部分”等一系列“操作”后,才能被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個人特質。把一切交給被稱為“緣分”的現成品,合得來合不來都以此為依據,是只有懶人才能做出的事吧!

在兩個合不來的人之中,誰成為“拉門”是關鍵。只要雙方都說“對方不好,只要對方改變,就……”,事情就不會發(fā)生任何改變。可以說,最先踏出難以踏出的一步的人,就是具備真正勇氣的人。

無論是夫婦、戀人,還是摯友,對你而言,都是“他人”。只要是“他人”,無論你們多么合得來,你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他(她)與自己不同才正常,如果沒有什么不同,倒有些反常。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應舍棄對“緣分”的絕對信仰,承認并尊重與對方之間存在的“距離”,細細體味因“距離”產生的孤獨感。

我對血型、星座等不太了解,也不想詳細了解。與其說我不相信血型、星座,還不如說,在我看來,認為人的一生由這些與生俱來、來自遺傳的東西支配,未免太過抬高它們的地位。

因為我覺得,調和力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其中一種卓越能力,依靠這種能力,我們可以不把自己的幸與不幸交給他人和命運。碰巧遇到合得來的人,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如果遇到的是合不來的人,我們便陷入了不幸之中。如果這樣,我們豈不是和被操縱的木偶一樣太過悲慘?幸福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好的相逢只能靠自己去抓住。

我想起了出自C.S.劉易斯之手的《四種愛》中的一節(jié)內容—其標題是“為了抓住美好的相逢”。劉易斯在這本書中,將愛分為慈愛、友愛、情愛、仁愛等四種。在說到友情時,他如此敘述道:

與你共同擁有某些東西的一個人、兩個人,或者三個人,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在這種類型的愛中……問“你愛我嗎”,其意思是“你看到了相同的真理嗎”,或者至少是想問“你對同一真理關心嗎”。

接著,他如此斷言道:

一無所有的人無法與人共同擁有什么東西。哪兒都不去的人無法遇到同行者。

只是袖手旁觀、坐著等待的人,無法遇到好的伙伴。同樣地,讓連本來面目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緣分”負全責,不努力與人調和關系的人,或許連“緣分”都會失去。只有共同擁有劉易斯說的“真理”—擁有共同關心的事、想一起行走的積極意志和努力,美好的相逢才可能出現,只有在相互謙讓的時候,真正的“緣分”才可能被創(chuàng)造出來。

我們沒必要從一開始便和“總覺得很喜歡的人”“合得來的人”親近,更沒必要將這類人選為結婚對象。即使你選擇的是最初你覺得“合得來”的人,在長時間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你也會遇到讓你意想不到的難事。重要的是,我們不可迷信地認為,只要有緣分,不用努力也一定可以與他(她)順利相處。反之也是同理,我們不可因想當然地認為“和他合不來,絕對相處不好”,而懶于為調和關系付出努力。

“相逢”是一個美好的詞,多數場合,它指的是與對方的初次邂逅。我們常常說:“如果沒有在那個時候和那個人相逢,就沒有今天的我?!痹掚m如此,但比初次相逢更重要的是,不斷地以新的姿態(tài)與同一個人相逢。如此一來,雙方便不會對彼此習以為常??梢哉f,這是一種持有一期一會的精神準備和緊張感的狀態(tài)吧!

不論是在對方的身體中,還是在自己的身體中,都存在可以稱之為“未知的我”的未知部分。當我們不忘這一點,并一直以新的姿態(tài)真誠地與人相逢時,就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收獲“美好的相逢”。

血型、星座等,已是不可改變的東西。雖然并不是說我們應忽視它們,但我們不應將它們作為衡量是否合得來的標準。當我們對每個人所持有的神秘性持有敬畏之情時,當我們重視每一個新相逢時,不可替代的、由兩人創(chuàng)造的“緣分”才開始存在于你我之間。

其實,當有人要求讓身為修道者的我就“戀人、夫婦、男女之間的緣分”發(fā)表看法時,我也曾猶豫過。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世間的很多人都認為“修道者是因為抓不住美好的相逢,才選擇修道院生活的”。

年輕時,我也和很多男孩交往過。在交往的過程中,我沒有找到我想與之共度一生的人,最后卻因與基督“相逢”而選擇了修道生活。在修道院生活,并不是說只需與基督“投緣”即可,還需與其他活生生的修女打交道,而且在職場上也需經歷與眾人是否投緣等問題。在有兩個人以上的地方,并且人與人之間需要某種程度的交往時,肯定存在“合得來、合不來”的問題。

希望你每天都帶著感動,以新的姿態(tài)對待每天都會遇到的人。希望你依靠每個人都具有的“一起生活的力量”“調和力”好好生活。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愈忙碌,愈要自省

 生活于20世紀的英國科學家兼哲學家惠特羅,是國際時間學會的第一代會長。他在《時間及其性質》一書中,講過一個關于時間的有趣故事。雖然這個故事也可以當作一個笑話來看,但這其實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某俄羅斯詩人在倫敦旅行,不怎么擅長英語的他,原本想問路人“現在幾點”(What time is it),卻問成了“什么是時間”(What is time)。我們不難想象,當突然被一個素不相識的外國人問“什么是時間”這個深奧的問題時,那位英國紳士該有多么困惑。

這兩句十分相似的英文,看似只是語句上稍有些不同,實際上是思考立場完全不同的兩句話。仔細想想,我們當下正是生活在一個“人人忙碌”的社會中,忙到我們只關心“時刻”,而無暇思考“時間”本身。

據說現在JR(譯注:日本鐵道公司集團的英文名稱簡寫)新上市的橙色卡(譯注:一種磁性預付卡,1985年3月25日開始販賣,2013年3月31日終止出售)十分暢銷。它之所以暢銷,除了卡片更容易攜帶外,據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用零錢買票平均需花費21秒的車票,用該卡買只需7秒。雖說至今從未出現過因14秒之差而趕不上列車的人,但當今畢竟是一個“以快為美德”的社會。

那么,通過這種方式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是否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呢?答案卻是“未必”。讓人覺得諷刺的是,以這種方式節(jié)省時間,只會讓“大忙人”、只想著不斷節(jié)約時間的“急性子”越來越多。

這個事實,早在四十多年前,安東尼·德·圣艾修伯里就在《小王子》中闡述過。在《小王子》中,他讓從小星球來到地球的小王子說了以下這段話:

“那些人(地球上的人),他們往快車里擁擠,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要尋找什么。于是,他們就忙忙碌碌,來回兜圈子……”小王子接著又說:

“這沒有必要……”

實際上,我們也會在心中嘀咕“這沒有必要”。但與此同時,我們總是像被什么追著趕著似的營造自己很忙的氛圍,也是不可否認的實情吧!或許大家也是想通過營造自己很忙的氛圍,逃避尋找“應該尋找的東西”吧!

在一天之中,我通常是在校內坐電梯的時候,花一點時間思考我“應該尋找的東西”、審視自己的內心—你或許會覺得奇怪。換句話說,坐電梯的時候,對我而言,是擺脫被“幾點幾分”催著的生活,重新回到“什么是時間”這個思考立場的好機會。

電梯原本就是一種只要按下按鈕便會自動關門把我們送到目標樓層的設備—只要不出故障。某一天,我突然發(fā)現自己剛按下樓層按鈕,就去按“關閉”按鈕。為了測量從按下目標樓層到電梯自動關門的時間,有一次我拿著可以計算秒速的電子表坐電梯,而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只需4秒”。

決定不再按“關閉”按鈕到現在,已有兩年多。我想成為“可以等待4秒的人”??赡苁切睦淼淖饔冒?,某些日子我會覺得浪費這4秒很可惜。當我覺得可惜時,這便不僅僅是4秒時間的問題,而是連4秒都等不了的“自己”的問題。

于是,在那個呈小箱狀的電梯中,在這4秒里,我開始思考“什么是時間”這個問題。我想,如果說我們覺得這微不足道的4秒時間“無所謂”也是生活態(tài)度的一種,那么,思考如何過好這短短4秒的生活態(tài)度,最終不是也會對“生命的活法”產生深刻的影響嗎?

《大言?!罚ㄗg注:日本國語辭典,《言?!返脑鲅a改訂版。著者是大槻文彥)對“余暇”一詞的解釋是這樣的:“余暇”取“日間”之意,指“日光射入之時”。對于只知道“余暇”二字的我們而言,這種解釋十分新鮮。

在緊湊到連太陽光射入的間隙都沒有的日程安排中,我們在不知不覺間都成了珍惜每分鐘、連4秒都等不了的人。而這也是“忙”寫成“心亡”的原因所在。

時間是公平的,無論是健康的人還是身患疾病的人,無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每一天都是24小時。在這24小時里,我們不可因忙得只有空關注“時刻”而忘了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電梯中等待關門的4秒時間,對我而言,是無比寶貴的“余暇”。

愈忙碌,愈要自省。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人都會老去,而我想漂亮地老去

 “只有年少時擁有年輕,是件可惜的事?!?/div>

不認為這么說是種強辯并深有同感的人,或許都是已經到達某個年齡、已思考過“年輕”的意義的人吧!

人都會老去,而我想漂亮地老去。老年人經常被人形容為“老而丑陋”,我覺得也可以用“老而美麗”這個詞來形容?!袄隙利悺?,與其說是具有半老徐娘般美麗的姿態(tài),還不如說是一種具有年輪之美、心靈不起皺紋的生活姿態(tài)。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皺紋增多、皮膚衰老、視力聽力下降等現象,都無法避免。但自己可以堅守住'永遠挺直后背’這一點?!?/p>

想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這是與想避難就易的自己開展的一場永不停息的斗爭。這應該是把年輕視為理所當然的年輕人連想都沒想過的事吧!但是,誰都會面臨不努力就無法保持“年輕”的時候。

“今天”這個日子,對于從母體中出來已有60年的自己而言,是最年老的一天。但是,今后的每一天都不會比今天更年輕。因此,也可以說,對自己而言,今天是自己“最年輕的日子”。當我這么想的時候,“今天”便顯得格外珍貴。于是,“今天”便成了作為“恩賜”存在的一天,而不是我作為權利理應享受的一天。

這么想著想著,我便不由得想起來了蕭伯納說的“只有年少時擁有年輕,是件可惜的事”這句話,很不可思議吧!

誰都想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芒。想要綻放光芒有兩個方法。其一是,讓聚光燈對準自己。這種光芒來自外界。其二是,讓自己從內而外發(fā)出光芒。可以說,所謂從內而外發(fā)出光芒,也就是指靠自己的力量讓唯自己才能使之開放的花綻放。

日本詩人林芙美子曾說:

“花的生命是短暫的,而人世的苦難卻是漫長的。”

為了綻放光芒,我們必須燃燒自己,而想要燃燒自己,我們必須經歷“疼痛”和“痛苦”。即使是擁有眾多苦難的生命,即使是短暫的生命,只要讓生命之花開放了,便有存在的價值。而且正是因為生命短暫,正是因為苦難多,我們才要綻放出生命之花。花很美,是因為它的生命十分短暫,因為它堅強而勇敢;藝術花、塑料花,無論多么好看,都不美麗,是因為只有有限的生命才惹人愛、招人憐惜。

正因為生命短暫而有限,所以我們才必須在這期間綻放自己。從內而外綻放光芒的人,都需要具備“愛”這樣東西。因為“愛”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是重要的存在。

 “莊子有云,壽則多辱。所以至遲四十歲以前,就應該瞑目謝世,這是天大的好事。”

他想說的是,人最好不要露出老丑之態(tài)吧!

讓一個人失去活下去的自信,是很大的罪過。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應邊將其視為自己的罪過邊活下去。將別人和自己視為“重要的存在”,將今天視為“不可替代的一天”,并認真地過好每一天,應該是最好的贖罪方式吧!

因為母親的緣故,我常常覺得,最需要被溫柔地對待的是那些,在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人生之后,正在孤獨地過余生的老人。

“愛”通常被認為是年輕人的特權,而實際上,老年人比年輕人更重視愛。正因為是老年人,所以才更需要擁有心愛的東西,需要沐浴在愛中生活。毫無疑問,這種愛不是如烈火般激烈燃燒的愛,而是從心底“重視”對方和自己的疼愛之情。之前,在眾多證實我已步入老年的冷酷事實前,我動不動就崩潰,常常對自己的存在失去自信,覺得“早死便不會給人添麻煩”。但最近我意識到,讓自己擁有生存的意義,是自己給自己的最大關照,讓別人也擁有生存的意義,是獻給別人的最大的愛。

不要嘲笑孩子 因為他們即將成長

不要嘲笑老人 因為他們即將遠去

所有人都應記住這兩句話。
 

《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知性、雅性、安穩(wěn)性的女性招人喜歡

 就像“百人吃百味”這句諺語說的一樣,我覺得招人喜歡的女性,別人可能不這么認為;招異性喜歡的女性,也可能被同性厭棄。以這一點為前提,我總結了知性、雅性、安穩(wěn)性這三點特性。

知性(持有平衡感)

聰明的女性優(yōu)于愚蠢的女性,這沒錯。但是,我們不能斷言說,學歷高的女性優(yōu)于學歷低的女性。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知性并不是學歷的同義詞。所謂真正的知性,其實是指一種睿智。擁有這種睿智的人不僅懂得區(qū)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能排出優(yōu)先次序,還知道“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東西”與“必須心平氣和地接受的東西”的區(qū)別。我認為,這種睿智即平衡感。

平衡感是我們處理事情時必須具備的感覺,這自不用說。與此同時,它還是人際關系中不可欠缺的安全閥門。就像開車時只有保持適當的車間距才能既安全又快速地行駛一樣,如果在人際關系中不持有可稱之為“人間距”的距離感,就會有突然起沖突或被追尾的危險。而知性指的便是這種使距離不過遠也不過近、根據對方反應和形勢隨時調整距離的睿智。

人偶爾可以撒撒嬌,但不可過度。雖說將兒童時代被允許的撒嬌行為一直保留至成人時代,并不是件好事,但如果不會在合適的時候撒撒嬌,有時反而會讓人覺得過于死板。每當想起生前的母親,我就想:“要是母親能和嫂嫂撒撒嬌就好了。”這種想法不知出現了多少次。我的母親是一位以“不麻煩別人”為座右銘和驕傲的明治女性。但是,無奈的是,一過了80歲,母親的體力就大不如以前。我常常想,體力不行但性格依然好強的母親,其晚年生活該多么寂寞。

即使是年輕人,也最好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懂得接受別人的好意。尤其是女性(這么寫,可能受到女權論者的批評),更不應過于擺架子,在領會別人的意思后,還是適當撒撒嬌為好。

但是,撒嬌不可過度。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總是接受別人的好意。這個時候,是否擁有人際關系中的平衡感覺就顯得至關重要。

我一直認為人的魅力就體現在兩極之間的緊張及其平衡之中。就像老人擁有充滿孩子氣的感動、年輕人身上有一股讓人意想不到的成熟味道一樣,在“一直承蒙您照顧”的柔軟態(tài)度中,也藏著隨時說“即使不再給予照顧,也無所謂”的強大。在這股強大之中,不僅有緊張感、新鮮感,而且,還有看似依賴他人,實則即使抽走外力也無所謂的心中打算。過度撒嬌的人,是把整個身體委托給對方、完全依靠對方的人。或許有的男人希望自己的心愛女孩是這樣的人。但是,你必須知道,這種程度的撒嬌,很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對方的沉重負擔。

聰明的女子都擁有“切斷感情”的強大力量。這是一種雖擁有豐富的感情但不沉溺于其中,并懂得如何進行恰當處理的能力。讓人覺得悲傷的事情、讓人覺得遺憾的事情……我們通常需要依賴各種各樣的經驗生活,而她們卻想直接感受其中的滋味。但是,總有因一直“玩弄”感情而無法站起來的時候,而這只不過是平衡感略有欠缺的表現而已。畢竟無論是誰,都沒有權力因自己不快活而讓別人的生活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雅性(保持一份從容)

或許日語中并沒有“雅性”這個詞。所謂“雅性”,即優(yōu)雅的“雅”,與粗野、粗俗等完全沒有關系。與此同時,即使是特意擺出一副優(yōu)雅的樣子,它也不是一種做作的行為,而是一種可以催生出內心從容的美,是內心高貴的表現。

在某小學的同學會上,發(fā)生了這么一件事。在小學畢業(yè)近50年之時,曾經在同一班級一起學習、一起吵鬧的同學,都各自走了一條完全不同于別人的道路。在這些人之中,既有已成為大使夫人的人,也有畢業(yè)后一直在農村務農的人。當西餐的全部菜品上齊后,大家開始聊得越來越起勁。水果被端上來的時候,為洗手而準備的洗指缽也同時放在了一旁。看到裝著清水的亮晶晶的銀器端上來后,在農村住了有50年之久的那位同學,從容地端起洗指缽,將里面的水一飲而盡。在大家都緊張地看著她的時候,坐在她旁邊的大使夫人,一聲不響地端起洗指缽,將里面的水喝盡。我想說,那個時候的夫人真美!而這種美,正是我們說的雅性。這雖然是一種有反禮儀的行為,但它符合當時的“禮法”,是為不讓對方蒙羞而突然做出的體貼之舉,是優(yōu)雅的最佳表現。

“想引人注目”可以說是當下年輕人的一大特征。想要引人注目,其實并不需要穿奇裝異服、戴古怪的首飾。現在,最能引人注目、且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是,以優(yōu)雅的姿態(tài)示人—優(yōu)雅這種日本女性的特性正在逐漸消失。不論是提倡男女同權,還是頒布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都是好事情。但是,我希望大家記?。褐挥袦睾偷奈⑿?、美麗的語言、若無其事的關懷、彬彬有禮的舉止、知道害羞的謹慎態(tài)度,可以讓女性變美、變得招人喜歡—這一點從古至今都沒有變過。

世阿彌(譯注:日本室町時代初期的猿樂演員與劇作家)在《風姿花傳》(譯注:由世阿彌創(chuàng)作的能劇理論書)一書中曾提到:“秘則為花,無秘則無花(譯注:意思是不要將一切都袒露無遺,沒有完全表現出的地方反而會吸引大家的興趣和好奇心)。唯知其中區(qū)別,方可成重要之花?!闭邕@句話所言,女性想成為人見人愛的花朵,必須披上神秘的面紗。就像肉體的過分外露已不再吸引眾目一樣,精神層面的魅力現如今也只存在于“持有隱藏物”的人身上。什么可以和別人說,什么應該藏于心中,什么可以表露出來,知道其中的分寸并在應批評時控制住感情的行為,可以說是內心不隨波逐流、從容淡定的表現。

我經常和學生說:“正因為麻煩,才要去做?!边@種表達方式或許會讓人覺得奇怪,但只有反復這么做,我們才能收獲“美麗”。

脫鞋后將鞋擺放整齊;為后面進來的人按住門;與人打招呼的時候,即使覺得麻煩也要摘下手套、拿下圍巾,有時甚至要脫掉外套。做這些事,你雖然得不到一分錢的好處,但是你將逐漸蛻變成為招人喜歡的人。禮節(jié)不是形式。它是在你的意志與避難就易的肉體進行一場斗爭后,你收獲的勝利果實。在你與自己激烈斗爭后,被稱為“雅性”的這種特質,便成了你的戰(zhàn)利品。在斗爭結束、日暮降臨的時候,你將感受到從未體驗過的“平靜之美”“從容之美”。

當你帶著這份平靜和從容微笑的時候,你的微笑對別人而言往往具有“療傷”的功效。

如果 你無法像期待中那樣

得到他的微笑

與其不開心 不如

你先對他微笑

因為 實際上

最需要你對他微笑的是

那些忘記微笑的人

大約在20年前收到的這首小詩,曾數次拯救內心陷入頹廢泥潭的我。與其說這首詩的意思是,我們既不可卷入對方的步調中,也不可讓自己降至對方的水平,倒不如說,它想告訴我們,同時擁有體貼別人且不迷失自我的強大與優(yōu)雅,是女性具有魅力、擁有財富的體現。

安穩(wěn)性(自立)

“我可以不成為某個誰”,這種認同自己存在的安穩(wěn)感,是我們具備安穩(wěn)性的基礎。被按照利用價值標上“價碼”,并為售價稍高于別人而開展競爭,是求職前線常見的現象。不僅如此,如今在婚姻大事上,人們也以這種方式開展競爭??梢哉f,正是偏差值教育的實施,使我們成了在不斷與人比較中才能找到自我價值的人。這樣的我們,在將別人看成與自己不同的人之前,往往先將他視為“威脅自身價值的存在”。

在我的心中 不開別人的花

在別人心中 不開我的花

在我心中 開放著我的花

日漸枯萎的花……

看似微風都可以將花瓣吹落的

脆弱的花

盡管如此 它是一朵

依然努力地綻放自己的 脆弱的花

我想 用這樣的花  裝點生活

(矢澤宰)

確實如此。我們“想用來裝點生活”、“想放在近旁”的花,是靠自己的力量使之綻放的花,而不是打著如意算盤、靠別人之手使之綻放的花,也不是在與其他花比較下顯得高等或低等的花。這是一朵因知道不久將凋零而拼命在“當下”綻放的花。有句詩叫“心中念想,花就開放”,我一直帶著不可思議的感動,將“念”理解為“今之心”。

不要為明天憂慮

因為明天自有

明天的憂慮

一天的難處

一天當就夠了

如花朵般不與他人比較、只在所處之地一個勁兒地綻放自己的女性,才是真正知道愛自己的女性。愛自己并不是利己主義的體現。它與利己主義正好相反。利己主義者,因為只愛迷人的自己,所以總是意識到他人的存在,總是想把自己放在他人之上。而真正愛自己的人,因為對自己的存在心懷愛意,所以無論是做幕后英雄,還是被放在背陰處,她最關心的事都是“綻放”自己,而不是與人做比較。這樣的人,便具備了心懷自立感的安穩(wěn)性。

別人看見也好

沒看見也好

我 都在綻放

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花的率直一面,而在“別人沒看見”的地方,我們可以窺見花的強大。正是這種平衡,創(chuàng)造出了美麗的穩(wěn)定性。花的這種姿態(tài)體現了并非不理睬他人的評價,而是不拘泥于他人評價的自立之美。

艾瑞克·弗洛姆(譯注:美國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曾說:“獨處能力,是具備愛人的能力的條件?!闭缢?,想要具備安穩(wěn)性,我們必須擁有忍耐孤獨的強大心理。而鍛煉孤獨忍耐力的最佳方法是,讓自己永遠“喜歡自己、愛自己”。

雖然奧爾波特(譯注:美國人格心理學家,現代個性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將幽默定義為“笑你所愛的東西并能一直愛下去的能力”,但在我看來,邊客觀地審視自己(審視無論怎么看都笨拙的自己、連自己都厭煩的自己),邊將自己視為人世間不可替代之人的自愛能力,才是幽默的正確闡釋。這是一種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的能力。女性與“喜歡的人”在一起時表現出來的開朗和熱情,是她們具備安穩(wěn)性的秘密武器。

讓同性寫“討人喜歡的女性”是件困難的事。因為寫著寫著,我們便會或陷入自我厭棄的泥潭中,或不得不寫下一些對好友的偏見、“如果像我這樣,就會如何”的勸說語等。

正如前文以“百人吃百味”開頭的那段話所言,人與人各不相同,而且正因為不同,社會才能形成并一直存在下去。“破鍋配破蓋”“既有舍棄你的神,也有眷顧你的神”等日本的古語,也表達了存在不同的合理性。但是,無論多么不同,知性、雅性、安穩(wěn)性都是最大的公約數—我已分別用平衡感、從容感、自立感闡釋了這三者。

或許不邊想著“我要成為受歡迎的人”邊生活,才是我們應該做到的最重要之事。雖然我們也沒必要抱著“想被人討厭”的想法生活,但最好不要持有想讓所有人都喜歡你的想法。因為迎合眾人的結局是“迷失自我”。

某位鋼琴家曾說:

“我彈鋼琴,既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聽眾。因為我是對著天彈的。”

聽到這句話,或許你會覺得意外,但受歡迎的女性,往往是按照以上這種生活方式生活的人。這種女性,既不是只為自己而活,也不是只為別人而活,而是面向天空,邊接受上天的“目光”,邊懷著感恩之情過好每一天。希望大家都成為這樣的人。
渡邊和子,百萬級暢銷書作者,其作品曾力壓“村上春樹作品”和“海賊王系列”,榮登日本亞馬遜第一名。“日日是好日”系列是渡邊和子“心美好時”風格代表作品,曾溫暖、治愈了無數讀者,在日本乃至全亞洲廣受歡迎。主要著作:《366天,愛與鼓勵的話》、《幸福的所在》、《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開花》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