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大學”我們已不陌生,不久前公布的210所虛假大學,正是許多學生和家長的求學陷阱。除此之外也不是就安全了,這種在名校上了四年學,卻不是正招學生,根本沒獲學生資格,可稱為“野學”。這則新聞提醒公眾,防了“野雞大學”,還要防“野學”。
名大學滋生“野學”的內幕有待揭開,但多年來,一些重點中學,按統(tǒng)招政策錄取了優(yōu)質生源后,以金錢或者資源為要價,把達不到分數(shù)的學生招到學校,與正招學生混編上課,這種現(xiàn)象見怪不怪。這一起招生騙局,看來是套用這一運作方式,只不過是校方的名氣和正常教學被利用,錢被別人賺走了。
武漢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稱與涉案做自考生生意的某公司無關,我們寧愿相信和希望這是事實。但披露的細節(jié)仍然讓人疑云重重:騙招的學生是憑怎樣的證明入住該校博士生公寓的?“中間人”從哪里獲得課程表?陪伴這些學生讀書四年的“輔導員”,為何在學校呆了近四年而沒有被校方發(fā)現(xiàn)破綻?這個招生公司與武大繼教學院如果沒有合作辦學的契約手續(xù),有無意會之交、口頭之約?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面對社會上求學的強大需求,恐怕沒有多少大學敢說自己沒有點“模糊”和“曖昧”。事實上確有一些大學曾經迎合過求學和文憑的非理性需求,強烈地涌動過自己賺錢的欲望,給投機者以無限想象的空間,在管理上也給非法招生留下了實際操作空間。如今事發(fā)后,一味撇清責任,不如徹查,與其切割,才能保有名校的聲譽。
當然,要防止類似騙局重演,與應對“野雞大學”一樣,教育監(jiān)管部門要嚴厲打擊非法招生,像國家公布210所“野雞大學”一樣,有關學校應該在自己的網站和招生指南上,特別是在招生季節(jié),隨時公布可能附著在自己身上的各種“野學”,以方便公眾辨別,不至于讓上當?shù)膶W生家長直到快畢業(yè)了,才如夢初醒。 (湖北 易國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