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墊,是為了突出后面要出場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發(fā)生的事件,以鋪陳描述來引出重要情節(jié)和內(nèi)容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鋪墊不僅用在小說中,也常用在古詩詞中,比如,李白、柳宗元、王昌齡等詩人的作品里都能見到它的蹤影。今天,我們跟隨吳永福老師來一起賞析古詩詞中鋪墊手法的運用,體味古人含蓄幽深的情感。
鋪墊,指為了更好地表達(dá)主旨或抒發(fā)情感而先有所鋪設(shè)或襯墊。
比如《關(guān)雎》:
再如王昌齡《采蓮曲》:
荷葉像剪裁而成的清一色的羅裙,荷花迎著臉向兩邊分開。人進(jìn)入池塘中,便被茂密的荷葉荷花遮住眼,什么都看不見了。只有聽到歌聲,才覺察到前面有人過來。對荷葉荷花的描寫是對歌聲的鋪墊,既狀出其茂密,又寫出由歌聲引發(fā)的意趣。
又如孟浩然《春曉》:
春天的日子,早晨醒來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處處可聽到鳥的叫聲。但昨夜分明有風(fēng)雨的聲音,作者于是想到這風(fēng)雨中不知有多少花朵落下來。詩歌通過鋪設(shè),表達(dá)出惜春之意。
鋪墊,可加強情感意趣的表達(dá),或喜或憂。
比如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清代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講:“如'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如此迅捷,則輕舟之過萬山不待言矣,中間卻用'兩岸猿聲啼不住’一句墊之;無此句,則直而無味,有此句,走處仍留,急語仍緩,可悟用筆之妙?!庇脙砂对陈暤牟蛔√浣衼礓亯|行舟之快,那叫聲不是悲愁的,而是表明作者心情的輕快。
再如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上的沙像雪一樣,燕山上彎月如鉤,何時給這駿馬佩戴上威武的鞍具,可以在清秋的疆場上馳騁。此詩的言外之意,或許是自己也渴望似駿馬那樣,能找尋到可供馳騁的疆場。大漠山月,均為情思作鋪墊。
又如周密《夜歸》:
夜深了,歸客拄著拐杖行走,道路泥滑,可以看見冷磷和螢火。如此夜行,情景本是不堪的,但看見竹窗漏出來了燈光,那是有人在燈下補衣,心情為之一變,心中生出暖意。前面的描寫,都是為心情的轉(zhuǎn)變作鋪墊。
鋪墊,也可渲染人的精神、情懷。
且看柳宗元《江雪》:
山嶺上不見鳥的飛翔,同樣,路上也不見人的行蹤。只在江邊有一葉孤舟,一個披蓑戴笠的漁翁,在寒江上垂釣。前面的鋪墊,突出了漁翁形象的孤高,此乃詩人精神的寫照。
再如蘇軾《東坡》:
雨水洗過之后,地上很干凈。月色清朗,市井中的人離開了,只有山野中的人仍在行走。自己不嫌棄坎坷不平的坡路,就是喜愛拄著拐杖行走,發(fā)出一種鏗然的聲音。這其中,有一種戰(zhàn)勝困難的樂觀情懷。
又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中有璀璨的燈火、寶馬雕車及美女的笑語,來鋪墊所尋之人的清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