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時代。不僅兩國互派使節(jié),而且不少人士還建立了極為深厚真摯的友誼。其中晁衡堪稱中日友好的杰出代表。
晁衡的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生活在繁榮的奈良時代。他在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因漢文修養(yǎng)良好而被選為遣唐留學生,來到中國時剛滿二十歲。
入唐以后,他的學識和品行很快受到皇帝和學界的贊賞,朝廷先后任命他為校書、左補闕、秘書監(jiān)、左散騎常侍等職,可見朝廷對他的重用。晁衡本人也很熱愛大唐文化,能詩會畫,不僅把名字改為漢名晁衡,而且和王維、李白、儲光羲等著名詩人都有親密交往,詩歌酬唱自不可少。晁衡曾送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感動,曾在詩注中提到:“裘則朝卿(晁衡)所贈,日本布為之”??梢姸擞亚橹睢?/span>
天寶十二年(753),晁衡隨同日本遣唐使團乘坐大船返回日本探親訪友。王維寫有一首送行詩:然而沒過多久,一個關(guān)于晁衡等人在海上不幸遇難的消息傳到了京城長安,說得有鼻子有眼。古代的行船安全系數(shù)沒有現(xiàn)在那么高,遇到狂風,船翻人亡時有發(fā)生,晁衡遇難之事不由人不信。因有事外出而沒能來得及跟晁衡道別的詩人李白,本就深感遺憾,現(xiàn)在獲悉這一噩耗,悲痛欲絕,當即就以《哭晁卿衡》詩悲悼:日月因之暗淡,風云為之變色,友人如月沉碧海,天上的白云也帶著哀愁籠罩著青山,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不難想象,當時朝廷上下都籠罩在一片悲傷哀婉的氛圍之中,李白這首悼亡詩深深感染了當時的人們。富有戲劇性的是,不久又傳來了晁衡等人并沒有被狂風巨浪淹沒的消息。傳言說他們的船只隨浪漂流,竟然漂到了海南島上,有幸被當?shù)貪O民救起。晁衡身體恢復過來,又回到了長安。原來是虛驚一場。長安的人們喜出望外,詩人李白更是悲喜交加。晁衡這次東渡未能成行,此后,他繼續(xù)在唐朝任職,歷任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直至大歷五年(770),以七十三歲高齡在長安逝世。晁衡在中國生活、工作長達五十四年之久,為中日友好事業(yè)作出了杰出貢獻。(改編自2021年4月7日《語言文字報》文章《李白誤悼晁衡》;作者:山東省滕州市第二中學教師/張善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