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五四文化先驅(qū)有一句名言,“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其實,既不科學(xué),也不藝術(shù)。從文化和藝術(shù)的意義上說,中國的月亮其實比外國的圓,中國給月亮最圓的日子規(guī)定了兩個節(jié)日,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中國人心目中“圓月”是最美的,漢語中有“團圓”“圓滿”“圓夢”這樣的固定聯(lián)想。馮夢龍把它通俗化地概括為“人逢喜氣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圓月蘊含著家庭團圓、生活美滿的意味。這樣的美學(xué)心理甚至影響到中國的園林建筑,圓形的月洞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至于形容男性的美貌,也是面如滿月。而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則不同。在他們那里,新月是最美的。阿拉伯人甚至把新月畫到國旗上。據(jù)飛白先生研究“新月是人事和朝謹(jǐn)?shù)挠嫊r,齋月的開齋和封齋也是看新月。為了迎接新月,專用白銀制作祭祀法器。作為牧民,他們的原始圖騰是一對公羊角,兩解彎成弧形,構(gòu)成的正是一對新月的形狀?!痹谥袞|和法國詩歌中,新月是最美的。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印度詩人、得過諾貝爾獎的泰戈爾,他的英文詩集就是“新月集”。中國的月餅是圓的。而法國“月餅”croissant,“羊角包”,直譯詞義就是“新月”,形狀也是新月形的。在他們想象中,新月意和鐮刀聯(lián)系在一起,意謂著“豐收”“光輝的前景”“善”“吉祥”和“完成”。這一點和中東人的想象相近,是清潔、希望的象征。而在我們古典詩歌里,則是相反,最美的是圓月。姻緣巧合,花好月圓,不但是家庭團聚,而且是愛情、友情的相思。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來表達(dá)對妻子相思之純潔透明。在李白的詩中,圓月是太美好,太豐富了,它可以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也可以是孩子氣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這是韋應(yīng)物的《寄李儋元錫》,聽說閣下要來,等待的心情要反復(fù)望圓月來表達(dá)。這里的圓月表示朋友相聚。唐人曹松在《中秋對月》中說,“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中秋的圓月照遍普天之下,它所帶來的幸福,是絕對無私的。清代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意思很明顯,圓月/團聚是很難得的,很值得珍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出自張九齡的《望月懷遠(yuǎn)》,海平面升上來的圓月是如此美好,遠(yuǎn)在天邊的親朋,共看明月。心靈即能超越空間距離而親近。
至于新月,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不叫新月,而是叫殘月。溫庭筠有“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绷涝凇队炅剽彙分袑懰c情人握別而醉倒于露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李清照在《攤破浣溪沙》中這樣說:“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病中起來,發(fā)現(xiàn)自己頭發(fā)白了諸多,只能是躺在床上看“殘月”了。湯顯祖有“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庇袝r,叫做“缺月”。蘇東坡詞云:“缺月掛疏桐”是記念他亡妻子十周年的。李后主當(dāng)了俘虜心中郁悶,不敢講出來,只好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西方詩人眼中的美好的新月,卻如鉤子,在當(dāng)俘虜?shù)睦詈笾餮壑校瑓s是和梧桐樹一起被囚禁的。
到了北宋,月亮的形象被蘇東坡總結(jié)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缺月是親人分離,圓月是團聚。蘇東坡接著問了,“何事長向別時圓?”為什么,我和弟弟骨肉分離,不能相見,你這中秋的月亮卻這樣圓呢?這不是故意刺激我嗎?中國詩人對圓月的感情固然是愉悅的,但是,表現(xiàn)方法卻是很豐富的。唐詩人王建有詩題曰《十五夜望月》,月亮很圓,他的感情是很奇特的?!爸型サ匕讟錀f,冷露無聲濕桂花。”比較寒冷,又有不祥的烏鴉,心情有點落寞,他想到在這樣的情景下,“今夜月明人盡望”幾乎所有的人家在看圓圓的月亮,“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因為月圓,而家人不能團圓加深了離愁。有時如果看到圓月,就會產(chǎn)生相反的情緒:“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這是宋代晏殊的詞?!敝劣谠膱A月,唐伯虎有詩曰:“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沒有圓月就談不上什么節(jié)日的歡慶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丘逢甲的《元夕無月》,就是元宵節(jié)沒有月亮,這個詩人在臺灣被日本割據(jù)以后,堅決組織抵抗。他把元宵節(jié)的圓月叫做“寶月”: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吹搅椣捎袦I,神山淪沒已三年!
看到元宵的寶月,沉沉海峽之外,失去的國土和人民不能團圓,已經(jīng)三年了,連負(fù)載仙山寶島的神龜都要流淚了。
圓月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之所以承載著這么豐富的感情,因為當(dāng)時交通不便,戰(zhàn)士出征,書生應(yīng)試,商賈出行,朋友分手,路遠(yuǎn)山遙,重逢無期,只有圓月不受限制,無遠(yuǎn)不屆,情感不受空間而且不受時間限制。故爾月光比之花更易激發(fā)思緒。同樣是無遠(yuǎn)不屆的日光卻沒有這樣的榮幸。因為農(nóng)業(yè)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從生存壓力中解脫下來,思緒就比較超脫了。再加上,早在屈原《離騷》里就有“前使望舒前驅(qū)兮”,望舒就是為月駕車之神,有云霓舒卷的聯(lián)想?,F(xiàn)代詩人戴望舒的名字,用的就是這個典故。由于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的巨大影響,圓月上又了“瓊樓玉宇”的仙宮之氣象。有關(guān)月亮還有家喻戶曉的神話,如吳剛伐桂:吳剛受天帝懲罰,到月宮砍桂樹,但桂樹隨砍隨合,勞作永不休止。從這里又衍生出蟾宮折桂,科舉得中的成語。又有傳說,上古天有十日,天下旱災(zāi),后羿射下九個太陽,王母賜以不死之藥,其妻嫦娥偷偷吃了此藥,不覺身輕如燕,直上月宮。嫦娥原本是恒娥,因為避漢武帝劉恒這諱,改稱嫦娥,恒的本義就是常,永恒的意思。故李商隱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直到當(dāng)代毛澤東寫《蝶戀花·贈李淑一》還有“楊柳輕飏,直上重宵九,問詢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p>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月亮作為一種意象,性質(zhì)和形態(tài)變化萬千。月亮的神話在西方也是家喻戶曉的,對于中國詩人來講,月亮一般代表是的思念,心理距離的縮短。而在西方,月亮很多時候,是用來象征愛情的?,F(xiàn)在我們的歌曲,有月亮代表我的心,根源在哪里?古羅馬的維吉爾有一個史詩,里面有一個月亮女神叫Luna,俄語叫луна。她看小伙子太漂亮了,再過幾年,他老了怎么辦?就吻他一下,他就睡著了,停止長大,永遠(yuǎn)那么年輕,漂亮。這個故事寫在濟慈的長詩《恩底彌翁》中。你看這個女神是不是有點瘋狂?這個Luna的形容詞,叫l(wèi)unatic,就是瘋狂的。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說,“詩人、愛人和瘋子都是幻想的產(chǎn)物”他筆下的“瘋狂”不是 mad,而是lunatic!月亮是瘋狂的,張愛玲的文章里有“瘋狂的月亮”,原來就是從英語來的。余光中在《月光光》這首詩中寫對于祖國的思念:
為什么月光照在身上有落在傷口上的感覺?“傷口”這個詞語本來是生理方面的,但這里是心理方面的。圓月逗引詩人故國的鄉(xiāng)愁,思鄉(xiāng)而不得回歸痛苦很深,變成一種傷口,看見月光就惹起鄉(xiāng)愁的傷口,更痛苦,故說它是砒霜。余光中二十多年不得回歸故土,心靈深處隱痛,看到月光就怕,已經(jīng)成為一種病了;但是他想到故鄉(xiāng),又有喜悅的感覺,已經(jīng)達(dá)到愛戀的程度?!霸鹿狻钡恼Z義衍生,既有“恐月癥”,又是“戀月狂”。
月亮意象在古典詩歌中,是無限豐富的,本文只能講到圓月和新月。至于一般的月,比比皆是。但是,月在古典詩歌里并不單純是觀賞的對象,例如在李白那里,是可以“問”,可以“攬”,可以“弄”,可以與之共舞,可以與之對話,可以借之寄托對朋友的慰問,等等。篇幅所限,不能再饒舌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