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正好趕上中日圍棋擂臺賽較量最熱鬧的幾屆。聶衛(wèi)平在擂臺上一路披荊斬棘,激起無數(shù)國人學圍棋的熱情。那時候我年紀不大,正是學棋的黃金年齡,爹媽一商量,決定先讓我舅舅教我,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天分。
我的舅舅也不含糊,不知從哪里找來一本書,上面全是圍棋棋譜。舅舅說學棋必須打譜,他從中挑選一張,說咱們就打這張入門。
我那時候不懂啊,稀里糊涂就答應了。我們一大一小對著棋譜,一步一步擺在棋盤上,每擺一步舅舅都給我解說一下落子用意。但教到第五手就教不下去了。為什么呢?舅舅說圍棋的原則是“金角銀邊爛肚皮”,但是這張棋譜的第五手黑棋咣當一下,放到正中“天元”了。
這下我的舅舅撓起頭皮,琢磨了半天,最后一拍桌子:“可能是黑棋下錯了!”繼續(xù)往下打,結(jié)果越打越糊涂,開始還能解釋一二,到后來徹底看不懂棋路了。經(jīng)此一役,我興趣喪盡,學圍棋之事遂罷,從此再沒摸過棋子。
等到后來我年歲漸長,偶爾在家里收拾東西翻出那張棋譜,才知道怎么回事——那是1933年吳清源對戰(zhàn)秀哉名人的棋譜,號稱世紀巔峰棋局。吳清源執(zhí)黑先下三三,再下星位,第三子直落“天元”,震驚整個棋壇。舅舅拿這個棋譜給我入門灌頂,這與讓6歲的楊過逆練《九陰真經(jīng)》差不多。
所以,每次別人談起圍棋的時候,我都雙目惆悵地凝望遠方,喃喃說道:“都是吳清源害了我……
有了這段經(jīng)歷,我對圍棋雖無大成,卻也有些興趣,只是很少下。在桂林上高中時,同宿舍有懂棋的兄弟邀戰(zhàn)。我想我雖不才,怎么說也是吳清源棋局熏陶出來的,“梅莊四友”“珍瓏棋局”之類的典故也熟稔在胸,豈能怕你?于是欣然應戰(zhàn)。
結(jié)果一局還未到中盤,我已然是四角盡沒,中腹被圍,喪師失地之慘,有如晚清。我一看,不好,眼看要敗,不由得學李小龍一聲怪叫,把棋盤嘩啦掀倒,雙手抱拳,朗聲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學業(yè)緊張,不可玩物喪志,這局不如和了罷!”
對方不干,爭執(zhí)之下兩人打了一架,戰(zhàn)況難分難解,反正不算我贏。
我自幼學棋,至高中方遇這一敗。
從此我領悟到一個道理:即使是圍棋,也需要裝。
首先,觀棋不語。待雙方廝殺得差不多了,先“咦”一聲,再側(cè)頭微探,眉頭輕揚。待引起別人注意,再略略搖搖頭,幅度不可大,以20到30度為宜。對弈之人看到你的這副神態(tài),必會好奇心大起,問你:“同學,你也懂圍棋?”
這時你須擺手推辭,說“略懂,略懂”,你越是推辭,別人越是好奇,非要拽著你請教不可。
這時你要負手而立,端詳棋盤片刻,然后伸出右手在棋盤上虛空一指——注意,不可指得太清楚,不然會露餡——淡淡道:“若下在此處,則另有一番天地?!鞭恼叨喟氪篌@,追問何故。你可以微笑作答:“咱們今天不談死活,只說大勢。圍棋之道,取勢為上,取地為下。”然后趁他們低頭沉思之際,飄然離去。
為什么要抓緊時間“飄然離去”呢?一是冒充一下世外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風范;二是確保萬一,如果下棋的人反應過來你是在詐唬,搞不好真的會動手,所以早早離開為妙。
(選自《經(jīng)典美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