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敘述
敘述就是記述事情發(fā)展的過程和人物的經(jīng)歷。往往包含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及其結(jié)果幾方面。敘述要求清楚明白,通順流暢,有主有次,詳略得當,富于變化。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敘述的節(jié)奏比敘事性散文要快,主要是由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所決定,所以,表現(xiàn)出敘述的簡約性、精煉性和跳躍性等特點。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也是很多的,主要有:《孔雀東南飛》、《花木蘭》、《觀刈麥》、《賣炭翁》、《琵笆行》、《長恨歌》等等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唐代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破》就是一首以敘述為主的歌行體古詩(原詩略)。
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jīng)歷。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
陸游的《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這里“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兩句,就是詩人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二、議論
議論就是對人和事物進行評價的、論說,通過事實材料和邏輯推理來闡明觀點、見解的一種表達方式。。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議論也包含著揭示事物外在與內(nèi)在,或者與它事物之間的哲理及其關系。也就是說,詩人對詩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直接闡述觀點、表明態(tài)度。
在唐代,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最后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議論,充滿了哲理思想。
又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前四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四句,可以說都是議論的。但這些議論都是形象化的,所以讀起來非常生動。
在宋代詩歌中,往往就有以議論為詩。如,元稹的《菊花》: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第一句寫屋外所種菊花之,第二句寫賞菊興致之濃,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第四句道出了原委,表明了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梢哉f,詩歌贊頌了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
又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詩前四句主要是描寫,后四句是議論。此詩在描寫中透露出詩人對諸葛亮仰慕的心情。由于心情的迫切,所以一開頭就提到何處尋。尋到后又感嘆“自春色”、“空好音”,流露出無可追攀的感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