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和詩
葉鴻璣
“和詩”,作為名詞而言,它是詩詞的一個類型,又稱“賡和詩”,由兩首以上組成;作為動詞而言,它是朋友(詩友)之間通過詩的唱和進行相互交流的一種形式。和詩可以成為表達情意、聯(lián)系詩友、密切友誼之舉,亦可促進詩藝的提高。古今大詩人,包括“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等,唱和酬答之作甚多,且不乏傳世名篇。古人謂“詩言志”、“詞言情”,我以為和詩當以表情為首務。若果真有格高、情真、味厚、語工之詩作,大膽征和有何不可?歷來有人不喜歡寫唱和詩,一是覺得它太受束縛,認為在格律束縛之下和他人之作,等于在“戴著鐐銬跳舞”之外,再加上一把枷鎖,難上加難;二是認為這種形式容易流為吹捧,過于庸俗,令人生厭。其實,難度增加,趣味也就越大,應該知難而進;至于是否“流為吹捧”,全在個人操作,只要稍加注意,棄其弊而揚其利,拒其短而用其長,是完全能夠做到的。今將“和詩”的有關(guān)情況介紹如下,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一、和詩用韻的類型
和詩用韻的類型有以下三種:
1、步韻。也稱次韻。即用原詩作者用過的原韻、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須相同,不能任意錯亂。
2、從韻。亦稱用韻。即用原詩作者用過的原韻、原字,但先后順序不一定和原詩相同,順序可以任意顛倒。
3、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原詩同屬一韻即可,不必用其原字。
以上三種情況,在限制上依次逐步放寬。
二、和詩的要求和方法
1、要吃透對方詩作的立意,然后作答酬唱。比如不能人憂我喜,人喜我憂;也不能無病呻吟,無話找話,答非所問。
2、和詩的立意也可以與原作有所不同,也就是按韻而不按意酬唱,但這種情況下要另設標題。
3、步韻應盡可能與原詩有變化。比如要盡可能采用新鮮的詞語,而避免使用原詩中已使用過的詞匯、句式,在多次步韻(稱“疊韻”)酬唱時,更要注意這一點;再如對方的詩作是仄起式,和詩可以考慮用平起式,反之亦然,以示變化。
4、和詩不能草率行事,要提高水平,努力與原作的水平接近,乃致超出。
5、步韻必須自然,韻腳處遣詞必須貼切,不能“湊韻”,不能因韻而破壞組詞習慣,比如把“玲瓏”改成“瓏玲”等。
此外,為表示對原作尊重,往往稱原作為“原玉”,如“原玉奉和”。
三、和詩實例二則
例1:(征和)青山夕照
如夢浮生轉(zhuǎn)瞬間,又逢春雨樂陶然。
秦坑歷劫艱還險,家國臥薪苦亦甜。
傾灑余暉風韻雅,堅持晚節(jié)壯懷牽。
雪泥處處留鴻爪,皓首昂藏向遠天。
櫛風沐雨七三載,兩鬢霜華眼更明。
獵獵紅旗擎巨手,絲絲雨露潤蒼生。
書山辟徑攀崇嶺,詩海踏波唱晚晴。
天相吉人增福壽,青春火焰老還萌。
(和詩)原玉奉和《青山夕照》
人生如夢沉浮間,風雨任爾順自然。
格物有心求至理,做人無意媚重甜。
窮達榮辱置身外,開啟寸心詩夢牽。
歷盡滄?;刂捎?,樂看四季皆春天。
推倒三山紅日升,豪情壯志向光明。
興國憑黨指航路,事業(yè)撩人獻平生。
劫重紅羊迷北斗,金雞破曉報天晴。
老來幸有詩書趣,高唱大風春又萌。
例2:(征和)庚辰冬日有感
杏雨桃花風滿樓,幾多韻事幾多愁。
數(shù)年耕作毫端苦,雜草叢生恨不休。
退隱林泉逸興悠,庭前馥桂暗香柔。
黃花笑綻東籬下,玉砌丹楓正染秋。
(和詩)集唐宋人句和《庚辰冬日有感》
半醉微吟獨倚樓,(趙希路)人生達命豈暇愁。(李 白)
揮毫更想能一戰(zhàn),(王安石)百詠歌成意未休。(汪元堂)
人間隨處送悠悠,(陸 游)百煉鋼為繞指柔。(貫 休)
懷抱未忘知有處,(楊 蟠)客心自冷不關(guān)秋。(沈 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