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詫秋來紅到天
——讀王玉寶近體詩集《清秋集》
王芳芳
山東為齊魯故地。齊魯文化實分兩脈:齊重才藝,故曠放而多智;魯貴詩書,總博雅而多禮。魯山齊水激蕩,往往孕育出兼容并蓄的復(fù)合型才人。尤其詩詞文藝之道,其佼佼者,能將多種矛盾甚至對立的文化氣質(zhì),渾然融為一體,采眾之長而無其短,譬如剛?cè)岵?jì)之李清照,文武雙全之辛棄疾,都有著極豐滿立體的人格與多面的才華。
先賢不可追。天地靈秀之氣,四散而飄于野。我觀王玉寶先生身上也有這樣奇妙的矛盾氣質(zhì)。其人溫厚、儒雅,詩詞中卻有豪氣、逸氣,甚至帶著些許的水氣、野氣。
溫厚儒雅,來自于學(xué)養(yǎng),來自于君子修身。豪氣與逸氣,則發(fā)之于個人之性情。水氣、野氣,卻又是什么呢?是為文藝者、為墨客騷人最本質(zhì)的“天性”。
王漁洋說,詩有氣韻。袁枚說,詩貴性靈。汪曾祺說,作詩有詩格。何為格,不可說。打個比方,比如茨菰就比土豆的“格”高,但是到底高在哪兒?不可說。說不好。
天性也不可說,但就在那里,從文字中是可以看到的,是作為一個詩人,天生成的一段寫詩之意興,能將詩寫出“氣韻”、“性靈”、“格”來的必不可少一點兒靈光。
這水氣,野氣,便是王玉寶先生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天然意興、靈光點點。
當(dāng)知道王玉寶先生家鄉(xiāng)是山東梁山后,便明白這水氣、野氣所來有自了。八百里水泊,煙波浩渺,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遙想當(dāng)年,忠義堂上。生長于斯的孩童,自小兒愛水,親水,于河汊湖蕩的縱情游嬉中,與魚蛙鷗鷺萬千生靈的接觸中,生命便得了水的滋潤,感染了水的自由恣肆。
我記得他曾有一組《臨江仙》記寫彼時生涯。其一是:
憶昔少年初下水,扁舟一葉篙撐。岸柳漸遠(yuǎn)膽自生。唿哨一聲響,野鴨葦蒲驚。 水草輕分尋鳥蛋,晚霞不覺褪紅。水中素月忽變明。岸上人召喚,應(yīng)是責(zé)怪聲。
其二:
憶昔少年湖上嬉,兵分兩路英雄。瓊田攪亂細(xì)紋生。敵酋生擒住,慶功小舟橫。 雁翎蓮藕蘆葦蕩,男兒自幼喜兵。枝枝葉葉盡豪情。少年船頭立,歸舟滿天星。
生動活潑,得自然之趣,有赤子之情,字里行間隱含著對故園的眷愛。這深深的眷愛,在詩集所選《梁山》一詩中,得到了莊嚴(yán)而明晰的表白:
岱岳獨尊余脈遠(yuǎn),上蒼鐘秀廖兒川。
雨時森竦接罡氣,晴日蔥蘢生紫煙。
年少啟蒙忠義事,歲長習(xí)讀圣賢篇。
江湖漂泊八千里,惟有梁山入夢田。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中國有詩教的古典傳統(tǒng)。孔老夫子說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故知詩不可濫作。與輕靈活潑的詞體相比,詩,更多莊重,詩,進(jìn)可立廟堂之高,退可居江湖之遠(yuǎn)。故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要求,除了天賦之詩心、別具一格之詩眼,還更多地強(qiáng)調(diào)其人的襟抱與學(xué)識。由襟抱摧發(fā),詩品方高,有學(xué)識滋養(yǎng),詩味方厚。
我與玉寶先生只會過一面,平日隔空文字交往,他寫,我讀。
先寫詞,詞風(fēng)偏蘇辛一脈,又自有一種爛漫天真,隨處觸機(jī)。后又攻詩,多為律絕,誦其詩,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是才子的詩歌,而是繼承有士大夫詩歌傳統(tǒng),更接近于儒者的詩歌。
為什么這樣說呢,他的詩,頗得傳統(tǒng)詩教“忠愛溫厚”之旨。不在字句上斗尖新,但作者本人之性情胸懷歷歷可見,對吾土吾民的熱愛,對鄉(xiāng)梓的依戀,對事業(yè)的忠誠,都可以從詩中真切地感受到。個中,更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飛揚(yáng)著生活的情趣。
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表達(dá)一一若說我們從他的詞作中,更多品味到的是水氣、野氣,是性靈之光,氣韻之美,那么,在他的詩作中,撲面而來,帶給我們的,則是金風(fēng)颯颯,秋色燦然。
顯然詩人是愛秋天的。著作皆以“秋”為名,先有《新秋集》《金秋集》,今又有近體詩集《清秋集》。不過,與其說是詩人摯愛秋天,倒不如說,是金秋、清秋,秋風(fēng)秋色,正契合了詩人的情懷與稟性罷了。
這秋風(fēng)秋色,不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肅殺,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一襟豪情,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無邊逸興。
翻開《清秋集》,不論即事、寫景、詠史,酬人,在詩人的筆端,都顯現(xiàn)著極明朗的色調(diào),沉著雄健的氣魄。
試讀《友聚》一章:
此時當(dāng)立夏,萬物日相豐。
今品西洋酒,明天馬拉松。
寫友朋相會之趣,信筆拈來,似未經(jīng)多少推敲,然讀之雋永有味?!按藭r當(dāng)立夏,萬物日相豐”,筆端起,如重錘落,掀開季節(jié)華美盛大的帷幕。掀開之后,卻又并不濃墨重彩、鋪陳敷演,只是舉重若輕,在諸多樂事、趣事中,擷取“喝西洋酒,跑馬拉松”兩個場景,欣然一筆帶過了一一好像從季節(jié)的天空中,飛過去兩只鳥的剪影,因靈動而讓人印象深刻,因留白而令人回想追憶。
又如寫異國游的《休斯頓五首(之一)》:
初來異國陡生疏,早起晨星廖似無。
橫穿車流端自笑,立身便作逍遙圖。
亦是生活海洋中隨手拈得的一朵浪花,人生長膠卷中的一次隨機(jī)定格,事情本身平平無奇,是詩中噴薄欲出的曠達(dá)從容態(tài)度,讓這無奇小事變得熠熠生暉,變得詩意盎然,如朝陽升起,為每一棵小草都鍍上了金色輪廓。
《游永泰寺》:
晚來尋古剎,余照落空階。
僧屋明由暗,寺門關(guān)復(fù)開。
青楊歲長壽,藤柳繞和諧,
風(fēng)起松前殿,泉流月下崖。
即使這樣取景幽寂的詩篇里,詩人的自我仍然是明澈的,詩中的意境是和諧、優(yōu)美而愉悅的。“僧屋明由暗,寺門關(guān)復(fù)開”,枯榮相繼,生生不息,領(lǐng)悟得此中禪意,則何處不得自在從容?
一首首讀下來,如此詩心,如此詩境,是讓人神清氣爽的,像置身于開闊明凈的秋日天空之下,遠(yuǎn)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近賞黃花堆積,佳果紛呈。
再看這一首《中秋即事》,寫攜友同游黃河入海口:
濕地風(fēng)光未經(jīng)年,妻兒四顧己身先。
猶言沙渚識新鷺,曾向長河問酒船。
蘆荻飛花秋葉勁,雁行列陣白云懸。
駐車爭拍黃須菜,驚詫秋來紅到天。
詩人長年居山東東營,身處黃河入海口之濱。故詩中亦常描寫此處風(fēng)景,佳作頻頻。
又如:
熊熊烈烈沒攔遮,沖蕩荒蕪一團(tuán)火。
薰染蒹葭錦繡光,映紅東海浪花朵。
尋常小草,秋來紅到天,如烈火騰躍,勢不可擋,這樣的江海奇景,這樣瑰麗恣肆的秋色,幾乎要顛覆我們對“秋”的傳統(tǒng)審美認(rèn)知。
達(dá)到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除了充沛的詩性想象力,詩人本身的人格力量或俗語曰“精氣神兒”,是起著主導(dǎo)作用的。
做詩如做人,意思大概就在這里。
說到這里,想起《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薄对姟吩疲骸罢氨虽繆W,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人的一生,應(yīng)該是不斷自我修煉,自我完善的一生。君子如玉,亦需要友朋相呼,彼此切磋。做詩,也是一件無有止境的事情。
詩人近十年苦心吟詠,詩集即成,囑我為序,又囑我定要多談不足,多說些批評言詞。精進(jìn)之心志,令人感佩。然而我于詩之道,也未窺門徑,不過一個“好讀,不求甚解”罷了。詩之境界,豈有盡頭?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行之,大抵也是三分在人,七成在天(天賦)的事情。天賦作者已經(jīng)夠了,就講講“人力”。
宋人朱熹有詩云:“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鲈?,尤其做古體詩,是要有源頭活水的。這活水從哪里來?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滋養(yǎng)著一代代的學(xué)人才子,對于我們今天的詩人,更是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墳五典、諸子百家、詩詞曲賦、筆記野史,乃至小說家言……都可以是我們汲取養(yǎng)分的來源。不必刻意求博求廣求專,但能閑處留意,凡讀必有所得,自然滋生學(xué)養(yǎng),學(xué)養(yǎng)到了,詩歌自然渾厚,雋永深長。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fā)船遲。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贝撼鄙鷷r,輕舟自行,做人與做詩,都貴在積蓄與等待。一樹春花盛妍,只因歲歲年年,每一縷根須都在土壤下奮發(fā)。便以宋人梅堯臣的這幾句詩,作為結(jié)語,作為與詩人的共勉。
《瞿塘潮詩評》編輯委員會
顧問:李少君 周嘯天 丁國成姚泉名
主任委員:凌澤欣
副主任委員:潘萬山郎曉梅
編輯委員會委員:南東求 歐陽青 田學(xué)臣張金英
《瞿塘潮詩評》詩評顧問
(以姓氏筆畫為序)
丁欣 江嵐 安全東 邢濤濤 陳仁德 李偉亮 何其三 張明新 蘇俊 楊逸明 宋善嶺 孟祥榮 陶然 曹辛華 雷?;?熊盛元
《瞿塘潮詩評》編輯部
主編:何陽義
副主編:郎曉梅
編審:郭順敏 吳長齡粟曉明
編務(wù):楊智立陳素梅
編輯(以姓氏筆畫為序):王十二 包明慧 紀(jì)歡 許向榮 湯函霏 孫敏 楊寶翔 杜洋 宋柯柯 李嘉怡 苗麗 趙維瑩 郭婉洋隋曉理 曾秋湘
《瞿塘潮詩評》投稿須知
1.本平臺接受投稿內(nèi)容:
①中華詩詞曲賦聯(lián)理論文章、學(xué)術(shù)論文;
②中華詩詞曲賦聯(lián)原創(chuàng)作品(須附點評);
③中華詩詞訪談、熱點話題討論以及其他詩詞問題爭鳴文章;
④原創(chuàng)今人詩話、原創(chuàng)古今詩詞鑒賞。
2.投稿請附作者百字內(nèi)個人簡介和一張照片。照片橫幅為宜,應(yīng)為原圖,請勿貼置于WORD文檔內(nèi)。
3.請務(wù)必注明是否已被其他平臺或刊物刊用過。
4.詩用《平水韻》,詞用《詞林正韻》,曲用《中原音韻》,使用《中華通韻》請注明,新舊韻不可混用。
5.投稿方式:
①收稿郵箱:fjwlwgfk@163.com
詩詞曲聯(lián)賦投稿格式:稿件以郵箱粘貼+Word文檔發(fā)送。五號宋體,居左排列。
②在《瞿塘潮詩評》公眾號點擊“我要投稿”進(jìn)行投稿。
6.請尊重著作版權(quán),保證投稿作品原創(chuàng)。代為投稿請署清原作者姓名。杜絕抄襲,文責(zé)自負(fù)。
往期鏈接: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期(總第49期) 歐陽青 五律《度大庾嶺》賞析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期(總第50期)訪談陳仁德老師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期(總第51期) 吳長齡輯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俗解(中)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期(總第52期)半隱廬詩評一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5期(總第53期)眾家評:黃從明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6期(總第54期) 歐陽青 五絕《在荊州重赴嶺南》賞析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7期(總第55期) 南廣勛先生散曲社會相初探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8期(總第56期) 詩用重字與共享現(xiàn)象(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9期(總第57期) 吳長齡輯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俗解(下)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0期(總第58期) 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fēng)》賞析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1期(總第59期) 安全東評詩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2期 (總第60期) 胡迎建詩評(三)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3期 (總第61期) 凌澤欣評范詩銀詞《遵義十章》(上)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4期(總第62期) 弄潮集(五)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5期(總63第期) 略談傳統(tǒng)詩命題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6期(總第64期) 滟滪詩刊 曹辛華作品欣賞(一)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7期(總第65期) 眾家評:王十二卷一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8期(總第66期) 蘇俊律絕集
【瞿塘潮詩評】2023年 第19期(總第67期) 采訪丁欣老師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0期(總第68期) 詩詞名家江嵐小輯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1期(總第69期)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2期(總第70期) 二憩齋詩話一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3期(總第71期) 詩詞名家楊逸明小輯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4期(總第72期) 歐陽青輯 孟浩然《送吳悅游韶陽》賞析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5期(總第73期) 詩詞名家半隱盧壬寅歲暮雜詩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6期(總第74期) 詩詞名家丁欣五絕近作選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7期(總第75期) 二憩齋詩話二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8期(總第76期) 凌澤欣壬寅詩存八十首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29期(總第77期) 雷?;c評李樹喜詩詞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0期(總第78期) 李樹喜詩論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1期(總第79期) 詩詞名家江嵐壬寅詩選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2期(總第80期) 段維詩評二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3期(總第81期) 詩詞名家張明新小輯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4期 (總第82期) 名家點評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5期(總第83期) 名家點評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6期(總第84期) 名家點評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7期(總第85期)詩詞名家李榮聰七言絕句50首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8期(總第86期) 名家點評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39期(總第87期)丁海軍詩詞小輯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0期(總第88期) 名家點評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1期(總第89期) 今詩選評(十)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2期(總第90期) 名家點評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3期(總第91期)詩詞名家楊逸明壬寅詩詞輯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4期(總第92期) 眾家評:楊逸明卷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5期(總第93期)名家點評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46期(總第94期)何其三壬寅詩詞輯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51期(總第99期)重慶首屆優(yōu)秀青年詩人詩選(二)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52期(總第100期)重慶首屆優(yōu)秀青年詩人詩選(三)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50期(總第198期)詩詞評論山東卷(七)||日照詩詞學(xué)會宋曉潔賞評辛崇發(fā)詩詞
【瞿塘潮詩評】2023年第179期(總第227期)曲壇評論山東卷(十三)||范德忠——南廣勛先生及弟子郭順敏散曲特點初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