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劍狂歌過薊州,空拋紅豆意悠悠。
高山流水人何在,俠骨柔情總?cè)浅睢?/span>
——梁羽生《七絕》
這位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創(chuàng)作了35部小說,并創(chuàng)作了41首詩詞。其中有一首是他在《七劍下天山》中的詞作。
笑江湖浪跡十年游,空負少年頭。對銅駝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醒詩殘夢斷,南國正清秋。把劍凄然望,無處招歸舟。
明日天涯路遠,問誰留楚佩,弄影中州?數(shù)英雄兒女,俯仰古今愁。難消受燈昏羅帳,悵曇花一現(xiàn)恨難休,飄零慣,金戈鐵馬,拼葬荒丘。
這首《八聲甘州》,宋代蘇軾、辛棄疾、柳永寫過,元、明、清鮮少有人寫,難有成功之作。這個詞牌雙調(diào)97個字,前后段各9句,共有6種變體,所以說是非常有難度的。梁羽生敢于挑戰(zhàn)這個高難度詞牌,寫下這首成功的作品。他的文字功底,讓金庸很佩服,也說自愧不如。
金庸也創(chuàng)作了15部小說,書中引用了不少詩詞。《笑傲江湖》有“玉碗盛來琥珀光”,引自唐代李白《客中行》;《鹿鼎記》有“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引自唐代杜牧《遣懷》;《書劍恩仇錄》有“并刀如水,吳鹽勝雪”,引自宋代周邦彥《少年游》。《俠客行》有一句是“錦帶佩吳鉤”,引自南北朝鮑照《代結(jié)客少年場行》;還有一句是“男兒何不帶吳鉤”,引自唐代李賀《南國十三首?其五》……
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中引用古詩詞,為作品增輝添彩。他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常常被稱作“金大俠”,可他不是大俠,更不是“詩俠”。須知古代俠士也是詩俠或詞俠,他們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詞。今天,我們讀中國古詩詞,了解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燦爛歷史文化,從中汲取有益于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常讀古詩詞,就能感受到古人身上那股俠氣。
唐代俠氣縱橫的詩句俯拾皆是,讀來讓人熱血沸騰。初唐四杰之一楊炯《紫騮馬》:“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騮”;初唐四杰之一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不學(xué)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唐朝中期文學(xué)家令狐楚《少年行》:“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唐代邊塞詩人高適《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莫學(xué)游俠兒,矜夸紫騮好”;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俠客行》:“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馀血”;唐代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儲光羲《貽從軍行》:“馬上吹笛起寒風,道傍舞劍飛春雪”;詩人顧況《雜曲歌辭·行路難》:“少年恃險若平地,獨倚長劍凌清秋”;詩人張祜《從軍行》:“一卷旌收千騎虜,萬全身出百重圍”;著名詩人王維《少年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偉大詩人李白《無人行》:“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李白提筆寫詩,也能仗劍殺.人。在一次斗雞活動中,有幾個地痞流氓混跡其中,惹是生非,年輕氣盛的李白便與他們糾纏了起來。當時李白一怒之下,大發(fā)神威,拔出寶劍,一連手刃了好幾個潑皮。李白曾自述“手刃數(shù)人”,還為此而感到自豪。
李白尚武,十五歲就浪跡天涯,結(jié)識的皆為燕趙之豪杰。身騎飾金駿馬,腰佩龍泉寶劍,他平時的裝束,就是規(guī)仿俠士?!靶溆胸?首劍,懷中茂陵書。雙眸光照人,詞賦凌相如?!贝拮谥脑姟顿浝钍?,便是“俠客”李白的真實寫照。自少年時,李白就開始學(xué)劍,雖然身材不夠高大,但是身輕體健,有萬夫不擋之勇。當時公認斐旻是天下第一劍客,而李白被稱為斐旻最得意的弟子?!皠κァ睅煾堤煜碌谝?,徒弟可稱天下第二。
可以這么說,李白是一位劍木高超的游俠。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和老鄉(xiāng)吳指南一起出川同行,路上游山玩水,十分愜意。當兩人來到洞庭湖畔時,好友卻不幸暴病而亡。李白抱著尸身痛哭,尚未來得及安葬,面前突然跑來一只猛虎,屢次想要把尸體叼去。李白手持三尺魚腸劍堅持不離開,仗著武藝高強,拼命護住好友的尸首,最后把他埋在洞庭湖邊。后來,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中,將斗虎保全友尸之事記錄下來。
李白曾寫下一首五言古體詩《俠客行》,同樣充滿了一種俠客精神,震撼人心。詩人對俠客頗為推崇,十分贊賞他們的俠義行為,也曲折地反映了詩人所具有的豪俠之氣。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jīng)。
可以這么說,李白是一位“詩俠”,繼他之后又一位“詩俠”是劉叉。唐代詩人劉叉有一首俠氣沖天的詩叫《偶書》: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詩人也是一位節(jié)士,有氣節(jié)操守,年輕時處事縱任意氣,同時又看重義氣。據(jù)說,詩人是因路見不平而拔刀相助鬧出人命案,幸遇皇帝大赦而脫罪,轉(zhuǎn)而走上讀書作詩的道路。后來,詩人在此詩中,對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反思和慨嘆。詩人對很多不平之事發(fā)生在周圍,心里充滿了憤怒,于是不斷對它們進行抨擊,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與不平之事相抗爭的“刀”都漸漸地磨損了。此詩用“磨損的刀”這一最普通、最常見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壓抑的正義感,把詩人心中的復(fù)雜情緒和俠義、剛烈的個性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詩人對自古相傳的匡扶正義之刀是肯定的。詩人認為正義感的人變少了,“萬古刀”就會磨損下去。只要世上見義勇為之士變多了,不平之事就會減少。那么不平之事少了,見義勇為之士的委屈也會減少。
這樣,社會上將出現(xiàn)更多的俠士,這些不求回報,殺不義之人,為人報仇者,幫助他人的人,都可以稱為俠者。路見不平,撥刀相助,俠之小者;除暴安良,懲惡揚善,俠之中者;為國為民,拯救蒼生,俠之大者。而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lǐng)辛棄疾就是俠之大者。
在青少年時代,辛棄疾就立下了恢復(fù)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養(yǎng)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他是南宋最勇猛的文人,他是最抒情的將軍。當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之時,在其后方的漢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lǐng)導(dǎo)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當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之時,辛棄疾便率領(lǐng)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由于在起義軍中的表現(xiàn),以及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辛棄疾名重一時,因此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后來,宋孝宗一度表現(xiàn)出想要恢復(fù)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辛棄疾寫了不少有關(guān)抗金北伐的建議,如《美芹十論》、《九議》等。但朝廷卻反應(yīng)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xiàn)出的實際才干很感興趣。最后,辛棄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闊斧地整頓、創(chuàng)置“飛虎軍”等事,妨礙了權(quán)貴們的利益,便被交章彈劾,罷去所有職務(wù)。
辛棄疾一生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fù)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他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說: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fù)國家失地的大業(yè),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fā)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可以這么說,辛棄疾是一位“詞俠”,以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任何時代都需要這樣的詞俠。即使是今天,我們也非常需要這樣的詩詞,我們都在呼喚著詩俠與詞俠。
要知道,我們所寫的詩詞已缺失了這種俠氣。我們要敢于說真話,詩詞內(nèi)容要與時俱進,謳歌正能量,摒棄破舊,抨擊丑惡。我們的詩詞要像魯迅先生的雜文那樣,是投向敵人心臟的匕.首和投槍。我們心中藏著那把自古相傳的匡扶正義之刀,對見義勇為的思想和行為是肯定的,是支持的,是褒獎的。
最后,讓我們來讀一讀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是詩也是檄文,字字千鈞,擲地有聲。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本文出處||祥云瑞彩
本欄編輯||海底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