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詩人擱筆解讀“無賴”
“無賴”這個詞在詩詞意向當中是很曖昧的一個詞,也可以說是反語,也可以說是嬌嗔,但是不能一昧從字面去理解。
唐代徐凝有一首著名的詩,是寫揚州的月夜秦淮河。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天下三分明月夜,兩分無賴在揚州?!笔裁匆馑及??那就賴著不走哇。如果說天下一共三分之二的明月,你說怎么辦呢?這是明月選景,景戀明月,都是互相愛慕的。從這個角度上說,并不是誰賴誰,只是誰愛誰?;ハ嘟韫?,互相溫暖,互相依存。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詠菊
【清】曹雪芹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我們都是寫詩的人。我們能說自己是無賴嗎?只是詩魔隨時縈繞著我們的頭腦,有時說他真煩人,其實這是一種說是不要真是需要的那種感覺。所以人家說,這個思緒又上來了,怎么解決呢,真是煩人,寫吧,怎么寫呢?先繞籬倚石轉(zhuǎn)幾圈找下感覺吧。就如同見著你的初戀說:你好討厭,怎么又來給我送花了?那種有點怕他不來,又怕他胡來的那種感覺。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蹦挠胁幌矚g自己小兒的。再說小兒臥剝蓮蓬,那是一種多么喜慶的感覺呀,哪里是無賴呀,就是有點纏磨人。本來就是美得不要不要的,偏說是“無賴無賴”。如同我們現(xiàn)在說話一樣:吃飽了,那快出去玩吧,大人還要說話呢。
再如: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shù)枝穿翠好相容。
杏花,在某種大背景下,再不是他自己開放的季節(jié)里,在一片幽綠的背景中,似乎不太合乎時宜。其實在詩人眼里,大自然的景物不在乎多一個杏花,這是一種矯情。杏花跟著騷擾嗎?多一個杏花也是點綴!詩人不過是在一片幽靜的綠色當中,偶遇杏花一片飛,有些意外而已,也有幸遇的太突然感。
又如:
嘲桃
【唐】李商隱
無賴夭桃面,平明露井東。
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這句好像是故意說他是無賴,其實還是在嘲諷他。他是說:妖桃呀,妖桃啊,你長得這么好看啊,你好沒有臉呢!你開在院子東面,因為你承受著東風比較多。春風是為了幫助你開放。你開放完之后卻去笑話春風,你有沒有臉吶?說到底,這就是一個玩笑。就是一個反語。還是為了贊美他。只不過是用了這種方法方式。
今天就講到這里。
(詩人擱筆口述,晨陽、晨曦、云卷云舒整理。)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