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飄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頭發(fā),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者劉半農在“五四”之后的新文化運動中,也算是一個頗為知名的人物,這正如魯迅先生在《憶劉半農君》一文中所說:“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創(chuàng)造,就都是的?!边@兩個“大仗”都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譬如第一個“大仗”,就是劉半農和錢玄同在當時的進步刊物《新青年》上演出的“雙簧戲”。事情是這樣的,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雜志第四卷三號上,忽然發(fā)表了一篇寫給《新青年》雜志編輯部的公開信《給<新青年>編者的一封信》,署名“王敬軒”(實際作者為錢玄同)。
信是文言的,全信4000多字,不用新式標點,以一個封建思想文化衛(wèi)道者的形象,列數《新青年》和新文化運動的一一罪狀,極盡謾罵之能事;而就在同—期,發(fā)表了另一篇以本社記者半農之名寫的觀點與之針鋒相對的文章《復王敬軒書》,書信洋洋萬言,對王敬軒的觀點逐一批駁。
這一“雙簧戲”,雙方對于新舊文化之優(yōu)劣各執(zhí)一詞,壘壘分明,證據確鑿,尤其是劉半農的復信,在當時知識文化界和青年學子中引起強烈反響,許多人由此走上提倡新文化、新道德、白話文,抵制舊文化、舊道德、文言文的道路。
(劉半農書法)
再一個“大仗”便是在現(xiàn)代白話文中首創(chuàng)“她”、“它”,以和“他”形成三分之勢,從而各有替代。特別是“她”的產生,頗有些來歷。
劉半農1891年5月27日生于江蘇省江陰縣,小魯迅10歲,是與魯迅交往頗深的朋友。14歲時劉半農從翰墨林小學畢業(yè),以江陰考生第—名的成績考取由八縣聯(lián)辦的常州府中學堂。劉半農天資聰穎,每次考試各科成績平均都在90分以上,深受學監(jiān)(校長)屠元博的喜愛,并為屠父,當地的一位大儒破格收為弟子。
剛入常州府中學堂第一年,劉半農每次考試幾乎都名列第一,被學校列入“最優(yōu)等”??墒牵诔V莞畬W堂畢業(yè)前一年,出于對學校保守教育體制的不滿和失望,劉半農做出了—個驚世駭俗的決定,毅然從學校退學,并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發(fā)展。
1912年,劉半農只身前往上海,經朋友介紹,在時事新報和中華書局謀到了一份編輯工作,并業(yè)余在《小說月報》、《時事新報》、《中華小說界》和《禮拜六》周刊上發(fā)表譯作和小說。
(劉半農的攝影作品)
但是努力的工作和沒日沒夜的寫作并不能換來穩(wěn)定的收入和富裕的生活,特別是劉半農結婚后,家中有時困難到不得不靠變賣物品度日,就在劉一籌莫展之際,忽然接到了一封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寄來的聘書,正式聘請他擔任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yè)的人突然接到全國最高學府的聘書,不僅妻子難以相信,他自己也不敢相信。
當時北大的師資,除了大師碩儒,便是留洋鍍金的學人,劉半農自知資歷淺,所以十分勤奮,講課很受學生歡迎,創(chuàng)作也十分活躍,但在北大這個學院派占統(tǒng)治地位的地方,像他這樣—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yè)的大學教授依然被一些人視為“下里巴人”,并對他能否勝任教學工作常常表示懷疑。
—次在《新青年》編委組成人選上,胡適就直接提到了人選的學歷問題,這對劉半農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刺激,于是他毅然做出了出國攻讀博士的決定,這真可謂是被“逼上梁山”。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劉半農考上了公費留學的資格,1920年2月前往英國。
劉半農到英國之前,由于對于語言有著濃厚興趣和研究,曾發(fā)表過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用“她”指代女性第三人稱、避免男女第三人稱統(tǒng)用“他”容易產生混淆的文章,并一度引起關注和爭論,去倫敦后不久,對照國外語言,再次引起思考,劉半農反復琢磨后,進一步明確了在漢語中用“她”與“他”區(qū)別,并創(chuàng)造出一個“它”來與“她”、“他”區(qū)別的設想。
1920年9月4日他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題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小詩,這首詩很快便被同在倫敦留學的趙元任譜成歌曲,隨后在國內外傳唱開來,流行至今。
有人認為《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寫給戀人的情歌,還有人認為這是寫給自己的妻子的,也有人認為,“她”字在這里代表的是中國,這首詩應該是劉半農在異國他鄉(xiāng)思念祖國家鄉(xiāng)的心聲。
說到“她”我們不能不提及劉半農與他的另一半,這也是一個非常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1910年6月,中學還沒有畢業(yè),劉半農就與未婚妻朱惠結婚了,這樁婚事的牽頭人竟然是劉母。劉半農的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逢年過節(jié)經常到離家不遠的一處小庵堂里燒香拜佛,時間一久,就與經常前來拜佛的朱家女主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劉半農11歲那年,母親帶他到庵堂里燒香,碰巧朱家女主人也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朱家主婦見劉半農相貌端正、聰明靈活,加以劉家家道殷實,便萌生了將長女許配給他為妻的念頭,巧的是劉半農的母親也相中了朱家的長女朱惠,而劉半農對朱家老大也有好感。
可是劉半農的父親卻以朱惠比劉半農大3歲,并且朱家與劉家門不當戶不對加以回絕。朱家卻認準了這門親事,誠懇地說,如果嫌老大大了,就把老二許配劉家,考慮再三劉家終于答應了這門親事。
然而“風云突變”,不久,朱家二女兒竟患病去世了,劉家很嘆息了一陣子。本來這門親事就算黃了,但朱家又提出把老大許配給劉家,劉半農的父親被對方的誠意感動了,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楹?,大江南北,國內國外,朱惠也跟隨劉半農經歷了不少奔波和磨難。
(賽金花)
另外,劉半農與另一個“她”的故事也頗受時人的關注,并引來不少非議,這一個“她”便是清末民初的名妓賽金花。賽金花因言傳與八國聯(lián)軍的最高統(tǒng)帥德國將軍瓦德西有染,曾經引來不少唾罵(這始終也是一樁公案),而劉半農卻帶領學生在賽金花晚年親臨拜訪,并與他的學生共同完成一本《賽金花本事》的傳記,澄清了許多事實,這不能不是一個大膽而有意義的舉動,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劉半農也算是一個以身殉職的人。劉半農為了寫一篇有關北平、綏遠地區(qū)方言聲調的論文,1934年6月19日,攜白滌洲等助手離開北平前往考察,但在考察途中,劉半農遭到昆蟲的叮咬,不幸傳染上致命的回歸熱。
他于1934年7月10日抱病提前返回北平后,又被庸醫(yī)誤診,7月14日才入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當日下午便與世長辭,年僅43歲。
京城文化圈中多有名流學者前往追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賽金花也曾經前往吊唁,并獻有挽聯(lián)曰:“君是帝旁星宿,下掃濁世秕糠,又騰身騎龍云漢。儂乃江上琵琶,還惹后人揮淚,謹拜手司馬文章?!?/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