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趨溫,特認(rèn)真
這條釣諺指出了引導(dǎo)魚兒行蹤的重要條件,同時也為釣者找魚提供了可靠途徑。
我們知道,魚類屬于變溫動物,其體溫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魚類生物學(xué)家測定,魚的體溫與水溫相差0.5c——1c左右,因此魚類對水溫有著特殊的敏感性。它們最厭惡水溫的聚變,無論突然變冷或是變熱,都會感到渾身難受,無法適應(yīng)。這時它們就必然循溫而動,游向那些適合于自身生存的水域或水層中去,即便是平緩的改變,也不肯繼續(xù)呆在原處。當(dāng)夏季水溫過高時,它們就遠(yuǎn)離岸邊,游向深水或蔭涼處“避暑”;冬天到來,它們便潛居在水底“避寒”??傊~類絕對服從水溫的調(diào)遣,總是趨溫而動,毫不含糊。
一般可釣淡水魚,鯽、鯉、鰱、青、鯇、鳊、鯰等均屬于溫水魚類,它們最適宜的水溫為15~18c。在這個水溫范圍內(nèi),其活動能力最強(qiáng),食欲最旺,生長發(fā)育速度快;超過或低于這個水溫范圍,則活動能力減弱,攝食量下降,甚至不吃不動。所以魚兒既怕冷又怕熱,它們總是隨著水溫的變化來調(diào)整自已的行蹤。
魚和人不一樣,它們無法如意地調(diào)節(jié)自己的體溫,只能是被動地去尋求與自身體溫相適應(yīng)的水體——這是魚類們的“悲哀”,一種終生無法改變的“悲哀”!
應(yīng)用:
魚類趨溫避寒的特性,正好為垂釣者提供了尋找蹤跡的可靠途徑和方法,即依水溫找魚下鉤。
同一個水域,東南西北中各處的水溫并不都一樣,有的地方高一些,有的地方低一些;某個水層高一些,某個水層低一些。這是由于水體的深淺不同和陽光照射的方向不一所形成的結(jié)果。這個溫度差的存在,無形之中成為幫助釣者找魚的向?qū)А睦锼疁刈罱咏~兒適宜的溫度,哪里就成為魚兒愛去的地方,這就等于幫助你找到了魚窩。在魚窩里下竿,必會大有所獲。例如春秋把窩子打在近岸水溫較高的地段;夏季選擇淺中深處或蔭涼的部位做釣點(diǎn);冬天尋找背風(fēng)向陽的深水域下鉤,有望取得較好的收成。
在同一天當(dāng)中也存在這個問題。比如初春和深秋時節(jié)氣候較涼,早晚邊淺處水溫低,這時魚兒仍躲藏在深水中不出動。到了九、十點(diǎn)鐘以后,由于陽光的照射,淺水域的水溫上升較快,魚兒便從深水區(qū)游向近岸淺灘曬暖覓食。春夏秋三季魚兒的“一日三遷”,正是其對水溫變化敏感性的證明。魚兒有“一日三遷”,那么垂釣的選點(diǎn),就要相應(yīng)的一日三“換”,這樣才能釣到魚,釣到更多的魚。
下面談?wù)勗鯓釉囁疁?/p>
最好的辦法是自帶溫度計一測便知。如果沒有帶溫度計,那也只好用手觸摸去試了。不過春、秋季節(jié)不必費(fèi)這個事,操竿便可垂釣;夏天手伸進(jìn)去若感覺燙手,起碼有35c,不宜在此下鉤;冬天如不感覺冰手,至少在4c以上,即使氣溫很底,仍可進(jìn)行垂釣。
提示:
適合垂釣的水溫一般為4——33度,但不同的種類的魚互有差別,例如鯽魚耐低溫能力強(qiáng),在4——10c仍可以釣到;鯉魚低于10c,就基本閉口了;甲魚在15c以下便停止攝食;而鰱,鯇,鯉都屬于高溫易釣低溫難求,它們在30——32的高溫下照常咬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