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中獨特的“二佛并坐”佛像究竟表達了什么?
佛學苑騰訊佛學王恒 2016-10-28 15:52
7“二佛并坐”就是在一個圓拱龕中,左右并坐著兩尊佛像
文:王恒
在眾多石窟造像記載中很少有像云岡石窟的“二佛并坐”形象,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均未見到類似的場景。龕形為圓龕,龕內(nèi)雕二佛并坐,細眉高鼻、面相慈藹?;鹧婕y背光內(nèi)雕飾飛天和坐佛。二佛之間,下雕二脅侍菩薩,上雕二飛天與二供養(yǎng)天。龕楣飛天飾邊。
據(jù)統(tǒng)計,在云岡約有385個“二佛并坐”龕,幾乎每個洞窟都有這種形象?;蛑糜谡?,或東西兩壁或南壁,也有的雕刻于拱門或明窗上,可以說,它是云岡石窟造像的一個典型。
“二佛并坐”的造像手法作為一種可為人們接受的語言符號,傳達出當時歷史時期的精神趨向和藝術水平。在其他石窟寺佛教造像多為一尊主佛,兩尊菩薩、兩位天神分列其左右,然后是供養(yǎng)人。在審視每一座窟龕時,造像風格顯現(xiàn)出威嚴崇高的離俗之韻卻又有一種宮廷布局融于其中,恢弘富美之中留有清絕神通之態(tài),與世間的封建等級觀念遙相呼應,如若影觀。
“二佛并坐”在佛經(jīng)上是以《法華經(jīng)》為根據(jù),這部佛經(jīng)是釋迦牟尼50年說法的最后至極教理,很早就在中國流傳,但主要內(nèi)容很少被早期佛教藝術形式所采納,其中第十一《見寶塔品》,則在早期石窟寺中是常見的《法華經(jīng)》表現(xiàn)內(nèi)容,形式即“二佛并坐”。
“二佛并坐”就是在一個圓拱龕中,左右并坐著兩尊佛像
經(jīng)文內(nèi)容說明了緣何在佛教藝術表現(xiàn)中多見“二佛并坐”的實際意義。作為一種宗教藝術形式,“二佛并坐”非是單純的欣賞對象,更多的是注重佛法、佛理的弘揚,引導信眾崇拜佛祖,從心底生成皈依的理念。
“二佛并坐”的另一個依據(jù),則是與當時的政治形勢相關聯(lián)。據(jù)《魏書》上記載,文成帝于公元465年去世后,孝文帝登基,皇太后馮氏臨朝聽政,此后多年處于皇太后“大權獨攬”局面。在這種特殊的政治形勢下,皇族親貴稱馮氏與孝文帝為“二圣”。云岡石窟的“雙窟”就是這種政權形式的典型象征。二佛并坐龕中的“二佛”也是“二圣”的映現(xiàn),具有獨特的政治寓意。
云岡早期的石窟,如曇曜五窟,窟東、西、南壁普遍雕刻了這種“二佛并坐”龕,整體上說,佛像裝飾較為簡潔,顯得樸素干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