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書法名篇 見字如見人
韓愈《長安道詩帖》局部
韓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今天我們能看到他作的很多散文,從碑帖中能看見他的書法。
柳宗元《龍城石刻》
一直以來學界對柳宗元的研究大多側(cè)重在文學和思想體系方面,對于其書法的研究幾乎空缺。柳宗元在文學上的成就遮蔽了其書法上的貢獻。僅存的《龍城石刻》又一直存在爭議。不能看到全貌實屬一大遺憾!
蘇軾《寒食帖》局部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大名,舉國皆知,本文不作累述。
蘇轍(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號穎濱遺老。與父蘇洵、兄蘇軾并稱“三蘇”。宋神宗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為文注重養(yǎng)氣,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氣。
蘇轍(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號穎濱遺老。與父蘇洵、兄蘇軾并稱“三蘇”。宋神宗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為文注重養(yǎng)氣,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氣。
蘇洵 《道中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應試不舉,經(jīng)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工于書法,氣韻有余。
曾鞏《局事帖》局部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進士,官至中書舍人。以文章著名于世,后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豐類稿》50卷行世,《宋史》有傳。
蘇轍(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號穎濱遺老。與父蘇洵、兄蘇軾并稱“三蘇”。宋神宗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為文注重養(yǎng)氣,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氣。
王安石《過從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于王安石,人們往往更加關注他作為政治家、文學家的一面,忽略他作為書法家的一面。王安石的書法雖然不能與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齊名,但在當時有很高的評價。蘇東坡稱王安石書法乃是無法之法,不可學。米芾說王安石學楊凝式。黃山谷說王安石,比來士大夫,惟荊公有古人氣質(zhì),而不端正,然筆間甚遒。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善寫楷書。蘇東坡曾中肯地評述他的書法特色:“用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采秀發(fā),膏潤無窮,后人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進趨曄如也”。這段話不但明白地指出歐陽修的書法面貌,也同時贊譽了他的儀表風范,真是所謂的“書如其人”。
歐陽修,在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chuàng)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