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痛為病,責于肝膽
脅痛是以一側(cè)或兩側(cè)脅肋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病證,也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秲?nèi)經(jīng)》對本病記載甚詳,如“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素問·臟氣法時論》);“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靈樞·脹論》);“邪客于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欬而汗出”(《素問·繆刺論》);“膽脹者,脅下痛張,口中苦,善太息”(《靈樞·脹論》)。肝居脅下,其經(jīng)脈布于兩脅;膽附于肝,其脈循于脅。脅痛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肝膽的病變引起的。所以古代不少醫(yī)家認為,脅痛之病,責于肝膽,如張景岳說:“脅痛之病本屬肝膽二經(jīng),二經(jīng)之脈皆循脅肋故也?!保ā毒霸廊珪っ{痛》)
病起多因,不外寒熱瘀三種
引起脅痛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內(nèi)經(jīng)》認為,脅痛雖起因眾多,不外于寒、熱、瘀三種?!昂畾饪陀谪赎幹},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素問·舉痛論》)。“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素問·刺熱論》)?!靶霸诟危瑒t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nèi),行善掣,節(jié)時腳腫”(《靈樞·五邪》)。肝屬木,性剛強,喜條達,惡抑郁,職司疏泄;膽為中清之府。若情志失調(diào),寒溫不適,致使肝膽郁阻,疏泄失司,均可導致脅痛。按照《內(nèi)經(jīng)》關于寒、熱、瘀諸因?qū)е旅{痛的理論,我在臨床上常把脅痛歸納為肝郁氣滯、肝脈瘀阻和肝膽濕熱三類。
一、肝郁氣滯
情志抑郁,暴怒傷肝,悲哀氣結(jié),肝失調(diào)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而致脅痛。誠如《金匱翼·脅痛統(tǒng)論·肝郁脅痛》上說的:“肝郁脅痛者,悲哀惱怒,郁傷肝絡。”《雜病源流犀燭·肝病源流》也說:“氣郁,由大怒氣逆,或謀慮不決,皆令肝火動甚,以致胠脅肋痛?!备斡魵鉁{痛的主要見癥是:脅肋疼痛,以脹痛為主,疼痛常隨情志變動而增減,并常伴食欲減少,噯氣惡心,苔薄,脈弦等候。治宜疏肝理氣,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用柴胡疏肝,配香附、枳殼理氣;川芎活血;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脅痛甚者,酌增青皮、郁金、金鈴子、元胡,以增強理氣通絡止痛之作用;若肝氣橫逆,脾運失常,癥見脅痛而腸鳴腹泄者,可入防風、扁豆、蒼術、薏苡仁以泄肝健脾止瀉;如兼胃失和降,癥見脅痛而惡心嘔吐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枳實、竹茹以和胃止嘔。
病案舉例:楊某,女,46歲。1971年7月22日初診:右上腹及脅肋陣陣疼痛,牽引右背及肩胛已有六天,常泛惡。入某醫(yī)院住院。西醫(yī)診斷為膽囊炎,用消炎止痛藥無效,應邀會診。診時:右上腹及脅肋疼痛頗劇,按之更甚。伴有噯氣惡心,甚則嘔吐。食欲減退,小便色黃。舌質(zhì)紅而少苔,脈象細弦。病系肝郁氣滯,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嘔。處方:柴胡10克 黃芩10克 白芍12克 元胡6克 竹茹10克 枳殼10克 青皮、陳皮各6克 川楝子10克(3劑)。7月25日二診:服上方3劑,右上腹及脅肋痛均有減輕,已不牽引肩背,惡心亦少,自覺胸脘痞悶。氣滯稍減,但肝胃未和,再以原方去竹茹,加香附10克、郁金10克續(xù)進。7月28日三診:服上方3劑,痛解思食,惡心已止,胸脘痞悶已除,精神亦振,舌紅轉(zhuǎn)淡,布有薄白苔。效不更方,去延胡索、川楝子。再服6劑,痊愈出院。患者以右上腹及脅肋痛為主癥,究其原因是由于肝膽二經(jīng)之氣與火易于串動,胸脅為其分野,故其疼痛,首先于脅肋及右上腹,甚則牽引后肩及背胛,噯氣、嘔逆、滿悶,此乃肝氣侮胃。故以疏肝理氣為主,佐以和胃止嘔,肝膽得以疏泄,胃降絡和,其痛即止,他癥亦除。
二、肝脈瘀阻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血亦行,氣滯血亦滯。氣郁日久,血行不暢,肝脈瘀阻,瘀血停積,脅絡不暢,出現(xiàn)脅痛。強力負重,跌損受傷,瘀血停留,脅絡被阻,都可導致脅痛?!督饏T翼·脅痛統(tǒng)論·污血脅痛》:“污血脅痛者,凡跌仆損傷,污必歸脅下故也?!贝思础熬貌≡诮j,氣血皆窒”的意思。氣滯與血瘀,是互相影響的,氣滯可導致血瘀,血瘀亦可導致氣滯,二者既能先后出現(xiàn),亦可同時存在。那么如何區(qū)分呢?張景岳講得清楚,他說:“察其有形無形,可知之矣。蓋血積有形而不移,或堅硬而拒按;氣痛流行而無跡,或倏聚而倏散?!保ā毒霸廊珪っ{痛》)
氣滯脅痛多以脹痛為主,且痛無定處,游走無常,血瘀脅痛多以刺痛為主,且痛有定處,入夜尤甚,或脅肋下見癥塊,舌質(zhì)紫暗,并有瘀點,脈象沉澀。脹則氣滯,刺則血瘀,這是區(qū)分二者的要領。治療血瘀脅痛,應以疏肝理氣解郁,化瘀活絡止痛為法。方可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主之。
病案舉例:姜某,女,23歲。1977年8月19日初診:右脅疼,已有兩年,近年尤重,甚則牽引后背肩胛,痛如針刺,納呆,食后脘脹,不嘔不呃,肢倦乏力,伴有偏頭痛。二便正常,經(jīng)來量多錯后,色暗帶有血塊。肝功能檢查正常,膽囊造影未見異常。舌質(zhì)紅,尖有瘀點,苔薄而白,脈急弦細。病系肝郁氣滯日久,肝脈瘀阻作痛。治宜疏肝理氣解郁,化瘀活絡止痛。處方:柴胡10克 白芍10克 郁金5克 香附10克 川楝子10克 元胡5克 甘草6克 丹參12克 生牡蠣12克(先煎) 青皮、陳皮各5克 枳殼10克(6劑)。9月2日二診:服藥6劑,脅背痛顯著減輕,偏頭痛亦有好轉(zhuǎn)。唯食后脘脹未解。再以前方去甘草加焦三仙為治。上方續(xù)進6劑,病痊愈。兩月后隨訪,未曾復發(fā)。患者脅痛如刺,舌有瘀點,此乃血瘀脅痛的主證。關于偏頭痛的發(fā)作,亦為肝經(jīng)氣火上擾所致。因此,著重于疏肝理氣解郁,化瘀活絡止痛。方宗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出入,佐以通絡止痛化瘀之丹參、郁金、生牡蠣等味,藥對病機,故兩年沉疴,僅服藥10余劑而收全功。
三、肝膽濕熱
外邪內(nèi)侵,或飲食失調(diào),以致濕熱蘊積于肝膽,脈絡失和,疏泄失司,也可以引起脅痛。肝膽濕熱的脅痛主要見癥是:脅痛陣陣,寒熱往來,胸悶納呆,口苦咽干,惡心嘔吐,目赤或黃,軀體色黃,小便短赤(大便干結(jié))。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治宜疏泄肝膽,清熱通腑。方用大柴胡湯隨癥加減。柴胡疏肝,可透達少陽之邪外出;黃芩清泄少陽,清熱除煩;大黃瀉熱通腸,行瘀破積;三藥配伍,能解蘊積于肝膽之濕熱。白芍柔肝止痛;枳實破氣消積,與諸藥配合,能除脅痛苦滿、心煩和寒熱往來之癥。半夏、生姜可和胃降逆止嘔。因此,用大柴胡湯隨癥加減,治濕熱蘊結(jié)于肝膽之脅痛,效果較為理想。
病案舉例:胡某,女,29歲。1977年8月30日初診:陣發(fā)性右脅疼痛已歷兩年余。初起每年疼痛二三次,近一年中每月疼痛一兩次,痛甚如絞,難以忍受,伴有惡寒發(fā)熱,嘔吐苦酸水液,曾住院治療,疑為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未做膽囊造影。經(jīng)消炎止痛處理后疼痛緩解。近日病又復發(fā),右脅疼痛,波及胃脘,有時噯氣或嘔吐惡心,納差,神疲,口苦咽干,大便干結(jié),三四日一次,小便短赤。舌尖紅苔根黃膩,脈象弦細。病屬肝膽濕熱,失于疏泄,陽明燥屎內(nèi)結(jié),腑行不暢。治宜疏肝泄膽,清熱通腑。處方:柴胡12克 黃芩10克 白芍12克 枳實10克 茯苓12克 金錢草30克 梔子10克 大黃10克 生姜10克 當歸10克(6劑)。9月6日二診:服上藥6劑,右脅疼痛減輕,噯氣嘔吐亦除,腑氣已通,初硬后溏,每日1次,胃已不痛,但有脹滿感,小便仍黃,舌尖紅,苔轉(zhuǎn)薄白、脈弦細。查肝功能正常。再以原方增刪,減大黃之量,去梔子、生姜,加大腹子皮、車前子。9月23日三診:服上方5劑后,疼痛基本消失,胃脘脹滿亦有減輕。自覺上方有效未來就診,又照原方服6劑后,右脅痛止,胃脹近消,唯納谷不香,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去大腹皮、大黃、金錢草,減柴胡,入山藥、扁豆、神曲,以健脾胃,鞏固療效。上藥又進6劑,諸病痊愈,3個月后隨訪病未復發(fā)。本證脅痛,伴有寒熱,口苦咽干,脘痛,納呆,便結(jié),尿赤,苔黃膩等候,都是由于肝膽濕熱蘊結(jié)引起的,其中寒熱、口苦咽干等為少陽證,胃脘脹痛,區(qū)惡納呆、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為陽明腑實證。故用大柴胡湯加減,以疏利肝膽,清熱通腑,入茯苓、金錢草、梔子以清利濕熱,加當歸配合白芍以養(yǎng)血和營止痛,這樣內(nèi)通外攘,濕熱清,肝疏利,氣血暢,故諸癥均消,療效頗佳。
混淆之候,必須詳加細別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nèi)痛”(《素問·臟氣法時論》)?!秲?nèi)經(jīng)》上講的這一種由于心血瘀阻所引起的脅痛,同肝膽病變引起的脅痛,容易混淆,必須詳細辨別。就我自己的臨床體會來說,我認為二者的區(qū)別有這樣四點:
1.二者都有脅痛和胸痛的病證,但前者多以胸痛為主,后者多以脅痛為主。
2.前者常伴心悸、氣短、面青、唇爪青紫等心經(jīng)病證候;后者往往伴有納呆、吐惡等脾胃病癥狀。
3.前者疼痛,往往呈陣發(fā)性,常與氣候變化有關;后者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
4.前者胸痛,常沿左臂手少陰及手太陰經(jīng)放射;后者脅痛往往牽引少腹為多見。
總之,只要抓住胸痛還是脅痛這一主癥,同時詳細審察其他癥狀,二者是完全可以區(qū)別的。
備注:本文選自《董建華臨證治驗錄》,董建華原著,董乾乾、饒蕓整理,中國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8年出版。圖片、文字均源自網(wǎng)絡,特表謝意。如有意進一步深入學習,請在正規(guī)渠道購買正版圖書。本公眾號致力于傳播中醫(yī)文化知識,引用之旨在學習交流,版權仍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請尊重知識與勞動,轉(zhuǎn)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