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而是豪門貴族的利益代言人,在這些貴族集團的支持下,司馬懿推翻了曹魏,取而代之。而驅(qū)動司馬懿推翻曹魏的背后動力,就是階級利益。也就是說,是豪門貴族推翻以曹魏為代表了新興崛起的寒門階級。這個就是司馬懿造反的原因,而不是所謂的忠臣和奸臣區(qū)分。
在利益驅(qū)動面前,其實并沒有什么忠臣奸臣,只有是否順逆時代潮流之分,忠奸之分只是后來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所貼上的標簽。
許多人都認為司馬懿一生的大敵就此升天,司馬懿應該是心里爽歪歪了吧,恰恰相反,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宛如吃了一個死孩子一樣的惡心,正是因為有諸葛亮這樣的絕世大才,才使得魏國上下人心惶惶,也才能有他司馬懿大展拳腳的時候,諸葛亮一死,那就要“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沒有了外在的大敵,誰還敢用他這個天生反骨仔的司馬懿,立馬變成“欲除之而后快”,不造反難道要等著過年嗎?
最后,那便是曹丕居然也短命,死的相當早,曹丕死后,司馬懿的好日子也就差不多到頭了,曹睿不信任司馬懿,唯恐這位大佬搶奪自己的權利,因此對司馬懿非常忌憚,就算是最后曹叡去世,曹芳繼位,迫于無奈之下曹叡把朝中大事托付給曹爽和司馬懿,一個是宗親大臣,一個是輔政大臣,照樣司馬懿被壓一頭,曹爽為了自己的權利更是不斷的給司馬懿使絆子,更加使得司馬懿明白,自己只有造反這一條路可走,否則就是死。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三國也隨著司馬懿晉朝的崛起而相繼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