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國寶檔案)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寫道:"泰山即使沒有別的東西,沒有碧霞元君祠,沒有南天門,

只有一個經石峪,也還是值得來看看的"。 

天貺殿壁畫、經石峪石刻、岱頂唐摩崖,被人們稱為"泰山三瑰寶"。

目錄:

1: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2:岱廟壁畫的內容及它的價值—俞建華著  岱廟天貺殿壁畫傳說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

--------------------------------------------------------- 

天貺殿內北、東和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巨幅《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高3米多,長有62米?!皢ⅰ笔浅霭l(fā),“蹕”是清道靜街,亦作停留意,“回鑾”是返回之意。描繪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蕩壯觀的場面。畫中人馬,千姿百態(tài),造型生動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觀之一絕。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風景秀麗的泰山岱廟天貺殿,與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稱為中國三大宮殿。在天貺殿內,供奉著東岳泰山之神。神像身著袞袍,手捧玉圭,垂旒冠冕,儼然一幅帝王之儀。
泰山神又稱東岳大帝,唐玄宗東封泰山時,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時又相繼加封為仁圣天齊王、天齊仁圣帝,元世祖再次加封為天齊大生仁圣帝,至明太祖朱元璋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泰山神正像天子是人間的帝王一樣,統(tǒng)管天下諸神;而人間的天子為求國祚永昌、福壽無疆,也要向泰山神跪拜,行三獻之禮。
 
 
天貺殿建于宋代,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修。天貺殿內的巨幅壁畫《啟蹕回鑾圖》描繪的就是泰山神——東岳大帝出巡的宏大場面?!皢ⅰ笔浅霭l(fā),“蹕”是清道靜街,亦作停留意,“回鑾”是返回之意。壁畫由泰山神《啟蹕圖》和《回鑾圖》兩部分組成,東壁為《啟蹕圖》,西壁為《回鑾圖》,壁畫長62米,高3.3米,顏色以紅、藍為主。全畫共有天帝、諸神、天丁力士等人物697個,氣勢恢宏、場面壯觀,加上車馬幡旗,山水樹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雜而不亂,刻畫生動傳神,充分展現(xiàn)了泰山神的威嚴之姿。
《啟蹕圖》,也就是出巡圖,描繪了泰山神離開宮殿出巡時的場景。啟蹕前導中有獅子,頭為卷毛,鼻下兩條白色長須向前飄動,身體為青藍色,尾作火焰狀,背馱寶瓶,插有紅色珊瑚,旁有火光圍繞。御者濃眉大眼,手牽紅色韁繩,昂首闊步,向前邁進。一人一獅,虎虎有生氣。其后有十八學士,聚于九柱石橋上,柱頂各有一石獅,形態(tài)各異。學士皆穿官服戴紗帽,手捧朝笏,面帶笑容,似在歡送大帝出巡。他們面部表情生動,神態(tài)栩栩如生,目光都仰視正前方的東岳大帝泰山神。只見泰山神雙手舉圭于胸前,端坐在玉輅(路)、也就是車輦之中,他身著青邊黃袍,端莊威嚴。前后二例,可見啟蹕圖的藝術水平。
與《啟蹕圖》相呼應的則是《回鑾圖》。
《回鑾圖》中,東岳大帝頭戴冕旒,身穿黃袍,雙手捧玉圭,端坐于四輪六馬的輦中,神態(tài)安祥。輦上有華蓋,頂為寶珠狀,四角垂纓絡,三面有帷幕,顯出鑾駕的華貴。周圍近輦處為文臣及近侍,外圍為武將,共118人,都騎馬護衛(wèi)。文臣執(zhí)笏,近侍、武將執(zhí)劍、槍、旗、長柄團扇等儀仗,四周以山石樹木襯托,有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的氣勢。整幅圖人物眾多,器械繁雜,然布局有層次,疏密有間,故能繁而不亂,主題突出,很好地表現(xiàn)出泰山神威靈顯赫,巡游天下的場面,使人一見而生崇敬之心。既是神仙信仰的形象宣傳,又是道教藝術中杰出的作品。

該作品的的原稿是宋朝時宋真宗根據當時自己泰山封禪的景象,招募天下名家繪于岱廟的壁上。據記載,天貺殿在金至明代期間曾三次失火,清代又遇地震,原畫似早已毀壞不存,但屢毀屢繪。一般認為,今天的畫是出自清初劉志學的手筆。畫的下半部基本忠于原作,保存了宋代畫法,人物多用正面畫法。畫的上半部,亭臺樓閣和樹木帶有明顯的透視關系,為西洋畫法。這也是中國道家文化遺留下來不多的作品中的一幅。 

----------------------------

岱廟壁畫的內容及它的價值—俞建華著

泰安城內的岱廟是山東最偉大的廟字建筑之一,大殿名天貺殿,建于宋代,殿內及四周回廊均有壁畫。歷代屢經廢興,回廊早已無有,大殿也經過多次改建,但是現(xiàn)規(guī)模仍然非常莊嚴偉大,并保存有精美偉大的壁畫,為山東寺廟中僅存的巨幅壁畫杰作:大殿神龕兩旁及東西山墻有兩幅巨大壁畫,高在一丈以上,每幅長在十丈以上,內容系東岳大帝巡行故事。東部描寫大帝從宮中出巡,名曰“啟蹕圖”;西部描寫大帝回宮,名曰“回鑾圖”。其場面之偉大與內容之繁復在古代壁畫中尚屬少見。在高度的三分之二以下,為大帝及隨從人物;三分之二以上為山石樹木建筑物等補景。



東部啟蹕圖,自神龕之東向東展延,轉南山墻,所畫次序如下:殿中侍者8人,墀下衛(wèi)士上下16人(已模糊),樹石童子2人,橋上送行學士18人,侍者2人,東岳大帝1人,坐四輪6馬大輦,執(zhí)轅馬者2人,輦后護衛(wèi)文武人員109人,文官執(zhí)笏,1有髯人坐8人亮轎,1紅袍青年坐8人亮轎,左右并進,各有執(zhí)傘者8人,獅子2頭,背馱寶瓶,索獅者各1人,白象1匹,1人騎捧寶瓶,瓶口有五彩光氣上升,牽象者1人,左右衛(wèi)士4人,駱駝2匹,牽者2人,麒麟2匹,騎者2人,儀仗隊步行兩行32人,樹前騎士10人(北壁至此止)騎士4人,儀仗隊步行32人。上行中2人,毀于炮火,損上身。騎士4人,大樹1株。樹前騎馬軍樂隊24人。麒麟2匹,騎者之人,供桌1張,上設金如意,左右侍者8人。夜叉2人,迎駕之官22人,夜叉伏虎2人,1紅面官,夜叉侍者1人(東墻至此,自大樹至此約四丈,多損毀剝蝕),全圖共299人。

西部回鑾圖,自西山墻南端向北轉至北墻神龕旁。計畫送駕文武官 22人,侍者2人,長髯2人,夜叉侍者2人,文武護衛(wèi)6人,夜叉2人,抬虎夜叉2人,夜叉侍者2人,遠景廊下5人,密集騎士不易數(shù)清,約100人,東岳大帝坐輦執(zhí)圭,御者4人,騎士4人,執(zhí)傘1人,坐8人轎者2人,獅子2匹,侍者2人,騎士4人,武騎士4人,白象1匹,執(zhí)寶瓶騎者1人,牽者1人(西壁至此止下部約三尺處多磨損,南部中心為搭舞臺時穿一洞,失1人上身),大樹1株,駱駝2匹,各負畫軸,牽者2人,麒麟2匹,騎者2人,橋上儀仗隊28人,馬2匹,牽者2人,武士騎兵20人,執(zhí)大旗者2人,軍樂隊8人,旗隊5人,麒麟2匹,騎者2人,扛旗夜叉2人,迎駕文官8人,侍者2人,樂隊16人,儀仗隊16人,宮中如宦者12人,北墻至此止,下部稍有剝蝕)回鑾圖共331人。兩圖共630人,其他馬匹、駱駝、獅子、麒麟、白象各若干,并補以山石樹木、橋梁、宮殿及一般建筑物。如此巨大壁畫毫無隙地,而布置井然,疏密相間,繁而不亂,多而不雜,在構圖上說,也不失為偉大精密的作品,現(xiàn)代畫家已絕無此魄力。

 至于畫法特點,上下兩部分顯然不同。上部多為建筑物,樣式頗似蘇州一帶的弄堂房子,絕非北方所有,畫法均用西洋畫的透視畫法,但不一定合理,每幢房子有焦點,近大遠小,傾斜度數(shù)頗大,格式極似市上流行的“洋片”,顯然是清初西畫輸入以后的作品。但在下部人物主題方面則純?yōu)閭鹘y(tǒng)舊法,宮殿橋梁全用中國傳統(tǒng)的均角透視,人物前后遠近亦無大小之分。人物面部除一小部分側面外,多用正面七分面,面部尚有變化,大部分有表情,衣紋鐵線描,色彩平涂無潤染,用筆謹嚴,但不夠挺拔。至于山石樹木,則用筆草率與頂上建筑物作風不一致。為什么一幅畫上有兩種不同的作風呢?我想主題人物方面是原來的稿本,重繪時照描,無大變化,其他山石樹木則重繪時由畫家隨意揮灑,而其時正是西畫輸入之時,畫家視西畫為新奇,遂在頂部與主題無關處加以模仿,因之形成不相協(xié)調的局面。這種“夾生改”的辦法,在解放初期的國畫創(chuàng)作上是常見的,所不同者,人物是新的,補景是舊的而已。

這兩幅畫有沒有價值呢?我想毫無問題,它是具有的,理由如下:

一、雖非原物,但至少還保存了宋代壁畫的原樣,我們可以借此追想宋代壁畫的面貌?,F(xiàn)宋代壁畫保存極少,敦煌雖有宋窟一百窟以上,但內容公式化,殊少精品;山西雖多壁畫,然僅系元明時代遺物,并無原畫。

二、現(xiàn)存壁畫,最多者為甘肅的敦煌、榆林、炳靈寺、麥積山,次之為山西的永濟、稷山、趙城、大同、渾原,北京的法海寺,而山東僅剩岱廟一處,真所謂“魯靈光殿巍然獨存”,我們山東人應當以擁有這樣的大壁畫而自豪。

三、現(xiàn)存壁畫除山西永濟、趙城為道教題材,其余均系佛教題材,而岱廟壁畫屬道教題材,尤為稀有可貴。

四、壁畫上部雖有清初的畫,然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可作為中國人物初期學習西畫的歷史看,亦有參考價值。

五、在美術史、繪畫史、壁畫史上均有它的地位。

六、象這樣偉大精密豐富的壁畫絕非現(xiàn)代畫家們所能措手,象這樣的構圖也絕非現(xiàn)代畫家所能想象。

七、這是山東民間藝人碩果僅存的偉大杰作,我們可以在其中學到不少東西。

---------------------------------- 



岱廟,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岳廟、泰岳廟、岱岳廟,俗稱泰廟。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封禪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廟建筑中規(guī)格最高的。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為9.6萬平方米,約合160畝。廟內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間,碑碣184塊,漢畫像石48塊,古檜、側柏212株。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遙參亭

   為岱廟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進行簡單參拜,而后入廟祭神,所以又被稱為“草參亭”。亭為二進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時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張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門內東側有1990年立日本書法家柳田泰云書《李白登岱六首》詩碑。
   
   亭前有石坊,額書“遙參亭”。兩側鐵獅對峙,旗桿高豎。坊前為雙龍池,清光緒六年(1880年)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亭后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清康熙年間山東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廟時創(chuàng)建,并撰書楹聯(lián):“峻極于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
   
   正陽門

   廟有八門。南向五門,即中為正陽,兩側為掖門;掖門兩側,東為仰高,西為見大。東門名東華,又稱青陽;西門名西華,又稱素景;北門名厚載,又稱魯瞻。各門之上均有樓,前門稱五鳳樓,后門稱望岳樓。廟墻四角有角樓,按八卦各隨其方而名: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北為乾,西南為坤。門樓、角樓均于民國年間毀壞。1985年重建正陽門和五鳳樓,黃瓦蓋頂,點金彩繪,富麗堂皇,高聳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樓,五彩斗拱,飛檐凌云。
   
   正陽門內迎面是配天門,穿堂式,筑于石砌高臺上。門上懸當代書法家舒同書額。門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毀,今為大汶口文化展室。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侯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西為太尉殿,祀唐武宗時中書郎杜。兩配殿神像毀于1928年。
   
   門兩側有碑碣21塊。東側有《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大元太師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銘》、《大元重修東岳蒿里山神祠記》、《創(chuàng)塑州學七十子記》、《康熙重修青帝宮記》等;西側有《大宋封東岳天齊仁圣帝碑》、《大元創(chuàng)建藏峰寺記》、《供祀泰山蒿里祠記》、《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贊碑》等。
   
   天貺殿

   位于仁安門北,是岱廟主體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于長方形石臺之上,三面雕欄圍護,長48.7米,寬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繪斗拱,畫瓦蓋頂,檐下8根大紅明柱,規(guī)模宏大,輝煌壯麗,與北京的故宮,曲阜的大成殿,合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殿內祀泰山神,面容肅穆,氣氛莊嚴。像高4.4米,頭頂冕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儼然帝君。龕上懸清康熙皇帝題“配天作鎮(zhèn)”匾,門內上懸乾隆皇帝題“大德曰生”匾。像前陳列明、清銅五供各一套及銅鼎、銅釜、鹵簿等。
   

   大殿東次間有明代銅鑄“照妖鏡”一架,原在遙參亭,1936年移此。殿內東、西、北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名《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的盛況。東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鑾。整個畫面計675人,加以祥獸坐騎、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繁而不雜,是中國道教壁畫杰作之一。大殿重臺寬廣,雕欄環(huán)抱。中置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兩側有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
     
   殿兩側原有環(huán)廊百間,與仁安門兩側的東西神門連接,內繪十殿閻羅、七十二司。東廊中間有鼓樓,西廊中間有鐘樓,均毀于清末。1982年后,陸續(xù)重建環(huán)廊與鐘樓。今東廊內陳列歷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魏齊隋唐造像記刻石》、《大唐齊州神寶寺之碣》、《唐鴛鴦碑》、《唐經幢》、《宋升元觀敕牒碑》、《金濼莊創(chuàng)佛堂之記》、《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圖碑》、《登岱八首》、《太極圖》、《谷山寺敕牒碑》、《頌岱詩》、《乾隆御制詩》、《望岳詩》、《筑橋碑記》等名碑19塊。西廊內陳列漢畫像石48塊。
   
   殿前院,古柏蔽蔭,碑碣林立:東有《宋封祀壇頌碑》、《金重修東岳廟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廟碑記》;西有《大宋天貺殿碑銘》、明太祖御制《封東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觀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間《重修岱廟記》等。
   
   漢柏院

   位于廟東南隅,院內原有炳靈殿,又有漢柏,故舊稱炳靈宮或東宮,今稱漢柏院。門內巨匾高懸,李鐸書“炳靈門”。周圍有古柏5株,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上聳,蒼勁蔥郁若虬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古人譽為“漢柏凌寒”,為泰安八景之一。樹下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
   
   院內存歷代碑碣90塊,僅乾隆皇帝登岱傳作就有26塊,詩30首。亭臺及東墻內嵌70余塊。著名的有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詩》。
      
    東御座

   位于漢柏院北,原為清代皇帝駐蹕之所。其垂花門與東華門相直,大門與漢柏亭相對。院內殿宇毗連,步廊環(huán)圍,1985年辟為泰山珍貴文物陳列室。正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飾掛屏。配殿內陳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東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廣生帝君之贊碑》,西有馳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殘字碑。
      
    銅亭鐵塔

   岱廟后院的東西兩側,有兩處惹人注目的古跡,東為銅亭,西為鐵塔。銅亭又名“金闕”,為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鑄。亭為銅質,施以鎏金,亭長4.4米,寬3.4米,內祀元君銅像。璀璨耀目,端莊渾重,該亭以仿木結構形式裝配而成,顯示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冶鑄工藝。西側的鐵塔為明嘉靖年間鑄,造型質樸雄偉,原有13級,立于泰城天書觀,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軍飛機炸毀,僅存3級,1973年移此。

--------------------------------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寫道:"泰山即使沒有別的東西,沒有碧霞元君祠,沒有南天門,

只有一個經石峪,也還是值得來看看的"。 

天貺殿壁畫、經石峪石刻、岱頂唐摩崖,被人們稱為"泰山三瑰寶"。

------------------ 

“岱廟里最高大的建筑天貺殿,是供奉泰山神東岳大帝之處。殿內北、東、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原為宋代繪制,現(xiàn)存為清代重繪的作品。這一幅壁畫明說是描繪泰山神出巡的浩蕩宏偉場面,實際上所表現(xiàn)的正是宋真宗東巡封禪泰山的威嚴氣派。畫以殿后門為界,東半部是“啟蹕”,西半部為“回鑾”。啟蹕反映的是帝王出巡時開路清道的情景。前行道路一般百姓禁止通行,金鑾殿前有殿中侍、墀下衛(wèi)士、十八大學士等人送行,東岳大帝端坐四輪六馬大輦,前有兩乘亮轎陪行,穿紅袍的是泰山神第三子炳靈王,留須髯的是道教神仙延禧真人。大輦四周文武百官前簇后擁。前面祥獸奔騰,鸞旗飛卷,騎士嚴陣,儀仗整齊。再前是宮樂齊奏,夜叉鳴鑼,麒麟開道,十八城隍接駕?;罔幦匀皇沁@一派基本的隊伍,只增加了兩個夜叉抬虎和駱駝馱卷宗,以示出巡圓滿成功。整個畫面上共計六百九十七人。如果把這一幅壁畫巨制和近年在岱廟中排演的仿古代封禪儀式連起來看,真可成由古及今一個風俗畫的長卷?!?/font>
--------------------------- 
岱廟天貺殿壁畫傳說:
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后,龍顏大悅,為了感謝“天書”,下旨要在泰山下修一座天貺殿,并在殿內墻上畫一幅巨幅壁畫,表現(xiàn)泰山神出巡的宏大場面。
泰安縣令接旨后,精心組織施工,大殿很快就建好了??墒牵钪械谋诋媴s讓他費盡了心機。當時,縣令把附近有名的畫師都找來了,讓他們設計出草稿請皇上審定,結果反反復復送了五六次,真宗仍是不滿意,并下旨道:十天之內不設計出好的畫樣,就拿縣令問罪。
 
縣令本想借建造大殿的機會立上一功,以便升遷做大宮,不想這下卻惹 怒了皇帝,眼看升遷的事就要泡湯,他十分氣惱,于是把氣出在畫師身上,下令五天之內,如果畫不出皇上滿意的畫稿,將重打八十大板,打入死牢。
縣令在公堂上大發(fā)雷霆以后,回到家中,夫人見他一臉的哭喪樣,便知又與上了麻煩事,問清緣委后,對縣令說:“老爺真是糊涂。如果把那些畫師都打入死牢,你還想不想活命?”  “此話怎講?”縣令神情緊張地問道。
 “你想,如果把這些畫師都打入死牢,老爺再去請誰來設計畫稿呢?以妾愚 見,作畫是需要靈氣的,你這樣粗暴地對待他 們,他們還有什么作畫的心情?不如與人們以禮相待,給他們好吃好喝,讓他們安心畫畫,或許能幫老爺度過這一關?!笨h令聞聽此言,也覺得有理,便又下令對畫師酒肉相待,精心侍候。
卻說那些畫師只想畫畫,如果畫不好,皇帝老子怪罪下來就要丟了性命,早就嚇得七魂六魄都沒了,誰還能安心下來畫畫。就在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縣令的夫人傳出話來說:“皇帝不是嫌你們畫得不夠氣派威風嗎?皇上來封禪的時候你們都 見過了,照著那場面畫下來,皇上準滿意。” 一句話提醒了眾畫師,他們連夜趕制,第二天便把畫稿送到了縣令手中??h令呈給宋真宗,果然贏得了皇上的歡心。于是,岱廟就有了這樣氣勢宏偉的壁畫。 
--------------------------- 
天貺殿:天貺殿踞岱廟正中,是岱廟的主體建筑,為中國三大宮殿(另兩處是北京的金鑾殿和曲阜的大成殿)之一。它重彩描繪,古樸典雅,重檐疊角,若蒼鷹展翅欲飛,清風徐來,風鈴響動,使四周顯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曠神怡。這富麗堂皇的天貺殿,無論就規(guī)模還是形式,都與金鑾殿相差無幾,據說它們之間,還有萬縷千絲的聯(lián)系呢! 
相傳,很久以前,這里僅僅是個小山神廟,周圍是斷壁殘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風漏氣,不避風雨。每逢雨天,外邊大下,里邊小下,外邊不下,里邊還滴答。廟里的道士為此十分著急,官府又不給撥錢,他就下決心自己攢錢修廟。
一晃一年過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錢和化緣得來的銀子,統(tǒng)統(tǒng)收起來,藏在山神的神臺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靜,道士把錢拿出來一查,修廟的錢已經夠了,道士甭提有多高興,他的笑聲和銀元的響聲一樣清脆。他虔誠地跪在神像前說:“山神爺,我給你老人家修廟的錢夠了,過不了多久,你就甭再擔心風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span>
沒想到,道士的舉動被一個前來投宿的小偷看見了。等道士睡下以后,小偷把神臺底下的錢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
第二天,道士發(fā)現(xiàn)后,象丟了命一樣,急得直哭。抬頭一看,山神爺還依舊笑瞇瞇地坐在那里,就埋怨道:“山神爺呀山神爺,我都快急死了,你還笑!我省吃儉用一年有余,好不容易攢了這些錢,你自己都看不住家,這廟還怎么修?!”晚上,道士哪里還有心思吃飯,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朦朧中,只見山神笑著向他走來,說:“別著急,廟自然要修,還不用我們自己動手。現(xiàn)在京城里皇姑得了重病,請了各地的名醫(yī)都沒治好,我有三包香灰,你拿去給她診治。到那時,廟自然就有了?!闭f完,從袖中掏出三包香灰遞給道士。道士一睜眼,原來是個夢,可手里確有三包香灰,于是,他便收拾收拾進了京。
一到京城,只見城門前許多人都在圍著看告示,一打聽,是皇帝的女兒生了人面瘡,說是誰能治好,要什么給什么。道士這下可高興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搖大擺地進了皇宮。 
到了后宮,道士一看皇姑的病,和山神說的不差分毫,齜牙咧嘴的怪嚇人,可是他想到治好瘡就能修廟,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聽那瘡還吱吱啞啞地叫著討?zhàn)?。就這樣,道士連上了三天,那瘡第一天就合了口,第二天結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點疤也沒落。
皇上得知女兒的病治好了,非常高興,就把道士召進金鑾殿,賜給他許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納悶,世上還有見了財寶不動心的人,忙問:“你想要什么?”道士就把他攢錢修廟的事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廟。修座小廟還不是小事一樁,皇帝便一口答應了,問道士要修個什么樣的。道士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到的人,哪里見過世面,他向四周環(huán)視了一下說:“我看你這屋不孬,就修個這樣的吧。”一個貧道窮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樣的金鑾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在先,要什么給什么,怎能失信于民?就很不情愿地說:“好吧,就修個這樣的,可要比我的金鑾殿矮三磚才成。”矮三磚就矮三磚,道士沒說的,連忙向皇帝叩頭謝恩。 所以,現(xiàn)在的天貺殿和北京的金鑾殿一樣,只不過矮三磚而已。 
 
-----------------------------------------------------------------------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局部)1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局部)2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局部)3 
     

岱廟天貺殿壁畫之印象  王英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02級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171#,山東威海,264209)
 
摘要:《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原為宋代壁畫,描繪的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泰山主神之一—東岳大帝巡游天下的情景,氣勢恢宏、場面壯觀,實借神權以宣揚皇權。清代根據原稿重繪并加以補充,壁畫中的建筑均采用西方的焦點透視畫法,人物則用傳統(tǒng)的散點透視,故整個壁畫風格不甚統(tǒng)一。
關鍵詞:岱廟天貺殿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焦點透視法宋代特點
Abstract: Originally painted in Song Dynasty, the frescoinside of the Tiankuang Hall of Mount-Tai was repainted in QingDynasty. With the figures of the fresco remained the traditionalChinese painting style, the background, however, was painted withperspective, which came from the West. Therefore, this masterpiecewas a combination of two distinct styles of the twodynasties.
 
岱廟,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岳廟、泰岳廟、岱岳廟,俗稱泰廟,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場所。天貺殿位于岱廟仁安門北側,是岱廟中的主體建筑,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建,殿內及四周回廊均有壁畫。歷代屢經廢興,回廊早已不存,大殿也經過多次改建。大殿神龕兩旁及東西山墻有兩幅巨大的壁畫,即著名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局部)
這幅壁畫原繪于宋代,清代根據原稿重繪并加以補充。據史料記載,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發(fā)生強烈地震,“城垣房舍幾盡”,東岳廟大殿、配天門等墻垣坍塌??滴跏辏?677年)五月,重修泰安東岳廟竣工,由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委張所存督工營繕,全部工程歷時十年。殿宇門墻皆予重建。同期,在岳廟施工期間,泰安民間畫工劉志學(泰安大汶口顏謝村人)等人應召在峻極殿(即今岱廟大殿)繪制《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構圖宏大,畫筆精工,時人推為巨作。[《全德堂劉氏族譜》]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全長62米,高3.3米,描繪了東岳泰山神出巡的浩蕩宏偉場面。整幅壁畫,經大殿后門為界,東半部是“啟蹕圖”,西半部是“回鑾圖”。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金鑾殿前有殿中侍、墀下衛(wèi)士、大學士等端立恭送,他們面部表情生動,神態(tài)栩栩如生,目光都仰視正前方的東岳大帝泰山神。只見泰山神身著青邊黃袍,雙手舉圭于胸前,端坐在六馬所駕的玉輅(車輦)之中,端莊威嚴;前有兩乘亮轎陪行,穿紅袍的是泰山神的三子“炳靈王”,留髯者為道教神仙“延禧真人”;車輦四周有護隨文武百官,前簇后擁;再向前是祥獸奔騰、鸞旌飛卷,接著是武騎士、儀仗、宮廷樂隊;最后是夜叉鳴鑼、麒麟開道和十八城隍接駕。回鑾圖與出巡圖基本相同,僅增加了兩夜叉抬虎和駱駝馱卷宗,以示出巡滿載而歸。壁畫共計675人,其裝束、儀態(tài)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雖是毫無隙地,但疏密相間,繁而不雜,是構圖中的偉大精密之作,為古代藝術的瑰寶。
   這幅壁畫雖經清代重繪,但仍保留著明顯的宋代特點。
   宋代繪畫繁榮興盛。宋朝在建國之初就設立了翰林圖畫院,徽宗時成為古代宮廷繪畫最為繁盛的時期。繪畫題材內容廣泛,繪畫分科變細,有佛道、人物和、山水、屋木、走獸、花卉等門類。工筆繪畫有突出成就,青綠重彩仍然流行,但水墨著色在山水畫中占有重要地位,形簡意賅的寫意畫也開始抬頭。北宋初期,宗教人物畫繼承了唐以來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作仍較活躍,不少名家參加了寺觀壁畫的創(chuàng)稿與繪制。畫風主流為吳道子一派的式樣。宋代壁畫題材雖仍延續(xù)唐代的內容,但更流行關于戰(zhàn)爭、樂舞等情節(jié)的刻畫,追求激烈熱鬧的氣氛,更多地攙入現(xiàn)實生活場景,以取悅世人,反映出宋代宗教壁畫中的世俗化傾向,這些特點在《泰山神啟蹕回鑾圖》中都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皇權與神權合一的思想在宋代宗教壁畫中也屢有體現(xiàn)。據記載宋代著名宗教畫家武宗元在洛陽上清宮畫三十二天帝像時,即將赤陽明和天帝繪成太宗趙光義的肖像,使真宗驚異而禮拜?!短┥缴駟③嫽罔巿D》借描繪泰山神出巡的浩蕩宏偉場面,實際表現(xiàn)了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借神權以宣揚皇權。
   此外,在壁畫的一些細節(jié)方面亦保留有宋代特點:
其一,壁畫中玉輅駕六馬?!端问贰x衛(wèi)》中曾提到:“皇帝乘玉輅,駕青六馬?!?/div>
其二,壁畫中人物的服裝形制與宋代相同:文官佩軟角幞頭與方頂展角幞頭,而武官頭戴鳳翅盔。
其三,畫中的交椅為宋式。
其四,旌幡上的圖飾也為宋式。啟蹕圖中玉輅的旌幡上皆為升龍圖飾,回鑾圖中則皆為降龍圖飾,具有明顯的宋代特點。
   從《泰山神啟蹕回鑾圖》的畫法特點上看,其人物用工筆重彩,山水用水墨皴擦;人物仿宋畫風,山水用傳統(tǒng)散點透視,平面感強;而樓閣用西洋焦點透視,有深遠感,因此,整個壁畫的風格不甚統(tǒng)一。
   具體來看,壁畫的上部多為建筑物,均用西洋畫的透視畫法,但不一定合理,每幢房子有焦點,近大遠小,傾斜度數(shù)頗大,顯然是清初西畫輸入以后的作品。但在下部的人物,則純?yōu)閭鹘y(tǒng)畫法,宮殿橋梁全用中國傳統(tǒng)的散點透視,人物前后遠近也無大小之分。人物面部除一小部分側面外,多用正面七分面,面部大部分有表情,衣紋作鐵線描,色彩平涂無暈染,用筆謹嚴,但不夠挺拔。山石樹木,則用筆草率,與頂上的建筑作風不一致。俞劍華先生認為,畫中“主題人物方面是原來的稿本,重繪時照描,無大變化,其他山石樹木則重繪時由國家隨意揮灑,而其時正是西畫輸入之時,國家視新法為新奇,遂在頂部與主題無關處加以模仿,因之形成不相協(xié)調的局面?!边@種中西結合的方法,“可作為中國人物初期學習西畫的歷史看,亦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岱廟壁畫的內容及它的價值》,俞劍華,載《岱廟天貺殿壁畫》,山東人民出版社,1982
(2)《中國美術通史》第六卷,王伯敏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國美術簡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編,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2
(4)《世界美術全集之中國美術·五代至宋元》薜永年,趙力,尚剛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中外美術史講義》,祝重壽,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專業(yè)基礎理論教材
(6)《山東省導游資格考試教材》陳向群主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7)《中國旅游指南·泰山》《中國旅游指南》編委會編,中華書局,2000
(8)《泰山通鑒》,曲進賢主編齊魯書社,2005
(9)《TouringChina—Selected Tour Commentaries》(Volume I),China Travel &TourismPress, 2000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