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鬼吹燈之尋龍訣》的上映引發(fā)著國產電影的又一票房高峰。與此同時,江西南昌西漢?;韬钅沟陌l(fā)掘也正為國內考古界帶來一個接一個“考古之最”。不同于小說中的“摸金校尉”探墓記,?;韬钅沟陌l(fā)掘絕非是為了刺激和探險,而是為了保護與研究,不過說到引人入勝,?;韬钅箍芍^不輸于那些“探墓”故事。
為何發(fā)掘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門接到群眾舉報,在南昌市新建縣大塘坪鄉(xiāng)觀西村附近的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南昌西漢?;韬钍状芜M入考古專家的視野。從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南昌市、新建縣文博單位搶救發(fā)掘這座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時期墓葬。
據(jù)介紹,?;韬钅乖針∈以O計嚴密、布局清晰,由主槨室、回廊形藏閣、車庫和甬道構成。藏閣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功能區(qū),北藏閣分為錢庫、糧庫、樂器庫、酒具庫;西藏閣從北往南分為衣笥庫、武庫、文書檔案庫、娛樂用器庫;東藏閣主要為廚具庫(“食官”庫);甬道主要為樂車庫;甬道東、西兩側的南藏閣為車馬庫。
?;韬钅箍脊虐l(fā)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表示,?;韬钅箞@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墓主是誰
“海昏侯”這一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xù)到東漢,據(jù)史料記載共有4代,其中,以第一代?;韬顒①R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第一代昌邑王劉髆的兒子,年僅5歲便嗣位為第二代昌邑王。后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尚不到20歲的劉賀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而后卻因不務正業(yè),僅僅27天后便遭廢黜,回故地繼續(xù)做昌邑王,并由此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
目前,?;韬钅沟能囻R坑、漆器及“大劉記印”等文物的出土,將墓主身份指向了這位略顯“奇葩”的漢廢帝。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表示,自主槨室發(fā)掘以來,大量文物相繼出土,尤其是起初被認為遭到較大破壞的內棺因地震等緣故保存完好,客觀上加大了考古隊的工作量,也延緩了相關工作的進展。因此,秉著嚴謹負責的態(tài)度,考古隊決定將揭曉墓主身份的工作推遲至明年1月上旬。
金器之最
?;韬钅钩鐾恋慕鹌髦嘤葹閵Z人眼球,金燦燦的“金餅”和“金板”分量十足,令人嘆為觀止。截至目前,?;韬钅怪鞴阻训耐夤缀蛢裙字g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來,總共出土金器378件,這位海昏侯的身家之豐厚已遠遠超出歷史記載和專家的預料,被專家稱為“漢代考古之最”。
據(jù)專家介紹,在西漢時,羅馬帝國每年至少有超過5噸的黃金流入中國、印度和阿拉伯,但東漢時黃金漸漸退出流通領域,而黃金賞賜也不多見了。對此,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段清波教授提出,?;韬钅怪写罅拷鹌鞯某霈F(xiàn)為解開東漢黃金消失之謎提供了有力證據(jù),是今后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考古人員還在主棺的內外棺之間發(fā)現(xiàn)了多塊“金板”,經秦漢考古權威專家確認,這是漢墓考古史上首次發(fā)現(xiàn)的金板,或將提供墓主人的重要信息。有專家分析,這些金板可能是罕見的“金冊”,在古時用于冊封禮儀,而以往在漢代墓葬中從未發(fā)現(xiàn)過金冊。
文藝之最
不僅僅是金光燦燦,?;韬钅沟陌l(fā)掘成果還透出了一股漢代“文藝范兒”??脊湃藛T在海昏侯墓的西藏閣內清理出了數(shù)以千計的竹簡和木牘,其中木牘文字墨書屬漢隸,在全國漢代考古中是最集中的一次發(fā)現(xiàn),它們?yōu)榕卸乖嶂魅松矸葜该髁朔较颍€提供了一份漢代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的全新資料。
此外,考古人員在甬道內發(fā)現(xiàn)了十分珍貴的三馬雙轅彩車和模型樂車,樂車上有青銅錞于和建鼓,以及四件青銅鐃,完全印證了文獻里關于先秦樂車上錞于與青銅鐃和建鼓搭配組合的記載,是我國漢代樂車的首次發(fā)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主槨室的西側還被發(fā)現(xiàn)有一組繪有人物形象的屏風組件,在人物下面還有題字。題字部分除能辨認“孔子”、“顏回”、“叔梁紇”等人名外,還能清楚地看到“野居而生”的字樣。專家初步判斷,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孔子像。
記錄多多
除了金器、書法、樂器和繪畫,?;韬钅沟目脊胚€創(chuàng)下了秦漢考古史上的多個第一。首先,位于主墓西側的車馬陪葬坑是長江以南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的大型車馬陪葬坑,經過周密設計的幾個藏閣中更是出土了大量文物,并誕生了不少考古之最。
其中,最能表現(xiàn)墓主人身份和財富的北藏閣是藏閣中最中心、最隱秘的部位,成功提取了整套樂器以及伎樂木俑等。而北藏閣錢庫出土的10余噸五銖錢,使考古人員成功獲得了漢代銅錢以1000文作為一個基礎單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證明了唐宋以來以1000文銅錢為一貫的校量方式最遲起源于西漢。(莨莨)
(來源:中國商網(wǎng)—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