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欽定了歷代二十四史,為古代正史做了大匯總。二十四史里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兩部“五代史”。
這兩部五代史有何異同之處呢?為什么二十四史會收錄兩部五代史?
上圖_ 《舊五代史》成書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
一、《舊五代史》
編寫時間
《舊五代史》是一部官修史書。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宋太祖詔令文臣修撰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的五代史,名為《梁唐晉漢周書》,后世稱《舊五代史》。
中書門下平章事薛居正負責監(jiān)修,盧多遜、扈蒙、李穆等人負責整合主要內容。
開寶六年,《舊五代史》出世。修史班子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任務,可謂神速。這部史書的質量也不錯,宋太祖很滿意,還給參與修史的大臣“賜器帛”。
上圖_ 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趙匡胤
編寫內容和體例
由于北宋離五代十國時期不遠,所以一手史料豐富,這就給修史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修史人員編寫《舊五代史》時,就充分利用了完備的史料,把皇帝生平列入本紀條目,把后妃、大臣、宗親列入列傳條目。
雖說《舊五代史》原題為《梁唐晉漢周書》,可書中的內容也不僅限于這五個朝代。南唐、吳越、南漢、前蜀、北漢等十國,契丹、黨項、南詔等少數民族政權,在書中也有姓名?!百詡瘟袀鳌?、“世襲列傳”、“外國列傳”等條目,就是專門講述這些國家的興衰的。修史人還關注到了五代十國的典章制度,專門設“志”來闡述。
《舊五代史》共有六十一篇紀,十二篇志,七十七篇傳,共一百五十卷,內容可以說是很豐富了。
上圖_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
二、《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原來也不叫《新五代史》,而是叫《五代史記》。后人為區(qū)別于薛居正等的《舊五代史》,稱其為《新五代史》。
編寫時間
《新五代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編撰的,是一部私修正史。?該書最早在景祐二年(1035年)就已經開始編寫。歐陽修《答李淑內翰書》言“問及《五代》紀傳……輒欲妄作,幸因余論,發(fā)于教誘,假以文字,力欲獎成。”也就是說,歐陽修在這時就已經根據五代史書編寫個性化的五代史了?;视游迥辏?053年),歐陽修在《與梅圣俞》中稱自己已經初步將《五代史》整合成了七十四卷。治平四年(1067年),《新五代史》終于定稿。
上圖_ 歐陽修(1007年-1072年)
編寫內容和體例
《新五代史》全書共七十四卷,其在編寫上很有特色,按照內容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梁唐晉漢周五代帝王本紀,12卷。歐陽修在這部分編寫上打破了朝代限制,按照時間順序將各朝代的主要歷史連接起來,還刪減了一些認為不必要的內容。所以內容比《舊五代史》少了不少。
第二部分主要是列傳四十五卷。五代的宗親、臣子列傳篇幅共十九卷,是較為傳統的列傳。其他二十六卷列傳按照人物的經歷和道德狀況編寫,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如《宦者傳》警惕皇帝慎用宦官,《死節(jié)傳》表彰死于氣節(jié)的忠臣等。
第三部分是典章制度三卷。
上圖_ 后晉、后蜀、南唐、南楚、南漢、吳越
第四部分是記載“后蜀”、“閩”、“楚”、“南漢”、“荊南”等十國歷史《十國世家》。歐陽修還附上了《年譜》,讓十國的歷史脈絡更加清晰明了。整個部分共十一卷。
第五部分,有《四夷附錄》3卷。記載了記契丹、奚、高麗等少數民族政權,對契丹著墨較多。
《新五代史》還有很多創(chuàng)新之處,比如說寫法上采用“春秋筆法”,在內容上引用《五代會要》等史書。
由上可見,《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整體內容雖然都是關于五代的,但兩本書在編修時間,編修性質,編修體例,內容側重方面都有所不同。
上圖_ 五代十國版圖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兩部《五代史》共同被列入二十四史呢?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舊五代史》與《新五代史》可以互相補充。
(一)在內容上相對補充
1.《新五代史》對《舊五代史》的內容編寫、評價的完善
在前文已經提到過,《舊五代史》的編寫時間由于接近五代十國,所以史料比較豐富??墒恰杜f五代史》并沒有好好地組織這些豐富的史料。
舉兩個例子。
首先,記錄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比如說后梁部分的段深,“不知何許人”,似乎也沒什么特別的功績,就是因為幫后梁太祖治病而被列入列傳。歐陽修《新五代史》則是記錄了五代十國各自的重要大臣,在內容上簡要很多。
其次,對于歷事數朝的大臣沒有特殊處理。比如說侍奉過后唐、后晉、契丹等國的馮道,在后唐、后晉等都是宰相。對于這種經歷復雜的人物,《舊五代史》的編者沒有過多的點評。而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將馮道列入《雜傳》,并點評到:“予讀馮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 其可謂無廉恥者矣”,諷刺了馮道的不知廉恥,明確了批判馮道行為的態(tài)度。這無疑是含有利于維護統治者利益的思想傾向的。
除此之外,現存的《舊五代史》是四庫館臣邵晉涵從《永樂大典》、《冊府元龜》等書中輯錄出來的??伞队罉反蟮洹返葧脑脑趦热?、順序等部分都有混亂的地方,這就導致《舊五代史》的原貌不能得到充分復原。而《新五代史》有不少參考《舊五代史》的地方,兩書可以互相參考。
上圖_ 馮道(882年-954年)
2.《舊五代史》對《新五代史》內容的豐富
《舊五代史》在內容上當然有比《新五代史》強的地方,那就是前者比后者內容豐富。舉個最明顯的例子。《舊五代史》有記載五代十國的天文、五行、禮、食貨、刑法等典章制度的“志”20卷,《新五代史》卻把典章制度壓縮到3卷,只有《司天考》2卷、《職方考》1卷,內容遠不及《舊五代史》豐富。這種“20:3”的差距還存在在兩部書的本紀、列傳等方面。
上圖_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二)兼取歷史實錄和優(yōu)美文筆
《舊五代史》有一點明顯不如《新五代史》,那就是文筆?!端膸烊珪偰俊费裕骸半m(《舊五代史》)其文體平弱,不免敘次煩冗之病”。也就是說,四庫全書的編撰者認為薛居正等人編寫的《舊五代史》平淡冗長,敘事條理不夠清晰。
唐朝劉知幾《史通通釋》言:“夫國史之美者敘事為工;而敘事之工者簡為主。簡之時義大矣哉!”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就是這么注重敘事,詳略得當,文約義豐。比如說歐陽修寫后唐莊宗,就寫其“二月己巳,聚鞠于新場。乙亥,射雁于王莽河……十二月己卯,吹于白沙。”時間不同,玩樂之心卻一致,后唐莊宗不成霸業(yè),似乎也不奇怪了。
上圖_ 劉知幾(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
綜上,《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同被列入《二十四史》是有原因的。兩者在內容、文筆等方面可以互為補充,所以可以為讀者展現一副更加真切的五代歷史畫卷。
作者:夏禎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新五代史〉文史研究》 譚磊
【2】《〈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研究史論》 徐美珍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