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范姓古代姓氏名望
范姓古代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范姓歷代名人228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二位;范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0.66%,排在并列第三十五位;范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44%,排在并列第五十位;范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shù)的0.46%,排在并列第五十位。

先秦時期

范武子范會(約前660年-前583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政治家、軍事家,官至正卿中軍將,范姓得姓始祖。他執(zhí)政時以教民勸化為務,使晉國之盜皆逃于秦國。

范無恤(生卒年不詳),范氏,名無恤,春秋時期晉國政治人物。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晉,與晉國三軍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濟縣)決戰(zhàn)。趙盾將中軍,范無恤為趙盾駕駛戰(zhàn)車,與秦國作戰(zhàn)。

范山(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輔佐楚穆王奠定楚國霸業(yè)的基礎。

范文子范燮(?-前574年),范會之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政治家,官至中軍佐,被譽為是晉國良識派大夫。

范宣子范匄(?-前548年),范燮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政治家、軍事家、法家先驅(qū)。官至正卿中軍將。他執(zhí)政期間,剪除欒氏黨族,制定《范宣子刑書》,使得晉國進入六卿專權時代,并由禮治走向法治。

范無宇(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楚靈王曾就修筑陳國、蔡國、不羹的城墻,派子皙去詢問范無宇,范無宇指出此事的危害性,認為不可,楚靈王不聽,過了三年,陳國、蔡國和不羹的人接納了棄疾,殺死了楚靈王。

范子華(生卒年不詳),范氏,名子華。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名望貴族,他很得晉國國君的寵信,權傾一時。事跡《列子》有所記載。

范獻子范鞅(?-前501年),范匄之子,春秋后期晉國大夫、政治家,外交家。官至正卿中軍將。他執(zhí)政期間架空國君,使范氏成為晉國第一大世卿。

范昭子范吉射(生卒年不詳),范鞅之子,春秋時晉國大夫,官至下軍佐。他是晉國六卿中范氏的最后一代宗主,最終在六卿內(nèi)訌中敗亡,與中行氏一同出奔齊國。

范皋夷(?-前492年),士氏、按封地又為范氏,名皋夷,史稱范皋夷。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是范昭子的族人。

范蠡(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又稱鴟夷子皮、陶朱公,楚國宛地三戶(在今河南淅川)人,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jīng)濟學家,越國大夫、相國,曾獻策輔助越王勾踐興越滅吳,官至上將軍,后歸隱經(jīng)商,三成巨富,三散家財,被后世尊為商圣、財神。

范環(huán)(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臣,戰(zhàn)國時楚懷王欲扶植甘茂為秦相,他勸懷王此計不可行。以為甘茂賢,秦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不如以公孫郝(《史記》作向壽)相秦,則楚之大利。

范雎(?-前255年),又稱范且,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戰(zhàn)略家、外交家、秦國宰相,曾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被拜為相國,封于應(今今河南寶豐西南),號為應侯。

范座(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末期政治家、縱橫家、魏國宰相,魏安釐王時擔任相國。魏國作為合縱領袖,全賴范座之功。

秦漢時期

范增(前278年-前204年),居巢(今安徽巢湖西南)人,秦末謀略家、政治家,曾勸項梁立楚懷王后裔為王,后成為項羽的首席謀臣幕僚,被尊稱為亞父,輔佐他建立西楚霸業(yè),封歷陽侯。

范目(生卒年不詳),人稱范三侯,秦漢時期將領。生活在秦、漢之際,巴人的部族長。由于他的遠見卓識和勇敢,在巴人中很有影響。因助劉邦組勁旅,北定三秦、協(xié)助劉邦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被劉邦先后封以建章鄉(xiāng)侯、慈鳧鄉(xiāng)侯、渡沔縣侯,因范目三次封侯,故有“范三侯”之稱。

范昆(生卒年不詳),西漢官員,漢武帝時任光祿大夫。

范主(生卒年不詳),一作范生。西漢人物,漢武帝時期農(nóng)民起義領袖。

范明友(?-前66年),隴西人,西漢時期將領,霍光的女婿,在對匈奴、烏桓、羌的戰(zhàn)爭中建有戰(zhàn)功,歷任羌騎校尉、中郎將、度遼將軍、光祿勛,歷封平陵侯、關內(nèi)侯。

范延壽(?-前19年),字子路,西漢官員,曾在漢成帝時擔任北海太守。

范升(生卒年不詳),字辯卿,代郡(今山西代縣)人。東漢經(jīng)學家,曾任易經(jīng)博士。

范遷(?-66年),字子廬,沛國(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東漢時期政治家、宰相,官至司徒。他擔任漁陽郡太守時,以智略安邊,使匈奴不敢入境。為官清廉,持身儉約,被后世奉為清正廉潔的典范。

范羌(生卒年不詳),東漢時期將領,耿恭在疏勒城被匈奴大軍圍困時,派遣軍吏范羌回朝請求援兵,后率援軍二千人冒大雪迎救校尉耿恭于疏勒。

范式(生卒年不詳),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今山東金鄉(xiāng))人,東漢名士,有“雞黍之交”的典故流傳后世,曾任荊州刺史、廬江太守等職。

范冉(112年-185年),又稱范丹,字史云,陳留外黃(今河南省杞縣)人,東漢名士,馬融的弟子,精通五經(jīng),曾被漢桓帝任命為萊蕪縣長,但沒有就職。因家中貧窮,被時人稱為“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

范滂(137年-169年),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郾城)人,東漢時期名臣、名士,與郭林宗、宗慈等人并稱八顧,因抑制豪強,反對十常侍,黨錮之禍時死于獄中。 

范康(生卒年不詳),字仲真,渤海人,東漢末年名士。與劉表、陳翔、范滂、孔昱、檀敷、張儉、岑晊并稱“江夏八俊”或“八及”?!凹啊闭?,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

范津(生卒年不詳),字文淵,荊州南陽郡人,漢靈帝時漢陽郡太守。曾在涼州北地郡擔任武官,乃是傅燮的舉薦人之一。

范方(生卒年不詳),公孫瓚屬吏。初平中,瓚遣方將騎助兗州刺史劉岱。

范蔓(生卒年不詳),扶南國大王,勇健有權略,以兵威攻伐鄰國,各鄰國都服屬扶南國,范蔓自號為「扶南大王」。

三國時期

范強(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范熊(?-284年)是占城第一王朝國王。他是林邑國建立者區(qū)連的外孫。區(qū)連死后,林邑國傳數(shù)世,無嗣,由范熊繼位。

范粲(202年-285年),字承明,陳留外黃(今河南民權)人,范冉之孫,三國時曹魏大臣,官至侍中。他忠于曹氏,自司馬氏廢黜曹爽起便閉口不言,并長住車上,以示足不踏晉土,直至去世,長達三十六年。 [9] 

范慎(206-274年),字孝敬,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三國時孫吳大臣,歷仕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朝,官至太尉,曾著有《矯非》二十篇。

范平(生卒年不詳),字子安,吳郡錢塘(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孫吳學者,曾任臨海太守。他性好藏書,家中遍備諸子百家著作,達七千余卷。

范姬(232年—?)名姬,廣陵人。東吳太尉范慎的女兒,嫁給孫奇為妻,東吳的烈女。

晉朝時期

范晷(生卒年不詳),字彥長,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西晉時期政治家、大臣、順陽范氏始祖,歷任馮翊太守、涼州刺史、雍州刺史等職,勸民農(nóng)桑,政績突出。

范廣(生卒年不詳),字仲將,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zhèn))人。范晷之子。西晉時期曾被推舉作孝廉及任靈壽縣縣令,但沒有出任。到東晉時期,被任命為堂邑縣縣令,適逢大旱,范廣用去了自己的幾千斛米去接濟百姓,導致遠近流落的人都前往堂邑縣,令當時堂邑縣戶口數(shù)目增加了十倍。及曾收養(yǎng)其疏親范方之子范隆。

范長生(219年-318年),一名延久(重久),字元壽,涪陵丹心(今四川黔江)人,十六國時期政治家、成漢宰相。他是蜀地天師道首領,被成漢政權任命為丞相,封為四時八節(jié)天地太師、西山侯。譙秀的《蜀記》將他與容成公、張道陵等道教人物并稱為蜀之八仙。

范喬(221年-298年),字伯孫,范粲之子,陳留外黃(今河南民權)人,西晉隱士,一生多次推辭朝廷征辟,史稱“一舉孝廉、八薦公府、再舉清白異行、又舉寒素,一無所就”。

范隆(生卒年不詳),字玄嵩,雁門(今山西右玉)人,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治家、宰相,曾任前趙尚書仆射、太尉、尚書令、中書令、司空。他博通經(jīng)籍,無所不覽,著有《春秋三傳》、《三禮吉兇宗紀》。

范宣(生卒年不詳),字宣子,陳留(今河南陳留東北)人,東晉儒學家、書畫家,曾教授戴逵書法?!稓v代名畫記》稱贊他的畫“荀衛(wèi)之后,范宣第一”。

范堅(生卒年不詳),字子常,范晷之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東晉時期政治家、經(jīng)學家,曾參與討伐蘇峻之亂,官至護軍長史、尚書右丞,封都亭侯。

范文(Ph?m V?n,?-349年)占城國國王,336年至349年在位。

范賁(?-349年),范長生之子,十六國時期成漢宰相、皇帝,歷任侍中、丞相、皇帝。他在桓溫平蜀后被隗文、鄧定等將領推舉為皇帝,最終被東晉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攻殺。

范汪(約308年-372年),字玄平,范晷之孫,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東晉時期政治家、醫(yī)學家、官員。官至徐兗二州刺史,封武興縣侯。他善于清談、書法、醫(yī)術、圍棋,著有《范東陽方》、《棋品》。

范啟(生卒年不詳),字榮期,南陽郡順陽(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人。東晉大臣,尚書右丞范堅之子。以才義顯于當世,與清談之士袁宏等交好。初為秘書郎,累遷黃門侍郎。著有文集五卷,行于世。

范寧(約339年-401年),字武子,范汪之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東晉時期著名儒學家、經(jīng)學家、官員。官至豫章太守,封陽遂鄉(xiāng)侯。他推儒學,反對魏晉玄風,撰有《春秋榖梁傳集解》,是現(xiàn)存最早的《谷梁傳》注解,被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

范胡達(生卒年不詳),4世紀末期林邑國國王,史書又作范須達、范明達。

范蓋(生卒年不詳),東晉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zhèn))人,順陽范氏第四代,東晉政治家、醫(yī)學家范汪之女,經(jīng)學家范寧之妹,名臣王坦之之妻。

范弘之(生卒年不詳),字長文,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范汪之孫。東晉官員,歷任太學博士、余杭縣令。

南北朝時期

范泰(355年-428年),字伯倫,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范寧之子,南朝宋時期政治家、大臣、學者,官至侍中、國子祭酒,撰有《古今善言》24卷。 [10] 

范皓(生卒年不詳),范泰次子,曾任宜都太守,編著《論語別義》。

范晏(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zhèn))人。南朝宋其間曾任侍中及光祿大夫。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范泰之子,南朝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官員,號稱“博涉經(jīng)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著有《后漢書》。他認同無神論,反對天命論、圖讖說。 [11-12] 

范璩之(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zhèn))人。南朝宋其間曾任中書侍郎。

范義(?-459年)南朝宋時人,字明休, 南朝宋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東)人。官至竟陵王劉誕左司馬、左將軍。

范叔孫(?-?),吳郡錢唐縣(今浙江省杭州市西靈隱山麓)人。南朝宋時間在竟陵王劉誕之下任國中軍將軍,但在孝建年初辭職。

范柏年(?—479),梁州(今漢中)人,祖籍梓潼(今四川梓潼縣),后來移居梁州華陽縣(在今勉縣境)。南朝宋時期官員、將領,官至梁州刺史。在梁州做州將時,州刺史派他到京師建康見宋明帝并請示機宜。宋明帝在問及梁州是否有貪水時,范柏年靈巧答對,留下了“廉泉讓水”的故事。

范述曾(431—509年),字子玄,一字穎彥,吳郡錢唐人。自幼好學,拜余杭名士呂道惠為師,精研五經(jīng),頗通其義。梁武帝稱其“治身廉約”。述曾好施興,其生平所得俸祿皆分施于民,及老,壁立無所資,家徒四壁。

范岫(440年—514年),字懋賓,南朝濟陽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南北朝時期官員、將領。曾任右衛(wèi)將軍、晉陵太守。

范元琰(441~511年),字伯珪,吳郡錢塘(杭州)人也。祖悅之,太學博士,徵不至,父靈瑜,居父憂,以毀卒。元琰時童孺,哀慕盡禮。親黨異之。及長,好學,博通經(jīng)史,兼精佛義,然性謙敬,不以所長驕人。

范縝(約450年—515年),字子真,漢族,南鄉(xiāng)舞陰人。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無神論者。 [13] 

范云(451年-503年),字彥龍,南鄉(xiāng)舞陰(今河南淅川)人,范縝從弟,南朝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南梁宰相,歷仕齊梁兩朝,官至尚書右仆射,封霄城侯。他早年曾入竟陵王蕭子良幕府,與蕭衍、沈約、謝朓等人并稱竟陵八友。

范紹(?-528年)敦煌龍勒(今甘肅敦煌西南)人,字始孫。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太和初,為太學生、門下通事令史,掌奏文案。孝文帝將南征,乃于河北諸地廣開屯田,除西道六州營田大使,加步兵校尉。勤于勸課,頻歲大獲。為主衣都統(tǒng),甚得胡太后嘉獎。出為并州刺史。

范胥(生卒年不詳),字長才,南朝梁著名無神論者范縝之子。他繼承父志,傳父業(yè),亦有口才。官至國子博士。

范迪(生卒年不詳),范迪少機辯,善屬文。歷任中書黃門侍郎、尚書右丞、散騎常侍。蕭巋之十七年,卒。有文集十卷。

范粹(548年-575年),字景純,邊城郡邊城縣(今河南光山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齊將領,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范淑妃(生卒年不詳),中國南北朝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妃嬪,封為淑妃。范淑妃在南朝梁大同元年(536年)生蕭綱之女溧陽公主,太清三年(549年),梁武帝去世,蕭綱即位為梁簡文帝,封范氏為淑妃。

范孝才(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zhèn))人。南朝梁其間曾任司徒祭酒、太子中舍人。

范泉(生卒年不詳)南朝陳律學家。陳武帝即位后,認為《梁律》“綱目滋繁,矧?qū)賮y離,憲章遺紊”,下令搜求梁時明法人才。范泉以尚書刪定郎,“參定律令”,制成《律》30卷,《令律》40卷。除少數(shù)內(nèi)容略有改動外,“自余篇目條綱,輕重簡繁,一用梁法”,史稱《陳律》是“條流冗離,綱目雖多,博而非要”。范泉后為比部郎。

隋唐時期

范安貴(561年-615年),字孝升,朔方巖淥人。隋朝時期著名將領。仕隋為將帥,數(shù)從征討,有名于世。范安貴襟懷俶儻,志氣縱橫,劍技凌于萬人,射藝逾于百發(fā)。歷任右武候大將軍、右驍衛(wèi)大將軍、左候衛(wèi)將軍等職。封安寧郡公。

范承業(yè)(生卒年不詳),隋唐時期官員,和三王吳府同是江蘇吳縣人,生于隋唐之際。公在丁年時,博通經(jīng)史,兼資武略,智勇超群,精通醫(yī)術,時常醫(yī)人救世。

范長壽(生卒年不詳),唐朝畫家,唐初為武騎尉。師法張僧繇,善畫道釋、人物,尤善畫風俗故實,田家景侯。事見《京洛寺塔記》、《歷代名畫記》、《唐書藝文志》、《唐朝名畫錄》、《宣和畫譜》。

范履冰(?-690年),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唐朝時期宰相,官至春官尚書、同平章事。他與劉祎之、苗神客等并居北門學士,為武則天撰寫《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等九千余篇。

范崇凱(生卒年不詳),四川內(nèi)江人,唐朝丙辰科狀元,曾奉唐玄宗之命作《華萼樓賦》,與其弟范元凱并稱“梧酮雙鳳”。

范元凱(生卒年不詳),資州內(nèi)江(今四川內(nèi)江)人。約于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寶五載(746)間為劍南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從事。馀無考,與兄崇凱號梧桐雙鳳。

范傳真(生卒年不詳),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范傳正之兄。起家武功尉,唐貞元二十年(804)調(diào)任宣州寧國令。赴任之際,范傳正同僚賦詩送行,柳宗元作《送寧國范明府詩序》。

范傳正(生卒年不詳),字西老,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唐朝官員、文學家、詩人。唐德宗貞元十年(794)甲戌科陳諷榜進士第二人。初授集賢殿校。范傳正性精悍,歷歙、湖、蘇三州刺史,有政績。累擢宣歙觀察使。

范希朝(?-814年),字致君,蒲州虞鄉(xiāng)(今山西運城)人。唐朝中期名將,歷任振武節(jié)度使、麟勝節(jié)度使、神策京西行營節(jié)度使、朔方節(jié)度使、河東節(jié)度使。他曾主動放棄節(jié)度使職位,要求去任還朝,因長期鎮(zhèn)守邊疆,被時人比作趙充國。

范瓊(生卒年不詳),唐朝唐文宗時期人。唐朝時期著名畫家。開成年(836年至840年)與陳皓、彭堅同時同藝寓居蜀城(今成都)。

范隋(生卒年不詳),邠州(今陜西彬縣)人,唐朝咸通其間為處州麗水(今浙江麗水)縣丞,遇戰(zhàn)亂不能回鄉(xiāng),因此定居于蘇州。是范履冰之六世孫、范仲淹之高祖。現(xiàn)世藏有其告身(即委任狀)《范隋告身》。

范攄(shū)(生卒年不詳),自號五云溪人、云溪子,吳(江蘇吳縣)人。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與詩人方干同時,乾符間客于湖州霅川,聞李涉遇盜,曾往游巫峽。布衣以終。李咸用曾有《悼范攄處士詩》。

五代十國時期

范延光(?-940年),字子環(huán),五代時期著名將領,歷仕后唐、后晉兩朝。唐明宗年間平定朱守殷叛亂,三次擔任樞密使,官至天雄軍節(jié)度使。封東平郡王,后以太子太師致仕。

范禹偁(?-?),九隴(大既今四川?。┤耍笫窆賳T,歷任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簡州刺史等職。

范仁恕(生卒年不詳),字超光,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宰相,官至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曾與李昊勸說后主孟昶投降北宋。

范白虎(910年-972年),五代十國時期越南地方豪強,十二使君之一,號范防遏,據(jù)守藤州(今海興省金洞)。后歸順丁部領,成為丁朝的親衛(wèi)將軍。

宋、遼、金時期

北宋

范質(zhì)(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縣)人,五代宋初時期政治家、宰相,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五朝,兩朝為相,官至侍中,歷封蕭國公、魯國公。他曾主持編定《顯德刑律統(tǒng)類》,撰有《五代通錄》。

范廷召(927年-1001年),冀州棗強(今河北省棗強縣)人,五代宋初名將,官至殿前都指揮使、河西節(jié)度使。他從軍四十余年,曾參與高平之戰(zhàn)、宋滅北漢之戰(zhàn)、雍熙北伐、徐河之戰(zhàn)。

范墉(?-990年),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大臣。他原是吳越官員,隨吳越王錢俶歸宋,官至武寧軍節(jié)度使。后被追封為周國公。

范旻(936-981年),字貴參,大名府宗城人。北宋時期官員,宰相范質(zhì)之子。著有文集二十卷、《邕管記》三卷。

范正辭(936年-1010年),字直道,齊州(今山東濟南)人,北宋大臣,歷任淄州知州、饒州知州、江南轉運副使、考功員外郎、河東轉運使、膳部郎中等職,以執(zhí)法猛烈著稱。

范杲(938年-993年),字師回,大名宗城(今河北威縣)人,范質(zhì)之侄,北宋時期官員、宋初文壇“梁高柳范”四杰之一,曾任史館修撰,參與編修《文苑英華》、《太祖實錄》。

范巨倆(944年-984年),又作范巨量、范巨備,曲江茶鄉(xiāng)(今越南南策縣)人,北宋時期越南丁朝、前黎朝將領。他是吳朝將領范令公之孫,率部投奔丁部領,成為黎桓的心腹。后煽動兵變,擁立黎桓為皇帝,并隨黎桓擊退宋軍、征討占城。后世越南人將其尊為獄神。

范寬(約950年-約1032年),本名中正,字中立(仲立),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北宋時期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與董源、李成并稱“北宋三大家”。趙孟頫曾稱贊他的畫“真古今絕筆也”。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范諷(生卒年不詳),字補之,齊州(今山東濟南)人,范正辭之子,北宋大臣,曾任龍圖閣直學士、三司使,在宰相李迪與呂夷簡黨爭中被貶謫出京,后起復,官至給事中。他曠達豪放,與張轞、石介、李冠、徐遁等交游,時號“東州逸黨”。

范貽孫(960年~1002年),字馀慶,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北宋時期官員,宰相范質(zhì)之孫,范旻之子。第進士,授大理評事。太宗雍熙中為著作佐郎、直集賢院,遷太常博士。真宗朝官至主客員外郎。咸平五年卒,年四十三。事見《武夷新集》卷九《高平范公墓志銘》。

范雍(981年-1046年),字伯純,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時期政治家、大臣,官至振武軍節(jié)度使。他鎮(zhèn)守陜西期間,被黨項人稱為大范老子。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夢齡曾孫--范墉之子,北宋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 [14] 

范恪(生卒年不詳),字許國,開封人。北宋時期將領。初名全,少隸軍籍于許州,選入捧日軍,又選為殿前指揮使,歷行門、龍旗直、散員押班。

范鎮(zhèn)(1007年-1088年),字景仁,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三范修史之一。官至端明殿學士,封蜀郡公。曾參與修撰《仁宗實錄》、《起居注》、《新唐書》、《類編》等書,與范祖禹、范沖并稱三范修史。他在政治上支持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認為變法是殘民之術。

范祥(?-1060年),字晉公,邠州三水(今陜西旬邑)人,北宋大臣,官至陜西轉運副使。他曾建議朝廷改革鹽法,實行鈔鹽制度,免除百姓運鹽的勞役,每年節(jié)約榷鹽貨物經(jīng)費數(shù)百萬緡。

范宗杰(生卒年不詳),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范雍之子,北宋大臣,官至陜西轉運使。他擔任陜西路解鹽制置使期間,曾整頓范祥制定的鹽鈔法,以防止因不法商人而導致的鹽價暴跌情況。

范師道(1005年-1063年),字貫之,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北宋大臣,官至戶部郎中、明州知州。他任職臺諫近十年,遇事必有諫諍。著有《垂拱元龜會要詳節(jié)》四十卷。

范純祐(1024年-1063年),字天成,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長子,北宋官員,官至司竹監(jiān)。他精通兵法,曾隨父抵御西夏,參與修建大順城(在今甘肅慶陽,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范純(1027年-1101年),字堯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次子,北宋時期政治家、宰相,官至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屬保守派,但卻反對廢除青苗法、免役法。他自布衣至宰相,始終廉儉如一,平生唯重“忠恕”,認為只要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便能達到圣賢的境界。

范育(生卒年不詳),字巽之,邠州三水(今陜西旬邑)人,范祥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戶部侍郎。他擔任熙州知州期間,據(jù)理力爭,反對放棄蘭州障蔽的質(zhì)孤堡與勝如堡。

范百祿(1030年-1094年),字子功,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范鎮(zhèn)之侄,北宋大臣,官至中書侍郎。他曾奏請朝廷分,建議恢復文吏領兵的舊制,后又勸說司馬光,反對廢除免役法。

范百常(生卒年不詳),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范鎮(zhèn)之侄,北宋大臣,曾任茂州知州。他在任期間,修筑茂州城(在今四川阿壩,現(xiàn)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擊退鄰州蠻族的進攻。

范純禮(1031年-1106年),字彝叟(夷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第三子,北宋時期政治家、尚書右丞(副宰相)。歷任秘書省正字、遂州知州、京西轉運副使、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吏部郎中、給事中、開封知府、尚書右丞(副宰相)、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鴻慶宮提舉等職。

范世京(生卒年不詳),字延祖,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范師道之子,北宋大臣,官至秘書丞。他擔任海鹽知縣期間,勸農(nóng)耕桑,教化百姓,治績突出,史稱“治聲動浙右”。

范祖述(生卒年不詳),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范百祿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朝議大夫。擔任鞏縣知縣時,開鑿南山,引水入洛陽,使得鞏縣再無水患。

范子奇(1035-1097),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范宗杰之子,北宋大臣,官至吏部侍郎。他擔任慶州知州期間,“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深得軍心。

范鍔(1035一1117),字隱之,浙江蘭溪香溪人。北宋大臣。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癸已登鄭獬榜進士。初授無為軍通判,歷七州四漕,遷開封府尹,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府少卿。提舉洞霄宮,封長社郡公。壽八十二而薨。崇寧三年(1104)嘗撰《天真院記》,舊見《東陽志》。有司馬公光贊,文載像傳。

范祖禹(1041年-1098年),字淳甫(淳父、純父、純甫),一字夢得,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范鎮(zhèn)侄孫,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三范修史之一。參協(xié)助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負責唐紀部分,著有《唐鑒》十二卷、《帝學》八卷等。《唐鑒》一書深明唐三百年治亂,被程頤譽為“自三代以后無此議論”。后世學者因而尊稱他為“唐鑒公”。

范純粹(1046年-1117年),字德孺,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仲淹第四子,北宋時期政治家、大臣,官至徽猷閣待制。

范坦(生卒年不詳),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范子奇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戶部侍郎。他曾參與幣制的整頓,廢止夾錫錢,并將當十錢改為當三錢。

范筠(1060-1130),婺州蘭溪(今金華蘭溪)人,北宋大臣,官至上柱國、少保、資政殿大學士,封榮國公。他生有十子,號稱“一門雙柱國,十子九登科”。

范致明(?-1119),字晦叔,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北宋官員,庚辰科(1100年)榜眼,授待制,后貶岳州酒稅監(jiān)。他著有《岳陽風土記》,考證郡縣歷史沿革、山川變化、古跡存亡,清代時被收錄于《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中。

范致虛(?-1129年),字謙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北宋時期大臣,官至陜西宣撫使,曾率五路西軍入京勤王,抗擊金兵。南宋建立后,被召為資政殿學士、知鄧州。

范溫(生卒年不詳),字元實,華陽(今四川雙流)人,范祖禹之子,北宋詩評家。他是秦觀的女婿,曾隨黃庭堅學詩,著有《潛溪詩眼》。

范周(生卒年不詳),宋代詩人,字無外,蘇州吳縣人。范仲淹從孫。負才不羈,工詩詞,安貧自樂。方臘起事,周率學舍諸生冠帶夜巡,以大燈籠題詩其上。方臘將見詩,即為罷去。

南宋、遼、金

范瓊(?-1129年),字寶臣,開封(今屬河南)人。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將領。

范汝為(?-1132年),建州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南宋時期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出身私鹽販,在建炎四年(1130年)、紹興元年(1131年)兩次發(fā)動起義,最終被韓世忠鎮(zhèn)壓,自焚而死。

范沖(?-1141年),字元長,華陽(今四川雙流)人,范祖禹之子,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官員、三范修史之一。官至宗正少卿兼直史館。他重修《神宗實錄》,全面否定王安石,保留原書的黑墨字,新修以紅字,刪字以黃,被世人稱為“朱墨史”。

范承吉(1089-1154年)遼金間人,字寵之。遼朝天祚帝天慶八年(1118年)中進士,官至金源令。金朝時,授御前承應文字,除昭文館直學士。歷河東北路轉運使、順天軍節(jié)度使。遇地震,民舍損壞,承吉使僚屬負責屋舍維修,排定先后,不問貧富,百姓省費而房舍修營及時。累遷光祿大夫,致仕。貞元二年死,卒年六十六。

范拱(1096—1169),字清叔,漢族,濟南人。金朝大臣。范拱在北宋末年考取進士,任廣濟軍軍曹,后為權邦彥書記。金兵南侵后,投靠劉豫,歷任中書舍人,代理尚書右丞,尚書左丞兼門下侍郎。 任職期間極力勸諫劉豫取消什一稅以減輕百姓的負擔,并釋放了大批因交不起稅而被捕入獄的百姓,金國廢除偽齊國,成為完顏宗弼的屬官,再次請求減少百姓的賦稅,最終使百姓減少了三分之一的稅賦,后出任金國淄州刺史。皇統(tǒng)四年(1144年),致仕。大定七年(1167年),復出擔任太常寺卿。大定九年(1169年),范拱再次致仕,后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范同(1097-1148年),南宋建康(今江蘇南京)人,字擇善。政和進士,后再中博學宏詞科。歷任吏部員外郎,參知政事等職。

范宗尹(1100年-1136年),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南宋宰相。他自科舉及第,僅九年便宣麻拜相,官至右仆射、同平章事兼御營使,年僅三十,史稱“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執(zhí)政期間,推行鎮(zhèn)撫使制度,廢除御營司,以宰相兼掌樞密院。

范如圭(1102年-1160年),字伯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南宋官員,官至利州路提點刑獄。他曾公開指斥秦檜“曲學倍師、忘仇辱國之罪”,稱其“喪心病狂”、“遺臭萬世”。

范洵(1099一1142),字茂仁,浙江蘭溪香溪人,南宋時期官員。為范筠第七子,南宋重和元年(1118年)進士。紹興年間累官至大理寺正卿(注: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大理寺正卿,相當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在審理岳飛案的過程中,知道岳飛無辜,受冤枉。范洵想為岳飛冤案伸張正義,向高宗皇帝趙構寫了一道奏折為岳飛辯冤,“因高宗輕信秦檜”,奏折沒能獲準。范洵不愿與奸臣秦檜同流合污,就掛冠而歸。范洵此舉觸忤了秦檜,在范洵歸途中,秦檜假傳圣旨,派人追殺范洵于嚴州(今建德)白石灘。特賜朝請大夫,忠義見金蘭二志。呂祖謙有贊,文載像傳。

范浚(1102年-1150年),字茂名(茂明),世稱香溪先生,婺州蘭溪(今金華蘭溪)人,范筠之子,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在寶惠寺香溪書院絳帳授徒,被朱熹尊稱為范子,著有《香溪文集》。他的理學思想影響久遠,被稱為“婺學之開宗,浙學之托始”。

范端臣(1116-1178)字元卿,號蒙齋,蘭溪香溪(今浙江蘭溪)人,南宋官員、文學家。自幼從叔父范浚學,千言成誦,過目不忘。詩書易理,備研其精;正草隸篆,皆造于妙,為范浚高第弟子。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登張孝祥榜進士第二人,為榜眼。官授起居舍人、右史,以文翰沸聲館閣。出知韶州,歷江西轉運使。

范成大(1126-1193),號石湖居士,吳郡人(今江蘇蘇州),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田園詩派”的集大成者。初為徽州司戶參軍,累遷禮部員外郎。淳熙五年以中大夫為參知政事,是著名“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封崇國公,謚文穆。

范之柔(生卒年不詳),字叔剛,自號墨莊。蘇州吳縣(治今江蘇蘇州)人,徙居昆山。南宋時期官員、北宋名臣范仲淹五世孫。孝宗乾道八年(1172)中進士,嘉定初拜監(jiān)察御史,歷官至禮部尚書。后以通議大夫致仕,卒贈特進、端明殿學士,謚清獻。

范邦彥(生卒年不詳),字子美,邢州唐山(今河北邢臺)人,南宋時期官員,是有志復國的抗戰(zhàn)派。宋徽宗宣和年間的太學生、辛棄疾的岳父。宋欽宗靖康末年,邢州被金兵攻占,范氏家鄉(xiāng)沉淪于金朝統(tǒng)治之下。后范邦彥舉于鄉(xiāng),任蔡州新息縣令,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因荒淫無道被部將殺死,范邦彥率眾開蔡州城門以迎王師,并率全家南徙,駐家京口。后被授湖州簽判,改鎮(zhèn)江,升知通州,卒于官,年七十四。

范處義(1132~1203),字由中,里范村人。南宋時期官員、文學家。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官大理簿國子丞太府少卿,知建寧府,終右文殿修撰中奉大夫,蘭溪開國男,食邑300戶。善詩文。時論南宋之初,攻序者莫如鄭樵(福建莆田人),最尊序者莫如處義。著有《詩傳》、《詩補傳》、《解頤新語》若干卷。

范如玉(生卒年不詳),邢州唐山(今河北邢臺)人,知書通文,有才學,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之妻、范邦彥之女。

范應鈴(生卒年不詳),字旂叟,豐城人。南宋官員,著有《西堂雜著》十卷,《對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應鈴經(jīng)術似兒寬,決獄似雋不疑,治民似龔遂,風采似范滂,理財似劉晏,而正大過之?!比艘詾槊浴?/p>

范鐘(1171年-1248年),字仲和,婺州蘭溪人(今金華蘭溪)人,南宋時期政治家、宰相,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封東陽郡公。他廉潔奉公,雖官至宰相,卻沒在故里置地建宅,辭官后只能住在金華驛館中,被時人稱為“無地起樓臺宰相”。

范應元(生卒年不詳),字善甫,蜀之順慶人。南宋時期宋理宗年間人,道教妙真派中興祖師,著有《老子道德經(jīng)古本集注》。

范天順(?-1273)南宋愛國將領。任荊湖都統(tǒng)制,奉命守襄陽(今屬湖北襄陽市)。1267年,元軍大舉圍攻襄、樊,多次打敗南宋援兵。襄陽被困六年,范天順率領軍民奮力抵抗、日夜守戰(zhàn)、尤為盡力。1273年,主將呂文煥降元,范天順寧死不降,在仰天長嘆 :“生為宋臣,死當為宋鬼”后,身受重傷的范天順,在自己守衛(wèi)的地方自縊殉國。南宋朝廷追贈他定江軍承宣使。

范晞文(生卒年不詳),字景文,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詩人。宋理宗景定中太學生,與葉李上書劾賈似道,貶至瓊州(今海南島)。元朝元世祖至元間程鉅夫薦晞文為江浙儒學提舉,未赴,后流寓無錫以終。事見清嘉慶《無錫金匱縣志》卷三○。著有《對床夜話》。

范文虎(?-1302年)男,祖籍山東省 ,南宋時期將領。后來官至元朝中書右丞、兩浙大都督。

元朝時期

范康(生卒年不詳),字子安,杭州人,元朝時期劇作家、詞人。明性理善,講解能詞章,通音律,作品有《杜子美游曲江》、《竹葉舟》等(現(xiàn)均存于錄鬼簿)。

范居中(生卒年不詳),元代戲曲作家,字子正,號冰壺,杭州人士。學識淵博,文字秀異,善制南北合腔,吸收詩詞意境入曲,時遠近知名,惜流傳于世僅存南北合腔《秋思》一套。

范五老(Ph?m Ng? L?o,1255年-1320年),越南陳朝名將。

范槨(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機,清江縣人(江西樟樹市)。元朝詩人,是當時文壇領袖,“元詩四大家”之一。

明朝時期

范常(生卒年不詳),字子權,滁州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歷任元帥府都事、太平知府、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卿等職。

范祖干(?—1385)字景先。浙江金華人。明代文學家。受業(yè)于許謙之門。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克婺州,持《大學》以進,敷陳治道。命為諮議,以親老辭。學者稱純孝先生。著有《群經(jīng)指要》、《讀書記》、《大學中庸發(fā)微》、《柏軒集》。

范衷(生卒年不詳),字恭肅,豐城(今屬江西)人,明朝官員。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授壽昌知縣,開荒,興水利。正統(tǒng)中考績最佳當遷??h民頌其德乞留,允。后知汝州,吏部尚書王直察舉天下廉吏,衷為第一。

范理(1408—1473),明朝官員。字道濟,號操齋,天臺縣城人。明宣德四年(1429)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翌年赴京會試,中進士。歷任江陵知縣、德安知府、南京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職。

范廣(?-1457年),遼東人,明朝時期著名將領,協(xié)助于謙等取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范淵(1453~1512),字靜之,號君山,明朝官員。弘治九年(1496)登進士,授刑部陜西司主事,歷任員外郎、郎中。

范鏓(生卒年不詳),字平甫,沈陽人(今遼寧省沈陽市)。明朝嘉靖年間重臣,官至兵部侍郎。

范嵩(1471年11月28日—1557年),字邦秀,號衢村,福建省建寧府甌寧縣(今建甌市吉陽鎮(zhèn)巖下村)人,明代官員、詩人。嘉靖年間歷任廣西按察使,云南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后奉敕巡撫四川,最后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致仕。范嵩工于詩文,有《范嵩詩集》詩數(shù)十首傳世。

范輅(1474年-1536年),字以載,號質(zhì)庵,別號三峰,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直隸州郴州桂陽縣人(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明朝官員。

范欽(1506-1585)字堯卿,一作安欽,號東明,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朝著名藏書家。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與張時徹、屠大山稱為“東海三司馬”。他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的主人。

范惟一(1510-1584),明朝時期文學家、詩文家、官員。字允中,一字于中,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北宋名臣范仲淹十六世孫。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歷官鈞州知州、濟南府同知、工部郎中、湖廣僉事、南京太仆寺卿等。

范大澈(1524-1610)明朝著名藏書家、收藏家。字子宣,又字子靜,號訥庵。別署南海釣者、灌園叟等。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是藏書家范欽的侄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隨叔父范欽游京師,題詩于塔壁,被大學士袁煒發(fā)現(xiàn),延聘為熟師,居京師三年,官補國子生,徐階薦為掌記室、37歲,仕官鴻臚寺序班。曾“七奉璽書”,出使琉球、遼東、朝鮮等地區(qū)?!斑M秩二品”。

范應期(1527年-1594年),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明朝時期大臣。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中允、經(jīng)筵講官,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

范謙(1534-1597),字汝益,號含虛,江西豐城縣人,明朝大臣。隆慶二年(1568)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纂修世宗、穆宗二朝實錄及《大明會典》。后歷任布政、按察、太仆寺卿、太黨寺卿、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侍郎,掌詹事府事。再為經(jīng)筵講官,國史副總裁、東宮侍班官,升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萬歷二十三年(1595),督修昭陵。萬歷二十五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四。謚文恪。有《雙柏堂集》。

范允臨(1558~1641年)明朝時期官員、書畫家。字長倩,號長白,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孫,萬歷二十三年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

范復粹(1580年-1658年),字玉坡,號清六,山東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明朝后期政治家、內(nèi)閣首輔。

范文若(1587-1634),字香令,號荀鴨,自稱吳儂,松江人。明朝著名戲曲家。著有《花筵簾》《夢花酣》《鴛鴦棒》《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等作品。

范景文(1587-1644),字夢章,號思仁,別號質(zhì)公,河間府吳橋(今屬河北)人。明朝末期政治家、文學家、東閣大學士。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崇禎間起用,累官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入?yún)C務,京師陷,俄傳帝出,景文草遺疏,赴井死,謚文貞(文忠)。

范慧妃(?~?),生卒年不詳,明熹宗之皇貴妃。

范景姒(1601—1639年), 吳橋(今河北吳橋)人。兵部尚書范景文之妹。其容貌清秀,儀態(tài)端莊,嫻淑知禮,不習女工,而喜讀書,通經(jīng)史,很得父母歡心,寵愛有加,嫁同邑王世德為妻。天啟四年,王世德赴京秋試,遽以疾卒,年僅二十二歲。訃至,景姒肝腸寸斷,欲死而絕食數(shù)日,日后節(jié)孝撫孤,郁郁寡歡。工書畫,繪大士像,仿佛龍眠(李公麟) ;亦善詩,著《冰玉齋詩草》。有關范景姒的簡介,清·王漁洋《池北偶談》有記載。

范淑泰(1603-1642)字通也,大來,又字木漸。在生在范氏這樣的家庭里,自幼跟從叔父范廷輔讀書,立志以天下事為己任。他24歲中舉,次年中崇禎戊辰(1628)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工科給事中,兵科右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等。

范志完(?—1643),字叔愷,號成六,本縣利民人,宋范仲淹后裔。自幼聰穎,為文高古,母作《八行圖》以教之。明朝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任宣府、寧國推官、真定知府、關內(nèi)道副使。崇禎十四年(1641)冬,升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后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zhèn)軍務。

范礦(16世紀-1657年10月27日),字我蘧,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明朝、南明政治家。歷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職。

清朝時期

范文程(1597-1666),字憲斗,號輝岳,遼寧沈陽人。著名清朝開國宰輔、文臣領袖,杰出政治家、謀略家。有“清初第一文臣”之稱,曾任內(nèi)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等職,封太傅兼太子太師,謚號“文肅”,清圣祖為他親提“元輔高風”匾額。其子孫范承謨、范承勛、范時繹等十幾人,分任總督、尚書、侍郎等要職,家族官居高位者之多為中國歷史少見。

范光文(1600-1672),清初藏書家,順治六年(1649)進士,授禮部主事,任吏部主事,陜西學政,遷吏部文選司。

范驤(1608~1675),清初書法家,字文白,號默庵,海寧人,以品格高潔聞名。清朝建立后,地方上推舉他為賢良方正,堅辭不就。著有《點庵集》、《昭代尺牘小傳》。

范承謨(1624年-1676年),字覲公,號螺山,遼東沈陽(今遼寧沈陽)人,漢軍鑲黃旗,清朝大臣,大學士范文程次子。范承謨進士出身,曾任職翰林院,累遷至浙江巡撫。他在浙江四年,勘察荒田,奏請免賦,賑災撫民,漕米改折,深得當?shù)孛裥?。后升任福建總督。三藩之亂時,范承謨拒不附逆,被耿精忠囚禁,始終堅守臣節(jié)??滴跏迥辏?676年),范承謨遇害,后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謚號忠貞。后來,福建百姓請求為范承謨建造祠堂,康熙帝便親自書寫“忠貞炳日”的匾額。

范鎬鼎(1626-1707)字彪西,洪洞人。性孝友,闡明絳州辛全之學??滴趿赀M士,以母老不仕。河、汾間人士多從之受經(jīng)。十八年,以博學鴻儒薦,未起。立希賢書院,置田贍學者。

范必英(1631—1692)。初名云威,字龍仙。后改為字秀實,一字秋濤,號伏庵,別號杜圻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朝初期藏書家,明朝書畫家范允臨之子。順治十四年舉人。康熙中召博學鴻詞,授檢討,分纂《明史》,以故告歸。居鄉(xiāng)廉靜,筑萬卷樓,儲書二十四櫝,皆手自校訂。工詩古文詞,好掖引后進,子弟多有成就。

范承勛(1641-1714),字蘇公,范文程第三子。歷官至云貴總督、江南江西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范時崇(1663~1720),字自牧,號蒼巖,漢軍鑲黃旗人,清朝開國元勛范文程之孫,福建總督范承謨之子,官至福建浙江總督、左都御史、兵部尚書。

范廷謀(生卒年不詳),字周路,號省庵,浙江甬城(今寧波)人,祖籍江蘇蘇州,清朝時期官員,為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十九代孫。范廷謀于1725年(雍正3年),奉旨接替黃立本,于臺灣地區(qū)擔任臺灣府知府。

范西屏(1709-1769),名世勛,海寧郭店人。清朝時期著名圍棋國手,被棋壇推崇為“棋圣”。著有《桃花泉弈譜》2卷,總結前人經(jīng)驗,推陳出新。為清代棋譜中權威之作,流傳頗廣。另著有《二子譜》等。

范棫士(1710-1769),字思皇,亦字祖年,號芄野,江南婁縣(今上海)人。清朝時期文學家、書法家。

范衷(1738-1797年),字士垣,號恭亭,清代上虞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登進士,名列第三,為探花。

范崇簡(1757-1840),字完初,號懶牛,又號浮休居士,齋號蜂窠館。江蘇通州人。范崇簡為康乾文字獄時期范氏詩文世家最有成就的詩人 ,主要著述有《懶牛詩抄》1卷,錄詩359首;《懷舊瑣言》1卷。

范荑香(1805-1886年),原名蒥淑,字茹香,又字荑卿。廣東大埔三河鎮(zhèn)梓里村人。清代詩人、為近代嶺東三大女詩人之一,與黎玉貞、葉璧華齊名。范引頤之女,同邑鄧耿光室。十二歲即能賦詩填詞。有《化碧集》,梅州管又新民國五年(1916)刊行。

范氏姮(越南語:Ph?m Th? H?ng,1810年—1901年),又作范氏嫦、范氏浩、范登氏,越南阮朝憲祖阮福暶(紹治帝)后妃,翼宗阮福時(嗣德帝)生母?;仗柎仍#═? D?),故通稱“慈裕太后”。一生經(jīng)歷十朝,被尊為“太太皇太后”,死后謚號“儀天章皇后”。

范汝增(1840-1867),太平天國將領,廣西平南人。以功封首王。

范金鏞(1851-1914)又名明榕,字福廷、號藕舫,又號漚舫,晚號漚道人。江西新建區(qū)樂化人,主要生活于清末光緒年間。光緒六年中進士,歷任禮部主事、云南知縣,落職后在家奉侍老母。近代著名畫家、詩人,畫藝師法元人,工花鳥。

范當世(1854-1905)字肯堂,因排行居一,號伯子。原名鑄,字無錯。江蘇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文學家、詩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

范樸園,男,太平天國七年 (1857)天試狀元。據(jù)《江南春夢庵筆記》中記載:“偽科所取狀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喬彥才、乙卯葉春元、丙辰劉盛培、丁巳范樸園……”可知范樸園為了巳科狀元。自太平天國六年東、北兩王內(nèi)訌,太平天國七年六月翼王率軍遠征后,東、北、翼三試罷免。 故可知范樸園為天試也稱京試狀元。據(jù)《欽定士階條例》序 后記載范樸園曾出任天試閱文官。

范軾(生卒年不詳),字亦坡,號眉生,湖北黃陂人。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三十一世孫。光緒二十三年(1897)與兒子范熙壬在秋闈中同科中舉,獲光緒皇帝御賜“父子同榜”匾額與鎏金長聯(liá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0位智謀之士
范氏明代科舉(進士)人物一覽表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四百五十二卷
豐城范氏進士名錄
唐朝歷史人物介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