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治一、外感眩暈,由風寒、風熱所致眩暈者,參考“感冒”一節(jié)論治。頭目眩暈,昏重如裹,伴惡心嘔吐,舌白滑膩,脈濡滑略數(shù),病多見于早夏秋初暑季濕盛之時。2、方藥:桑菊飲加減:桑葉10克 菊花10克 晚蠶砂10克 白蒺藜10克 荊芥炭10克 黃芩6克 黃連6克 藿香10克(后下) 佩蘭葉10克(后下) 竹葉6克(1)暑濕內(nèi)蘊,寒邪束表,發(fā)熱惡寒,無汗,頭暈且痛,脘痞心煩者,加香薷6克、扁豆花10克、厚樸6克。(2)濕邪偏重,口淡黏膩,舌白膩水滑,脈濡滑者,加蘇葉10克、蘇子10克、法半夏10克、草豆蔻3克、青皮6克、陳皮6克。(3)濕熱上蒙,頭目眩且昏重,懶語嗜睡,甚則昏憒者,加石菖蒲6克、郁金6克。(4)暑濕夾穢濁之氣壅阻中焦,上蒙清竅,胃氣失和,頭暈且脹,嘔吐較甚者,仿半夏瀉心湯方義,加入半夏曲10克、生姜6克、白芷6克(后下)、青皮6克、陳皮6克;或配服玉樞丹3克(研沖)。(5)暑濕夾滯,氣機閉阻,大腸傳導、膀胱氣化異常,出現(xiàn)脘痞腹脹,二便不通者,加檳榔10克、炒萊菔子10克、神曲10克、通草3克、滑石10克。頭暈眼花,發(fā)作有時,心煩易怒,胸脅苦滿作痛,舌紅,脈弦滑數(shù)。2、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炒山梔6克 丹皮10克 柴胡6克 黃芩10克 川楝子10克 白蒺藜10克 晚蠶砂10克 鉤藤10克(后下) 菊花10克 苦丁茶10克 生石決明30克(先煎)(1)火邪熾盛,上沖頭目,眩暈較重,頭腦烘脹,耳鳴作響,或目赤流淚者,減柴胡3克,加水牛角6克、龍膽草3克、珍珠母30克(先煎)。(2)肝火上炎,肝風欲動,指尖發(fā)麻,肢體微微動搖,步履不穩(wěn),語言異常,謹防中風發(fā)生,加天麻3克、僵蠶10克、生牡蠣20克(先煎)。(4)肝血不足,肝體失養(yǎng),心煩急躁,夜寐不安,舌淡且瘦,脈弦細者,加生白芍15克、全當歸10克。(5)血虛陰虧,五心煩熱,舌干,脈細弦略數(shù)者,加生白芍15克、旱蓮草10克、女貞子10克、玄參15克,去柴胡。(6)脈絡阻滯,氣血不暢,肢體麻木者,加桑枝10克、絲瓜絡10克。(7)暴怒誘發(fā)眩暈,熱郁互結(jié),胸脅苦滿,脈弦滑數(shù),按之有力,加赤芍10克、蟬衣6克、片姜黃6克、大黃1克。體形肥胖,嗜好肥甘,眩暈陣作,前額作痛,胸脘痞滿,惡心欲吐,短氣心悸,舌苔白膩,脈濡滑。2、方藥:二陳湯加減:半夏10克 陳皮10克 天麻10克 膽南星10克 柴胡6克 川楝子10克 黃芩10克 白芥子6克 蘇子6克 澤瀉10克(1)痰蘊日久生熱,苔膩舌紅,脈弦滑數(shù),加龍膽草3克、炒山梔6克、全瓜蔞30克。(2)濕盛陽微者,痰飲阻遏陽氣,眩暈耳鳴,嘔惡肢冷,舌苔白滑潤,脈弦按之濡緩,上方去黃芩,加桂枝6克、茯苓15克、枳殼6克。(3)肝熱與飲邪相合,熱飲致眩,心煩不寐,舌紅且瘦,脈弦滑而數(shù),多有心下或心口作痛,方中加玉樞丹3~5克。(4)風痰上泛,蒙蔽清竅,眩暈陣作,甚則昏仆者,加石菖蒲10克、旋覆花10克。老人或素體虛弱者,時時眩暈,動則尤甚,面色萎黃,心悸氣短,舌淡,脈虛弱無力。2、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炙黃芪10克 黨參6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6克 升麻3克 柴胡6克 當歸10克 山藥10克 楮實子10克 胡桃10克(1)氣虛已久,中陽虛弱,肢體不溫,時時畏寒,或腹中冷痛,舌淡胖,苔潤滑,脈沉緩甚則沉遲無力者,加桂枝6克、干姜3克、灶心土60克(煎湯代水)。(2)中氣不足,脾失健運,濕停中焦,口淡苔膩,舌胖邊有齒痕,苔白膩水滑,脈濡緩者,加半夏10克、青皮6克、陳皮6克、草蔻3克。(3)脾胃虛弱,消化欠佳,食滯中阻,純補中氣不能化除積滯,當用香砂枳術(shù)丸。時時眩暈,勞動則重,面色無華,頭發(fā)干枯,指甲不榮,唇淡苔潤,心悸失眠,脈細弱無力,女子癸事色淡量少。2、方藥:八珍湯加減:黨參10克 黃芪12克 當歸10克 白芍15克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旱蓮草10克 女貞子10克 生牡蠣15克(先煎)(1)氣血虧虛偏于陽氣不足,肢體倦怠,形寒肢冷,舌淡,面色 白者,加肉桂3克、桂枝6克、干姜3克。(2)氣血雙虧,陰分不足,自覺手足心熱,口干舌燥,夜寐不安,脈細無力,加玄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3)氣血虛弱由于化源不足,益氣補血治其標,健脾和胃顧其本,方中加茯苓15克、白術(shù)6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4)因精少髓空而致氣血不足導致眩暈者,當加補益精髓藥物如紫河車10克(沖)、潼蒺藜10克、冬蟲夏草10克。 頭暈目?;蚣孀愀弁矗ニ彳?,耳鳴遺精,脈兩尺部無力。陰虛者舌光質(zhì)紅且干,五心煩熱,脈象細數(shù);陽虛者舌淡胖,脈沉遲,甚則虛微,腰膝酸冷,時時畏寒。滋陰潛陽,用杞菊地黃丸加減:枸杞子10克 菊花10克 女貞子10克 旱蓮草10克 沙蒺藜10克 芡實米10克 生地15克 熟地15克 茯苓15克 生牡蠣20克(先煎)溫補下元,用金匱腎氣丸加減:制附子6克(先煎半小時,去上沫) 肉桂3克 熟地15克 茯苓12克沙蒺藜10克 山藥15克 澤瀉10克(1)陰虛火旺,低熱盜汗,舌絳干瘦,脈細弦數(shù)有力,加知母10克、黃柏6克、炙鱉甲20克。(2)下元虛冷,陰邪乘之,水飲不化,時時上泛,仿真武湯義,前方去熟地,加干姜3克、土炒白術(shù)10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