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葉天士香巖先生在《三時伏氣外感篇》和《幼科要略》中都提出了“柴胡劫肝陰,葛根竭胃汁”的論點。由于葉氏是溫病學(xué)名家,對后世影響很大,尤以江南一帶為甚。葉氏此言,是在論治小兒暑癥中說的,對此歷來有不同的見解。如徐靈胎在該段的眉批云“古人治瘧,獨重柴胡,此老獨不用柴胡……歷古相傳之定法,敢于輕毀,即此一端,其立心不可問矣”。又在“柴胡劫肝陰”句下批注云: “ 此說何來? 此老終身與柴胡為仇, 何也? ! ”說明徐靈胎是不同意此說的。葉氏在《臨證指南醫(yī)案瘧癥》的一百七十多案中, 基本上沒有用柴、葛( 只有一例用柴胡梢) , 而比較多用者則為青蒿、鳥梅、花粉、草果、知母、黃芩、麥冬、半夏、姜汁、別甲等藥。徐氏在葉氏瘧疾醫(yī)案之后加具評語說:“ 古圣凡一病必有一方, 如瘧疾, 小柴胡湯, 主方也。癥象不同, 總以此方加減?;蛴袆e證, 則不用原方亦可。蓋不用柴胡湯而亦可愈者,固有此理。若以為瘧而斷不可用柴胡,則亂道矣……夫柴胡湯少陽經(jīng)之主方, 凡寒熱往來之證, 非此不可。而仲景用柴胡之處最多。傷寒論云, 凡傷寒之柴胡證有數(shù)論,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其推祟柴胡如此。乃此老偏與圣人相背,獨不用柴胡,譬之太陽證,獨不許用桂枝,陽明證獨不許用葛根,此必無知妄人,豈有老名醫(yī)而有此等理論者,真天下之怪事也!”徐靈胎對葉氏這一理論,抨擊甚烈,其中未免夾雜有崇古的偏見。其實,溫病學(xué)派,就是具有突破傷寒論之范疇而創(chuàng)立新見。故王孟英反駁徐氏之言曰:“柴、葛之弊二語,見林北海重刊張司農(nóng)《治暑全書》,葉氏引用,原非杜撰,洄溪(靈胎)妄評,殊欠考也。”對葉氏這兩句話的評價,我認為需耍結(jié)合臨床實踐來加以考慮。
葉氏此語,是針對小兒暑瘧的用藥而發(fā),且有糾偏之意,原非概論柴胡、葛根之性能。查柴胡氣味苦平?!侗窘?jīng)》謂用“主治心腹,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本草綱目》謂其“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luò)相火,及頭痛弦運,目昏赤痛障翳,耳聾鳴,諸瘧,及肥氣寒熱,婦人熱入血室,經(jīng)水不調(diào),小兒痘疹余熱,五疳羸熱。”柴胡有兩個不同的品種,一為北柴胡,一為銀柴胡,作用也有所差異,一般所說的柴胡,主要是指北柴胡而言。綜合各家本草所言柴胡的作用和功效、可歸納為四:(一)升舉陽氣,(二)退熱,尤其是往來寒熱;(三)舒肝解郁、調(diào)和腸胃;(四)調(diào)理月經(jīng)。據(jù)我個人的經(jīng)驗,柴胡是氣分之疏解藥,邪在氣分而未入營傷陰者可用,并宜配伍黃芩、白芍、甘草等為佳。若熱已傷營分,或肝陰不足,津液虧損,舌絳無津無苔者則忌用。暑瘧容易傷陰,這可能是葉氏提出“柴胡劫肝陰”之所本,亦是對當時之人濫用柴胡之警惕語,因為當時每有辨證未清,而亂用柴胡者。如寇宗奭曰:“柴胡《本經(jīng)》并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 凡此誤世甚多……若或無熱, 得此愈甚, 雖至死, 人亦不怨,目擊甚多。日華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茍無實熱,醫(yī)者執(zhí)而用之,不死何待?!”據(jù)此,可見當時有濫用柴胡之流弊。故葉氏在此二語之前說:“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參,或香薷葛根之屬。”繼而才曰:“不知柴胡劫肝陰,葛根竭胃汁。”這些語氣,都是糾偏之語也。
……
總之,葉氏對柴、葛的提法,雖不夠全面,主要是針對濫用柴、葛者進行糾偏而說的。惟因此而至后人不大敢使用,影響柴、葛二藥所能發(fā)揮應(yīng)有的療效,這點是葉天士始料所不及的吧??茏趭]指出:“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萬世之后,一所誤無窮,可不慎哉!”這些話,對科學(xué)工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REF:羅元愷.對“柴胡劫肝陰、葛根竭胃汁”的評議[J].湖北中醫(yī)雜志,1982 (01): 32 -3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