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味篇》源自《呂氏春秋》的第l4卷,
【原文】
湯得伊尹,祓(音弗)之于廟,爝(音決)以爟(音灌),釁以犧猳。明日設(shè)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對而為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音覺)者臊,草食者膻。惡臭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jì)。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diào)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dāng)?shù)。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音歡)之炙,雋(音卷)觸之翠,述蕩之挈(音萬),旄(音矛)象之約。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
魚之美者:洞庭之鳙(音撲),東海之鮞(音而),醴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藿(音貫)水之魚,名曰鰩(音搖),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游于東海。
菜之美者:昆侖之蕷;壽木之華;指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余瞀(音冒)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陽華之蕓;云夢之芹;具區(qū)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士英。
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照(音氈)鮪(音委)之醢(音海);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之卵。
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祭,南海之柜。
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侖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
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櫨焉;江浦之桔;云夢之柚;漢上石耳。
所以致之,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fēng)之乘。非先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強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則至味具。故審近所以知遠(yuǎn)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人之道要矣,豈越越多業(yè)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