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小生不一定都用小嗓
京劇小生使小嗓唱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為了表現(xiàn)青年人生理上的、性格上的特征, 傳統(tǒng)戲曲小生一行多是以聲調(diào)高亢為其歌唱特色。不僅京劇如此, 昆曲、秦腔、漢劇、川劇等也是這樣。
在京劇傳統(tǒng)劇目里, 小生又和旦角常在一起配戲。早年旦角都是男演員扮演, 為了模仿女聲, 所以用假嗓(即小嗓) 唱念。在旦角的影響下, 并且為了和老生區(qū)別開, 小生唱時也使假嗓了, 不過要比旦角寬, 有時摻用大嗓。
蕭長華老先生說: “在皮黃戲逐漸形成以及在它開始盛行的時候, 小生的唱腔中本有一種稱為‘龍調(diào)’的唱腔。這種腔是用寬嗓(指落音很寬) 唱的, 腔調(diào)比較接近老生的腔, 聲調(diào)異常高亢, 有些類似今天‘娃娃生’ 的唱法。這種‘龍調(diào)’, 多半用于武小生的角色, …… 文小生就不用‘龍調(diào)’??赡苁且驗橐憩F(xiàn)這些人物的儒雅、文靜, 所以就用尖嗓與寬嗓混合的唱法, 這和現(xiàn)在的小生唱法有些相似。”
【1932年勝利唱片】
梅蘭芳飾楊貴妃、 姜妙香飾裴力士
徐蘭沅京胡 、王少卿京二胡 、何斌奎司鼓
裴力士:(白)參見娘娘,大事不好了。
楊玉環(huán):(白)何事驚慌?
裴力士:(白)萬歲有旨,召娘娘即刻出宮,不許片刻停留。
楊玉環(huán):(白)為了何事呢?
裴力士:(白)適才萬歲駕幸花萼樓,與各位王爺吹彈歌舞,不想寧王要吹玉笛,遍尋不得,后來查得是娘娘派人取去,圣上聞奏沖沖大怒,又因今朝西閣之事,兩事歸一如同火上添油一般,傳旨奴卑急速護送娘娘出宮,不許停留,外面車輛都已備齊,就請娘娘即刻起身,奴卑也好前去復(fù)旨??!
楊玉環(huán):(白)哎呀,不好了!
[西皮搖板]實指望沐皇恩天長地久,萬歲爺??!
又誰知風(fēng)波起獨自飄流。
京劇武小生也使小嗓唱, 是從前代著名小生徐小香開始的。蕭長華老先生說: “老三慶班的徐小香先生, 擅演像周瑜這一類武小生角色。他認為‘龍調(diào)’的調(diào)門太高, 又要用寬嗓唱, 一般人的嗓子不容易頂?shù)米??!?/span> 所以他在演武小生的時候, 不再用‘龍調(diào)’, 也采用寬嗓、尖嗓結(jié)合的唱法。” 早年,京劇舞臺上只有“官中胡琴”(為全體演員通用) , 而且定的是“官中調(diào)門” ——正工調(diào)。使大嗓唱正工調(diào)的“龍調(diào)”不是一般小生能做得到的, 即便是勉強唱了出來, 也不會悅耳。改使小嗓, 就容易夠上調(diào)門了。此后一百多年間, 不論文、武小生, 一概都使小嗓唱了。我曾扮演過的大約一百四十出戲里的小生角色, 絕大部分都是封建剝削階級的書生、官吏, 踱著方步, 搖著扇子, 文縐縐,酸溜溜, 因此使小嗓唱還是協(xié)調(diào)的。
過去京劇小生使小嗓唱, 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古代人物、適應(yīng)演出條件逐步形成的,今天我們的現(xiàn)代戲, 表現(xiàn)的是新時代的新人物, 那些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的勞動人民, 那些讓敵人喪膽的戰(zhàn)斗英雄, 再用小嗓來唱, 無論如何是不合適的了。
不要說演現(xiàn)代戲, 就是在過去我們演過的時裝戲里, 也遇到過這問題。記得1915年, 我和梅蘭芳同志排演時裝新戲《一縷麻》時, 我的老師朱素云先生飾傻姑爺, 唱的時侯就使大嗓。他說: “既然穿的是時裝,說的是普通話, 要是再使小嗓唱, 可就不相稱了?!?/span>
今天, 如何塑造現(xiàn)代青年的形象, 刻劃人物的性格, 可以采用的手段很多。倘若死抱著“我是小生”, 還繼續(xù)唱小嗓, 豈不是費力不討好, 我的意見是: 京劇演現(xiàn)代戲, 原工小生的演員, 使小嗓的唱法, 必須改變。還有人問, 反派小生角色, 可不可以唱小嗓。我看, 除了演的是話劇《日出》里胡四那類的角色外, 都不必唱小嗓。因為反派角色, 主要演得叫人恨才行, 張嘴一唱觀眾就笑, 舞臺效果也要受影響的。
至于老戲中的小生怎么唱, 我的意見是目前不妨大嗓小嗓都用, 可根據(jù)具體的戲、具體的角色來選擇。例如: 老戲《十三妹》的安公子, 唱小嗓就比唱大嗓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岳家莊》的岳云, 也可仍用小嗓; 而《借趙云》的趙云, 《鎮(zhèn)潭州》的楊再興,就可以改唱大嗓。唱小嗓, 聲音也一定要力求寬亮剛勁。又窄又尖, 唱什么也不恰當(dāng)。
戲劇報 1964-0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