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特殊的身份,是秦二世胡亥沒有對他下手的關(guān)鍵。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嬴政的第十八子,他之所以能成為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完全是占了古代通訊手段落后的便宜。
秦始皇最后一次東巡時,架不住胡亥的哀求,便同意讓他隨行,結(jié)果走到沙丘后,秦始皇卻意外病逝。
由于秦始皇死得突然,再加上當時正在巡幸途中,因此這就給胡亥矯詔繼位創(chuàng)造了條件。
之后,胡亥會同宦官趙高,以及丞相李斯,三人密謀矯詔,將秦始皇召公子扶蘇回來主持大局的詔書,篡改為任胡亥為太子,由他接替皇位。
不僅如此,趙高由于擔心將來會受到報復,又攛掇胡亥以秦始皇的口吻,下詔逼迫公子扶蘇以及大將蒙恬自盡。
最終,胡亥成功繼位,而在他繼位后,趙高又提議,為了避免有人站出來爭奪皇位,本著永絕后患的原則,不如將秦始皇的兒女,也就是胡亥的兄弟姐妹殺掉。
趙高的這個提議,讓本就心虛的胡亥深以為然,于是,他一聲令下,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兒子先后被殺,另外,還有十幾個公主也死在了胡亥的刀下。
不過,在當時如此腥風血雨的環(huán)境下,有一個人卻逃過了一劫,不僅沒有被殺,并且還在后來,成為了秦朝的第三任國君。
這個沒有被胡亥殺掉的人,就是秦三世子嬰。
按常理來說,胡亥對他的兄弟姐妹祭起屠刀,主要還是為了防止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但為何公子扶蘇的子嗣子嬰?yún)s沒有死在胡亥刀下呢?
要說胡亥善心大發(fā)肯定是不可能的,他為了皇位,都能對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下狠手,沒有理由會對子嬰良心發(fā)現(xiàn)。
并且尤為奇怪的是,對于胡亥不殺子嬰,包括趙高和李斯這二人,也并沒有什么反對意見,甚至在后來,趙高不僅在眾人面前稱贊子嬰,還將子嬰推上了皇位。
那么,子嬰為何能做到讓胡亥、趙高以及李斯這三個野心家,對他的存在不認為是一個威脅的呢?
實際上,子嬰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和他的身份有很大關(guān)系。
子嬰真實的身份,并不是公子扶蘇的兒子。
史料中關(guān)于子嬰早期的生平和事跡記載得很少,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登場,還是在胡亥繼位之后的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九月,胡亥手持所謂的“傳位詔書”繼位,是為秦二世,在他登基時,他的長兄公子扶蘇早已自盡,而大將蒙恬此刻則正關(guān)在陽周(陜西子長)的監(jiān)獄里。
繼位之后,胡亥為了避免皇位受到威脅,聽從了趙高的建議,隨即展開了對自己兄弟姐妹的屠戳。
據(jù)記載,僅在繼位一個月內(nèi),他就下令將自己的十二個兄弟處死,罪名是“有反意”。
這還不算完,之后不久,他又派人將六個兄弟以及十個姐妹押到杜郵(今陜西咸陽東),在這里,他命人用巨大的石碾,活生生的將自己的十幾個兄弟姐妹全部碾死。
另外,對于像公子將閭這樣幾個性格沉穩(wěn)的兄弟,胡亥一時半會找不到殺他們的罪名,但即便是無法給他們定罪,也照樣沒耽誤胡亥將他們殺害。
據(jù)記載,當時公子將閭曾質(zhì)問前來對他行刑的使者,說自己沒有罪為何還要殺他?使者則來了一句“奉命行事”,這句話導致公子將閭等人無比絕望,最終相擁自刎而死。
而死得最壯烈的則是公子高,當他看到胡亥一個接一個地殺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后,知道自己必定在劫難逃,于是,他主動向胡亥上書求死,條件就是希望胡亥能放過他的家人。
最終,胡亥答應了他的要求,公子高也淡然赴死。
除了逼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外,胡亥對于那些不聽話和質(zhì)疑自己權(quán)威的大臣同樣也沒有放過,比如蒙恬和蒙毅兄弟,最終是在胡亥的逼迫下含冤自盡。
另外還有右丞相馮去疾以及將軍馮劫,同樣也落了個自刎而死的下場。
而在胡亥大肆誅殺宗室以及大臣的時候,子嬰登場了,他不僅沒有被胡亥的濫殺嚇到,反而找了個機會對胡亥進行直言勸諫。
子嬰諫曰:“趙王遷殺李牧而用顏聚,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后勝,卒皆亡國。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陛下欲一旦棄去之。誅殺忠臣而立無節(jié)行之人,是內(nèi)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離也!”---《史記··秦本紀》
這是子嬰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登場,也是他第一次在歷史上留下記載,不過,這段記載卻引發(fā)了后世一個巨大的謎案。
在這段記載中,對于子嬰的身份介紹,用了四個字,即“二世兄子”,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說,子嬰是胡亥兄長的兒子,換句話說,子嬰是胡亥的侄子。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導致后世普遍認為,胡亥是扶蘇之子。
按理說,《史記》中的記載一般不會有錯,但同樣是《史記》,在《李斯列傳》中的另一段記載,卻明顯和這個有沖突。
胡亥當上皇帝后,大肆寵信趙高,導致趙高把持朝政,但由于趙高陷害忠良,造成天怒人怨,最終引發(fā)了各地起義。
起義軍四起的消息被胡亥得知后,胡亥前去質(zhì)問趙高,讓趙高十分害怕,擔心胡亥有一天會殺了他,于是他便密謀除掉胡亥。
最終,趙高指使女婿閻樂逼殺了已經(jīng)成為成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胡亥。
而在胡亥死后,趙高本想自立,結(jié)果朝臣不答應,趙高也知道自己在無人支持的情況下當不上皇帝,于是退而求其次,將子嬰推上了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段記載中,子嬰的身份變?yōu)榱恕笆蓟实堋薄?/p>
“乃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史記.李斯列傳》
所謂“始皇弟”,意思很明顯,就是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按這個輩分來算的話,那么子嬰就是胡亥的叔叔。
同樣是子嬰,身份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這個變化,就是秦二世胡亥不殺子嬰的重要原因。
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子嬰真的是扶蘇兒子的話,那么胡亥就沒有理由不對他下手。
胡亥之所以會殺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胡亥心虛。
而胡亥心虛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登基繼位的過程和手段,十分的不光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中有鬼。
不僅如此,在他登基之后,朝臣和宗室也有人對傳位一事有所質(zhì)疑,加上胡亥本身也沒有什么軍功和功績,因此,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不服氣他的人比比皆是。
在這種情況下,胡亥這個皇帝自然當?shù)牟惶崳谑撬拖蜈w高尋求解決辦法。
趙高就胡亥的這個問題給出的辦法,可謂是深得胡亥之心,他認為,眾公子(指秦始皇兒子)本身都比胡亥年長,威望和能力也在胡亥之上,如今又對胡亥有所懷疑,早晚是個禍患。
并且,朝中的大臣又都是秦始皇的舊臣,大部分都有功勞傍身,所以就會輕視剛繼位不久的胡亥。
所以,趙高提出,要胡亥“滅大臣而遠骨肉”,只有這樣,方能威服天下。
“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史記·李斯列傳》
于是,胡亥聽話照做,秦始皇的兒子和女兒們,也因此遭殃,而通過這件事就足以說明,胡亥不惜的殘害手足,主要還是為了穩(wěn)固自身地位。
所以可以換句話說就是,只要對胡亥能造成威脅的,都是他要殺的對象。
但問題是,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胡亥那是必然要殺他才對的,畢竟扶蘇都被殺了,胡亥總不能留著他兒子將來報仇吧。
正所謂斬草要除根,胡亥肯定明白這個道理。
而子嬰?yún)s逃過了一劫,這就說明,他的存在對胡亥造不成威脅,并且,趙高對于胡亥不殺子嬰,也沒有表示出反對意見。
按照趙高的老奸巨猾,他更沒有理由留下扶蘇之子。
所以,這就說明,子嬰并非是扶蘇的兒子,同時他的存在,對胡亥和趙高構(gòu)成不了威脅,因此才會逃過一劫。
另外,還有兩個證據(jù)能證明子嬰并非扶蘇之子。
第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子嬰首次登場,他當時是對胡亥進行了勸諫,并引用趙王殺名將李牧、齊王殺忠臣等事跡,來規(guī)勸胡亥不要濫殺無辜。
他對胡亥的勸諫,完全不像一個侄子對叔叔說的話,更不像一個當時處境危急,已經(jīng)自顧不暇之人說的話。
如果他真的是扶蘇之子,在父親被殺不久的當時,怎么敢如此“大膽”批評胡亥呢?
就算他有與常人不同的勇氣,敢去直言勸諫,但如果他真是扶蘇之子,胡亥聽完這些話,必然會當場大怒將他拉出去砍了。
但子嬰說完這些話后,依舊活得好好地,并沒有被殺掉。
此外另一個證據(jù),就是子嬰的年齡,根據(jù)史料中所透露出的信息來看,他不符合扶蘇之子、胡亥侄子的這個身份。
胡亥死后,趙高推舉子嬰為秦王,但子嬰擔心趙高會加害于他,因此便開始找人謀劃如何殺掉趙高。
而史料中記載,與子嬰一起謀劃此事的人中,有兩個人是子嬰的兒子。
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能參與謀劃除掉趙高這種大事,說明子嬰的兒子最起碼不是個黃口小兒,按照古代十五歲成年來說,子嬰的兒子在當時至少得有十五歲才對。
但問題是,如果子嬰真的是扶蘇之子的話,那他不應該在當時有這么大的兒子。
為什么呢?眾所周知,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死于公元前210年,一共活了50歲,在他死后的第三年,子嬰殺了趙高。
按照秦始皇十五歲就生下扶蘇,那么扶蘇如果活到趙高被殺,就應該是38歲左右。
同樣的道理,如果扶蘇也是十五歲生下了子嬰,那么到趙高被除掉那年,子嬰應該是在23歲上下這個年齡。
再來說子嬰,他要是也同樣十五歲時生子,并且還生了雙胞胎,那么他的兩個兒子,當時應該在8歲左右。
讓子嬰和兩個八歲左右的孩子商議除掉趙高這樣的大事,顯然不合常理也不現(xiàn)實。
因此,憑子嬰年齡這個證據(jù),再加上他對胡亥的直言勸諫,就充分說明了他不應該是扶蘇的兒子。
那么,子嬰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要想知道子嬰的真實身份,需要理清關(guān)于他的幾個線索。
第一個能確認的線索,就是不會給胡亥造成皇位競爭的壓力,這也是子嬰不被其殺掉的關(guān)鍵因素。
第二個線索,則是年齡合適,因為史料中記載了子嬰在未被趙高擁立為秦王之前,不少人評價他為“素有賢名”。
要是太年輕,他也沒有時間讓自己得到朝臣和百姓的認可。
第三個線索,則是他有兩個已經(jīng)成年的兒子。
而排除了他是扶蘇之子的可能后,再結(jié)合《李斯列傳》中稱呼子嬰為“始皇弟”這個記載,那么符合上述線索的,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
不過,這里同樣有個問題,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滿足不了上述線索。
史料記載,秦始皇嬴政一共有三個弟弟,一個是長安君成蟜,成蟜是嬴政同父之弟,兩人均為秦異人的兒子。
秦始皇的另外兩個弟弟,則是他的生母趙姬與嫪毐所生。
但是,成蟜早在公元前239年投降了趙國,并被趙悼襄王趙偃封于饒地,因此,他不具備能勸諫子嬰,并被立為秦王的條件。
而秦始皇的另外兩個弟弟,也就是趙姬和嫪毐所生的兒子,在出生不久便被秦始皇摔死,所以也不可能在后來出現(xiàn)。
將這三人排除后,那子嬰的身份,也并非是秦始皇的弟弟。
既不是秦始皇的弟弟,又需要滿足上述幾個線索,那子嬰究竟是誰呢?其實最接近真相的可能,在《李斯列傳》中就已經(jīng)揭示過。
《李斯列傳》中關(guān)于子嬰的介紹,用了一句“乃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這個“始皇弟子嬰”,也可以看做是“始皇弟子,嬰”。
意思就是說,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也就是胡亥的堂兄。
而再結(jié)合秦始皇三個弟弟各自的結(jié)局來看,子嬰身份最大的可能性,即他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兒子。
也只有這樣,子嬰才不會對胡亥造成皇位競爭的壓力,畢竟他不是秦始皇的兒子。
并且,假設(shè)子嬰是成蟜之子的話,那么其他幾個條件,如年齡合適、有時間打造賢名,以及有兩個已經(jīng)成年兒子等,才會一一對應。
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結(jié)論,胡亥之所以會在幾乎殺光兄弟姐妹的情況下,沒有殺掉子嬰的原因是因為子嬰不是秦始皇之子,對胡亥構(gòu)不成威脅,而結(jié)合相關(guān)史料和證據(jù),子嬰最有可能是胡亥的堂兄,也就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兒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