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
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烏紗帽”象征著“官位”,說某人當官了,就是戴上了烏紗帽了,說某人官位丟了,就是被摘掉了烏紗帽。當然,用烏紗帽來形容現(xiàn)在的干部顯然是不妥當了。
烏紗帽是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是封建社會當官人的別稱。但有這個稱號的時間還真不是很長。
烏紗帽原本是民間的一種便帽,正式作為“官服”則始于隋朝,興盛于唐朝,到宋朝時加上了“雙翅”,明朝以后,戴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做官的代名詞。
也就是說,在580年前,不論當官也好,平民百姓也好,都可以戴烏紗帽。
在這之前,真正顯貴的并不是烏紗帽,而是白紗帽。因為白紗帽只有皇帝才能戴。
南朝宋末年,宮廷政變叛將蕭道成頭上就戴了一頂白紗帽,蕭道成就是后來的齊高帝。當時白紗帽又叫高頂帽,即使皇太子也只能在自己屋里戴,因為他是未來的君主,而在皇帝面前他只能戴烏紗帽。
“烏紗帽”“走”進宮廷。源自東晉,但并不是官位的象征。東晉成帝時,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都戴一種用黑紗制成的帽子。南朝宋明帝時期,王休仁對這種帽子做了改進。
亦說,烏紗帽是王休仁的發(fā)明。有這么一則軼事。
據(jù)說南朝劉宋的王休仁為了趕時髦,想做頂和別人不一樣的帽子來戴戴。他將一塊黑色的紗布,將四邊抽扎起,中國第一頂烏紗帽于是誕生(后來證實,這個傳說不實。考古人員居然在馬王堆三號墓,找到一頂狀似泳帽的烏紗帽。馬王堆是西漢初年墓葬,這說明,在王休仁之前,烏紗帽至少在社會上流行了幾百年,說他改進了烏紗帽的說法可能是正確的。)
王休仁戴著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時候,果引起人們的興趣與討論。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簡單,式樣大方,所以后來有不少人仿制著戴。
隋朝的楊堅,也喜愛用這種烏紗小帽。不過因為楊堅是皇帝,戴起來意義不同,上行下效的結(jié)果,朝廷、民間頓時“黑成一片”,萬頭攢動,有如黑海。
隋文帝楊堅
改進后的烏紗帽在當時很流行,官員百姓都喜歡戴。當時的“烏紗帽”顏色樣式都不固定,全看個人喜好。
直到隋唐時期,烏紗帽仍然作為人們常服的帽子。
據(jù)《中華古今注》記載:唐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書說:“自古以來,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span>
但是,為了適應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隋朝用烏紗帽上的玉飾來顯示官職的大?。ㄋ宄脼跫喢鄙系挠耧椘范嗌亠@示官職大小:一品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裝飾玉塊了。)
宋朝初年,為防止議事期間朝臣交頭接耳,趙匡胤想了一個辦法,下詔書改變?yōu)跫喢钡臉邮剑涸跒跫喢钡膬蛇吀骷右粋€翅,這樣只要腦袋一動,軟翅就忽悠忽悠顫動,皇上居高臨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烏紗帽上裝飾不同的花紋,以區(qū)別官位的高低。
明朝官員朝服造型
這種烏紗帽其實叫幞頭,是方形的,上面有一折,幞頭后背的左右兩側(cè)各伸出一只腳,用鐵絲或者竹篾為骨,后來慢慢把腳加長。
這種幞頭貌似莊嚴,其實在官員群聚的朝廷,甚為不便。至于地位比較低下的公差都戴交腳幞頭,樂官則戴年耳幞頭、銀葉弓腳幞頭等。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烏紗帽的命運有了關鍵性突破。
由于官員們特別愛戴烏紗帽,朝廷遂正式將它列為王公百官上朝及處理公務的必要配備。并下了規(guī)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span>
并規(guī)范其制作的樣子為:以藤絲或麻編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紗。呈前高后低式,兩側(cè)各插一翅。
從此,烏紗帽成了封建社會朝廷官員的特有標志。
到了清代,官員的烏紗帽被換成了紅纓帽,紅纓帽是清代的禮帽。帽頂披紅纓。冬春用暖帽,以緞為頂,以呢、絨或皮為檐;夏秋用涼帽,也叫緯帽,無檐,用紗或竹絲做胎。清代“花翎”也分兩種,一是藍翎,一是花翎。
雖然自清朝起,官員不再戴烏紗帽,但至今人們?nèi)粤晳T地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志。
這就是烏紗帽成為官位別稱的前前后后。
【作者簡介】許平,江蘇靖江人。曾從軍20年。愛讀書、愛思考、愛生活。曾在國家、省、市報刊發(fā)表各類文章百余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