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青少年;健康;家庭
論文摘要: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家庭教育存在三個誤區(qū):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對孩子進行智的教育;家長言傳多于身教;對孩子物質(zhì)要求的滿足超過對孩子精神需求的關注。應該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即發(fā)揮家長良好的榜樣作用、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的作用和良好的家庭氛圍的作用。
實現(xiàn)復興,建設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需要千千萬萬、各行各業(y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靠教育,所以人們更重視教育問題,家長更希望孩子成才。
一、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1.心理健康是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近幾年來,心界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的觀點: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智商影響只占20%,而情商因素則占80%,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將成為21世紀衡量一個人素質(zhì)的首要因素。智商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指標,用來比較人的聰明程度。情商指人認識、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身情感的能力,主要包括認識自身情緒、自身情緒、自我激勵能力、認知他人情緒及人際關系管理五個方面。情商教育注重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樂觀進取的性格等對人的影響。情商教育讓青少年學會情緒管理,學會為人處世,讓他們更加快樂、自信、受歡迎、有愛心和意志力,學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情商是人心理健康標準的重要內(nèi)容,心理健康是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1)現(xiàn)實地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這是指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現(xiàn)實地接受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與自己的實際情況越相符,就越有利于適應,表明其心理處于正常健康的狀態(tài)。
(2)對現(xiàn)實合乎常理地認識與反應,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觀念與行為,情緒反應適度。所謂合乎常理地認識客觀現(xiàn)實,是指對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識性東西的認識不要悖于常理。心理健康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合乎常理的,適度的,該大喜則大喜,該小慍則小慍。
(3)對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機制。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將由于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緊張情緒消除掉,從而表現(xiàn)出對挫折有較好的耐受力。
(4)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規(guī)。社會對各種角色有相應的要求或規(guī)范。個體的行為與其充當?shù)慕巧囊?guī)范基本一致,是其心理處在健康正常狀態(tài)的表現(xiàn)。
(5)正常健康的交往。能夠以正常的方式與周圍的人交往,沒有諸如社交恐懼癥和極端的自我中心之類不正常的交往行為。
(6)統(tǒng)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續(xù)性。健康的人格是統(tǒng)一的,因此它表現(xiàn)出一貫性與統(tǒng)一性。
二、當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照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意義深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要素。
然而當前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
1.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對孩子進行智的教育
家長很舍得教育。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上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除了正常在校學習之外,家長還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以后就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為人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在他們看來,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這樣做完全忽視了孩子愛玩的天性,使孩子覺得學習不快樂,生活沒意思,容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和對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離家庭,引發(fā)一系列社會問題。
2.家長言傳多于身教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教不斷,整天對孩子嘮叨做人的大道理,講得頭頭是道,不厭其煩。而他們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卻按不同的原則處理問題。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經(jīng)常使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會。
3.對孩子物質(zhì)要求的滿足超過對孩子精神需求的關注
家長普遍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對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家長大都有求必應。如果孩子學習進步,成績提高了,家長更樂于滿足孩子的要求。而當孩子情緒低落時,家長很少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和負面情緒,多表現(xiàn)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亂想,好好學習,否則會影響成績。雖然豐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關心和愛護,覺得孤獨無助。在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商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家長只重視青少年身體的健康、知識的進步,嚴重忽視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長,忽視了要教給孩子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合作,如何為人處世……而這些才是讓青少年受益終生的。
三、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長在與子女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環(huán)境氛圍,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子女施以影響的活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他們的個性、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良好的榜樣作用
家長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起關鍵作用。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毙睦韺W家班杜拉曾做過攻擊反應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傾向于模仿成人動作。這一實驗向人們證明了榜樣行為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一言一行,甚至神態(tài)表情,動作細節(jié),無不對青少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示范行為會起到重要的榜樣作用。
2.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的作用
(1)教養(yǎng)方式一般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溺愛型。家長以孩子為中心,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造就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溺愛使孩子自私,任性,驕橫,自我中心,缺乏責任心,不懂得尊重、關心和感謝。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庭,走向社會,會處處碰壁,無所適從。家長的愛恰恰害了孩子。
第二種,專斷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嚴格苛刻,粗暴生硬,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辦事。家長的簡單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或唯唯諾諾,或冷漠麻木,或無所畏懼,很難與別人友好相處,使孩子身心都受到嚴重傷害。
第三種,放任型。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家長對孩子不關心,使孩子冷漠、自私,不懂愛和關心,行為放縱,沒有責任感和同情心。這樣的孩子一旦受外界刺激,容易產(chǎn)生偏激行為,導致違法犯罪。
第四種,型。家長對孩子關心、尊重、理解、信任,愛而不慣,嚴而不苛。對孩子多鼓勵和引導。家長的關心和尊重使孩子真誠、自信、自尊,積極進取,有責任感,人際關系融洽,社會適應良好。顯然四種教養(yǎng)方式中只有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最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家長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人格特征形成及其對生活事件應對方式都有重要影響。家長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使孩子情緒穩(wěn)定,輕松興奮,自信開朗,能促進青少年人格特征健康發(fā)展和形成,使青少年形成解決問題、求助的積極應對方式。不良的家長教養(yǎng)方式讓
孩子或自我中心、驕橫任性,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或自私自利、冷漠無情,人際關系差,適應能力差,主觀幸福感缺失,導致青少年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使青少年形成自責、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極應對方式。
(2)家長要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身體的健康,智力的培養(yǎng),更要關注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父母要關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這些都有助于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如何關心幫助他人,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會很好地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為孩子的日后成功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礎。
3.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作用
家庭氛圍主要指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所形成的氣氛。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這里只討論夫妻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時刻感染著孩子,夫妻關系是否融洽對孩子成長有重大意義。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樂園。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為了他們的快樂成長和一生幸福,父母應保持和諧的夫妻關系,這是家庭氛圍良好的基礎。夫妻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給孩子創(chuàng)造充滿愛的家庭環(huán)境,使孩子在愛的撫慰下健康快樂成長。夫妻間有矛盾分歧,應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即使夫妻離異,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要讓孩子感到父母仍然愛著自己。在愛的氛圍中長大,孩子也懂得了愛,學會了愛,變得活潑開朗,積極向上,豁達大度,善解人意。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擔負著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青少年健康成長有賴于國家和社會的關心與愛護,更離不開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與滋養(yǎng)。
?
參考文獻:
[1]王楠.現(xiàn)代青少年親子關系產(chǎn)生沖突的原因及解決策略[J].時代教育,2009(1).
[2]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俄大學生價值取向?qū)Ρ妊芯俊闭n題組.中俄大學生價值取向?qū)Ρ日{(diào)研報告[J].中國青年研究,2008(12).
[3]南懷瑾選集:第10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鄭維廉.青少年心理咨詢手冊[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張改葉.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人格特征、應付方式的影響[J].新鄉(xiāng)院學報,200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