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jì)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 易舜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代代相傳,這是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畫家王振鵬繪《伯牙鼓琴圖》,圖中鼓琴者為伯牙,傾聽者為子期。(資料圖片)
陳洪綬、華嵒的《西園雅集圖》中,一位高士正在石上題字,另一位高士在旁觀看,小童捧硯臺側(cè)立。易舜 攝
乾隆皇帝與董邦達(dá)合作完成的《唐宋人梅花詩意圖》,描繪了從南朝至宋代的九位詩人與梅花有關(guān)的場景,這一段描繪的是杜甫“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的場景。(資料圖片)
國慶假期,許多游客走進(jìn)故宮看展覽、賞文化。文華殿書畫館正在展出“林下風(fēng)雅——故宮博物院藏歷代人物畫特展(第二期)”,所謂“林下風(fēng)雅”指的是幽居林泉的高士充滿雅趣的生活。他們以一種藝術(shù)的精神裝點每個平常的日子,我們從該展中選出了幾幅畫,講述其包含的故事與文化內(nèi)涵。
古琴訴心聲
直到今天,我們稱贊一個人有多方面的才藝時,仍喜歡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琴排第一。古人說琴,特指古琴。士大夫愛琴,不僅因為琴聲優(yōu)美,也因為琴德高遠(yuǎn),而圍繞琴生發(fā)出的許多故事,更增添了琴的文化內(nèi)涵。
關(guān)于琴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談傳頌千年。林下風(fēng)雅展覽中有一幅元代畫家王振鵬的《伯牙鼓琴圖》,是策展人重點推介的展品之一。畫面十分簡潔,俞伯牙、鐘子期對坐石上,伯牙專注奏琴,子期低頭認(rèn)真聽琴,雙手交叉在膝上。無須多語,琴聲已將一切訴說。一首琴曲,由不同的人演奏可以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風(fēng)格,譬如《酒狂》一曲演奏出的效果,有的如狂士大口飲酒后的無拘無束,有的如不勝酒量之人抿了一口酒后意緒有些飄忽。琴曲使演奏者有相當(dāng)大的發(fā)揮空間,故而琴也成了士大夫表現(xiàn)自己個性的一種方式。
說到表現(xiàn)個性,就不能不提到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林下風(fēng)雅展覽中有不止一幅描繪竹林七賢的畫作,署名為北宋李公麟但實際上是明人所作的《竹林七賢圖》,分段呈現(xiàn)竹林七賢的風(fēng)采:手不釋卷的山濤、袒背側(cè)坐的王戎、撫琴遠(yuǎn)望的嵇康、與酒為伴的劉伶、低頭沉思的向秀、善彈琵琶的阮咸,而阮咸的叔叔阮籍則躺在席具上,架著腿看著一幅長卷,放浪形骸,任性自然。
竹林七賢中與琴的緣分最深者是嵇康。對嵇康來說,琴與音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乃至生命即將終了,也要與琴相伴。
據(jù)說嵇康曾去洛陽西邊游賞,夜來住在華陽亭,嵇康引琴而奏,忽聽到一陣敲門聲,一位不言姓名、只說自己是古人的客人被嵇康迎了進(jìn)來,兩人談?wù)撘袈?,興之所至,客人索過琴來,自彈一曲,聲調(diào)絕倫,這曲子名叫《廣陵散》。客人教會嵇康彈奏《廣陵散》后,囑咐他不得外傳,遂起身而去。
我們不知道在此之后過了多久,嵇康因出面為被誣告的朋友辯解而惹禍上身,素來與他不睦的鐘會乘機(jī)進(jìn)讒言,竟致嵇康于死地。在行刑那天,三千太學(xué)生聚集在刑場前,要求任命嵇康為太學(xué)的老師,這要求自然遭到了拒絕。面對死亡,嵇康神色不改,在生命即將終了時,他要求最后彈一次琴,他說:“昔袁孝尼嘗從吾學(xué)《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不過,我們今天還能聽到《廣陵散》,可是其中的傳承細(xì)節(jié)我們不得而知,十五世紀(jì)它出現(xiàn)在朱權(quán)所編的《神奇秘譜》中,此后它又一度絕響,1954年古琴家管平湖按《神奇秘譜》的記載復(fù)原了此曲?!稄V陵散》之不絕,或許在于人們同情于嵇康的遭遇,感佩于嵇康的人格魅力,人逝曲猶存,代代永傳承。
竹林七賢作為一個繪畫上的題材,在六朝時即已相當(dāng)流行,今南京博物院收藏有1960年南京西善橋一座東晉墓出土的竹林七賢磚畫,有意思的是,七賢之外又加上了一個榮啟期的形象,他在高高的竹林中奏琴,榮啟期是與孔子同時代的人,孔子是在游泰山時遇見榮啟期的,他衣不蔽體,彈琴自樂。將榮啟期與竹林七賢同繪在一起,也有表達(dá)傳承的意味。
雅集在西園
林下風(fēng)雅展覽中,還有一幅明人謝彬、諸升所繪《竹林七賢圖》,畫面由弈棋、題壁、步溪三組人物組成,講解詞提示觀眾這幅畫雖然聲稱畫的是魏晉的竹林七賢,卻與《西園雅集圖》中某些情節(jié)吻合,“說明這類以傳達(dá)高尚人文思想為主旨的經(jīng)典'高士圖’在明清一些民間畫師筆下,已衍變?yōu)槊麑嵨幢叵喾耐ㄋ兹宋锂嫛薄?/p>
那么,西園雅集又是怎么回事?我們不妨首先來看展覽中一幅明代畫家陳洪綬、清代畫家華嵒接力完成的《西園雅集圖》。陳洪綬是晚明極具個人風(fēng)格的畫家,這幅長卷剛剛開了個頭,陳洪綬就因為目眩手抖無法再畫下去,七十余年后華嵒補筆完成,他完成的篇幅達(dá)五分之四多。
長卷描繪了四組人物,各組人物之間以樹石分開,第一組是陳洪綬完成的部分,奇峻的山石之間,兩位高士對坐,一人正彈奏一把有弦的樂器,也許是阮,一人側(cè)耳傾聽;從第二組開始,就是華嵒完成的部分了,第二組五位高士或坐或立在一張大條案周圍,居中一人持筆蘸墨,將要在鋪開的宣紙上作畫;第三組四位高士也或坐或立在一張大條案周圍,背對畫面的一位高士坐在樹藤編織的椅子上,微微向前傾,手執(zhí)毛筆寫字;第四組兩位高士在一塊巨石前,其中一位正在石上寫字,旁有小童捧硯。
文人雅集少不了書畫,書畫家將文人寫書作畫的場景繪入自己的書畫作品中,自是一番樂趣。觀眾看陳洪綬、華嵒的這幅《西園雅集圖》會感到有點“怪”,樹木、石頭、人物的臉龐、衣飾都有些變形和夸張,這正是陳洪綬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明清兩代有不少鼎鼎大名的畫家都畫過西園雅集這個題材。西園雅集的故事產(chǎn)生自北宋,據(jù)說宋代畫家李公麟有一幅《西園雅集圖》,可惜今已不存,倒是傳為宋代書法家米芾為此圖作的記留了下來,雖然其來歷也很成疑問。米芾的記介紹了李公麟畫中都畫了哪些高士,他們的形象是怎樣的。李公麟一共畫了十六位高士,分成五組:第一組以正“捉筆而書”的蘇軾為中心,圍觀的有王詵、蘇轍、蔡肇、李之儀;第二組以正在畫陶淵明事跡的《歸去來圖》的李公麟為中心,圍觀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鄭靖老;第三組秦觀聽道士陳景元彈阮;第四組王欽臣看米芾題石;第五組劉涇聽圓通大師說法。
一場雅集,聚集了十六位高士,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這樣的大家,西園雅集的陣容可謂空前絕后,而實際上這場雅集也許根本沒有發(fā)生過,而西園究竟在哪里也并不清楚,有人認(rèn)為西園是王詵的園林,也有人認(rèn)為西園不過是一個泛稱。這十六位高士,雖然互有交誼,卻未曾同聚一堂,因此西園雅集是一個美麗的夢,是一個令人神往的生活理想。在這個夢中雅士與雅事聚在一起,由于這個夢實在太美好,引動后世文人紛紛效法,縱然沒有他們的才情,也可品詩作畫、獨抒性靈,延續(xù)這美好的夢。
梅花數(shù)點香
在中國古代描繪高士形象與生活的畫卷中,高士總是以大自然為背景,有時高士的形象只如米粒大,而山水卻鋪滿了整個畫面,這時山水不只是自然的山水,更是傾注了高士情志的山水,一草一木本是循著自然的法則生滅,而高士卻從中見到了自己、見到了蒼生、見到了天地,由此形成的意象傳之久遠(yuǎn),以致今天我們提到一朵梅花或是一棵竹子時,會自然聯(lián)想起許多內(nèi)容。
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是高士最鐘情的植物之一。林下風(fēng)雅展覽中,有一幅清代畫家蕭晨所繪《林逋探梅圖》,畫的是北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高士林逋的故事,畫面中心有一株蒼勁的梅花樹,枝上梅花含苞待放,樹前持杖的人就是林逋,旁有仆童正在鋪展席具,席旁放置書卷,向遠(yuǎn)處望去有一條小溪,溪上架橋,橋上有一仆童手捧古琴向林逋走來,再向遠(yuǎn)處望去是一片空寂的山水。
據(jù)史書記載,林逋性格恬淡好古,安貧樂道,他早年曾游歷于江淮之間,后來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杭州,隱居在西湖孤山上。西湖今天已在杭州的市中心,那時西湖還在城外,孤山也頗為荒涼。林逋隱居孤山,二十多年未入杭城。他無妻無子,一個人的隱居生活難道不寂寞嗎?林逋有他最喜愛的詩、梅、鶴相伴,有一個完整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并不感到寂寞。林逋寫詩,每成一首就將稿子毀去,友人覺得可惜,問他何不保存下來傳之后世,林逋答道:“吾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后世乎!”但好事者卻往往偷偷記下他的詩,這樣竟也留下了不少林逋的詩作。我們當(dāng)感謝這好事者,否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樣詠梅的名句就要永沉?xí)r間之海。
愛梅者豈止林逋一人?林下風(fēng)雅展中有一幅《唐宋人梅花詩意圖》,作者卻非尋常畫家,系乾隆皇帝與董邦達(dá)合作完成。乾隆把養(yǎng)心殿中的一個小空間命名為“梅塢”,可見其對梅的喜愛與推崇。這幅畫卷分為九段,依次描繪了從南朝至宋代的九位詩人探梅、觀梅、詠梅詩意,分別是南朝的何遜,唐朝的宋璟、杜甫,宋朝的林逋、黃庭堅、蘇軾、張耒、陳與義、曾幾,乾隆還為每位詩人題寫了一段話。
杜甫的這一段畫面,杜甫站在一間瓦屋前,看著一棵梅樹,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杜甫為何露出了笑容?我們須從該畫選用的詩句“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中找。也許是在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這時杜甫已離開成都,住在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他的弟弟杜觀北上藍(lán)田迎娶新婦時,曾繞道夔州與哥哥短暫相聚,杜甫得知弟弟從藍(lán)田回到江陵(今湖北荊州)后,寫下了《舍弟觀赴藍(lán)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出自第二首。杜甫的喜首先是因為弟弟的喜事,其次是杜甫也有移居江陵的計劃,也許這一計劃就要成功,兄弟之間再也不會分別,經(jīng)歷了太多漂泊后終于能安定了,杜甫喜不自勝,尋梅花一同歡笑。
乾隆為杜甫題寫了一段滿是敬意的話:“忠君愛國之意,鯨魚碧海之辭。萬里風(fēng)煙之地,三冬落寞之時。雖傲寒如梅也,亦將有所不禁,而先生處之若夷,獨巡檐而索笑,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夫何不宜?!睙o懷氏、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他們的時代風(fēng)俗淳樸而優(yōu)美。傲寒如梅,卻不是孤芳自賞,將自己隔絕在一切人世間美好的情愫之外;傲寒如梅,也不是目空一切,心靈的曠達(dá)、蒼生的悲喜,同在高士的心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