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簡稱“冀”,與河南省相對應,河北省因位于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nèi)環(huán)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河北地處中原地區(qū),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涿鹿縣來說,人口超30萬,隸屬于張家口市。五千年前,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zhàn)、耕作、融合,至于涿鹿縣這一縣名,則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一
首先,涿鹿縣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在地理位置上,涿鹿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北京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9°40′—40°39′,東經(jīng)114°55′—115°31′之間,涿鹿—懷來盆地西部。北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qū)交界,西北隔黃羊山與宣化縣相望,西南與蔚縣毗鄰,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和保定市淶水縣接壤,東北與懷來縣相鄰。涿鹿縣南北長90公里,東西寬43公里。就逐鹿縣的歷史來說,五千年前,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zhàn)、耕作、融合,開創(chuàng)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比如涿鹿之戰(zhàn),就是黃帝和蚩尤之間的大戰(zhàn),開創(chuàng)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今河北省涿鹿縣一帶成為燕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張家口市涿鹿縣一帶屬上谷郡這一建制。西漢時期,該地區(qū)屬幽州上谷郡,并于今縣境內(nèi)設(shè)立涿鹿(因涿鹿山得名,治今礬山鎮(zhèn)三堡),下落(治今涿鹿鎮(zhèn)西)、潘(治今保岱)3縣。由此,就涿鹿縣這一建制,始于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涿鹿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時期,改設(shè)廣寧郡,仍設(shè)立三縣于原治,唯下落改稱下洛。
三
北魏時,今涿鹿縣一帶屬燕州廣寧郡,州、郡治下洛縣。并改下洛縣為廣寧縣,仍設(shè)立涿鹿、潘縣于故址。北魏末廢潘縣,北齊改設(shè)懷戎縣。同時廢廣寧、涿鹿2縣。由此,在南北朝時期,該地區(qū)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廢北燕州、改屬涿郡,為懷戎縣地。唐朝建立后,今涿鹿縣一帶屬河北道媯州懷戎縣。到了唐朝中期,該地區(qū)隸屬河東道新州。遼國時期,在今涿鹿縣一帶設(shè)立永興、礬山2縣。南宋時期,該地區(qū)屬德興府,大安元年(1209年)改永興縣為德州縣,仍設(shè)立礬山縣于故址。
四
最后,至元二年(1265年),元朝省礬山縣并入永興縣,今涿鹿縣一帶屬順寧府保安州(治永興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該地區(qū)屬京師保安州(徙治今懷來縣新保安)。清朝取代明朝后,今涿鹿縣一帶為保安州(治今縣城),屬宣化府。到了1916年,改為涿鹿縣,屬直隸省口北道。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涿鹿縣屬之。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涿鹿縣屬河北省張家口市。截至2018年底,涿鹿縣總面積達2802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為36萬人。
文/情懷歷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