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南北寬62、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計,全部發(fā)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馬約6000余件。2009-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一號坑進行第三次正式發(fā)掘,發(fā)掘位置位于一號坑T23、T24方,包括G8-G11四個過洞、Q8-Q10三個隔墻、俑坑的北邊壁等第三部分,發(fā)掘面積約430平方米。 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馬16匹;戰(zhàn)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兵器柲多處、弓弩箭箙多處;發(fā)現(xiàn)車馬器、兵器、生產(chǎn)工具等,共計近千件(組)。期間歷經(jīng)多位專家的不懈努力,到今年田野工作已基本結束,現(xiàn)進入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階段。
一號坑的第三次發(fā)掘工作為秦俑、秦史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新的寶貴材料。在第三次考古發(fā)掘中在加強考古研究的同時,積極普及公眾考古知識,讓珍貴文化遺產(chǎn)惠及人民群眾,為保護傳承文化遺產(chǎn),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俑坑建筑結構:俑坑的木質結構是由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構成框架式結構,較其他陪葬坑由墊木——地板——立柱——廂板木——棚板木所構成的廂槨式顯得技術原始,兵馬俑陪葬坑應該是陵園中修建較早的一組陪葬坑。
在俑的等級與軍陣方面:明確了特殊俑的職能;初步搞清了軍陣的排列規(guī)律。
在車屬遺跡方面:清理出籠箙等遺跡。并判定其為車配置裝納雜物之器,并非馬槽。
在武器裝備方面:認為俑坑內的長兵器主要為鈹與戟;短兵器分辨出兩種青銅劍有等級上的區(qū)別;遠射兵器,解決了檠木的使用問題;防護設備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指揮設備清理出鼓與鼓槌。
陶俑制法上的新突破,認為俑的雙臂單獨制作,待陶俑軀干完全作好二次覆細泥,細部雕飾包括鎧甲已完成后再粘接雙臂,搞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物勒工名”方面認為有其具體實施的范圍和程度,不同的產(chǎn)品有著不同的質量要求。
彩繪保護與文物修復也有了新的突破,到目前為止已修復陶俑約140余件。
兵馬俑考古項目獲得了《西班牙阿斯圖利亞斯王子獎社會科學獎》。秦始皇陵大遺址考古獲得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3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犊脊虐l(fā)掘現(xiàn)場出土脆弱遺跡臨時固型材料研究》獲得了“十二五”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chuàng)新獎一等獎。以一號坑新出土的彩繪兵馬俑為主要展品的《真彩秦俑》展獲得了“第十二屆(201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記者 郭青 張琪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