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生產(chǎn)在前朝的基礎之上,取得了空前的發(fā)展,從而開創(chuàng)了明清御窯制瓷業(yè)的第一個高峰。這一時期所制瓷器獨創(chuàng)與多元兼?zhèn)?,品質(zhì)與氣勢共存,特殊品種更為世之殊罕,堪稱一代之奇。
Lot 3304
明永樂
釉里紅海水錐拱蒼龍教子圖大梅瓶
H: 41.3 cm
來源:
廣東私人舊藏,1980 年代購自于歸國香港收藏家
本品唇口,短頸,豐肩斂腹,脛部收束,至足部外撇,平底。造型端莊秀麗,線條優(yōu)美,亭亭玉立。值得一提的是,其底部紫光下可見帶有西方書寫風格的藏品編號,因流傳甚久,加之底部平坦,而筆墨淡化。但從書寫風格推測,其早期當為歐美私人或某一收藏機構(gòu)之舊藏。瓶通體施透明釉,釉面清潤厚腴,如脂似玉,宛如隱青呈色,頗具時代特點。釉下以釉里紅兼錐拱技法滿飾蒼龍教子圖。畫面中海水洶涌,細浪翻騰,海面見兩條錐拱蒼龍,碩首虬身,怒目圓睜,利爪怒張,顧首回盼身下小龍,氣勢極為凌人。脛部錐拱兩條小龍,身形修長,與蒼龍相顧盼,四目相對,呈順應之勢,表現(xiàn)出對蒼龍之尊崇。所飾龍紋以留白錐拱而成,髭須胡髯,龍鱗背鰭之刻畫纖毫畢現(xiàn),且與釉里紅分界鮮明,凸顯了其尊貴的主體地位。海水則純以釉里紅繪就,線描、渲染及留白技法相結(jié)合,極具裝飾效果。蒼龍教子圖誕生于明代永樂時期,其雖為瓷器裝飾紋樣,但卻飽含了永樂皇帝對于儲君朱高熾的殷切期望。
永樂大帝是明朝歷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其在當政的二十三年間,文治武功兼?zhèn)?,如營建紫禁城,派遣艦隊交通南洋,組織編撰《永樂大典》,制作大量官方用器等方面,建樹極多。這一時期,宮廷使用瓷器的頻率有所增加,這與永樂皇帝的倡導不無關(guān)系。據(jù)《明太宗實錄》中關(guān)于西域回回結(jié)牙思進貢玉碗一事,朱棣回絕道“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于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永樂皇帝寧用瓷而不用玉的態(tài)度,足見其對國朝御窯瓷器的重視和喜愛。另外,在瓷器燒制方面,永樂初“欽命中官一員,特董燒造”,中官苦心竭力,無不用命。正因如此,永樂一朝才得以燒制出如本品般的曠世名品,為后世所欽慕。
明代早期釉里紅瓷器的極盛,這與明廷的高度重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據(jù)《明史》卷六十七《輿服三》載:“(洪武)三年(1370 年),禮部言歷代異尚……今國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于赤為宜,從之?!笨梢娂t色不僅是明代至高無上的顏色,而且代表著莊嚴的禮制。崇尚火德,以紅為尊,以及明室對朱紅的專有權(quán),催生了釉里紅器的大量燒造。但高溫釉下銅紅呈色極不穩(wěn)定,燒制難度大,成品率低,因此其在中國陶瓷生產(chǎn)史上曾數(shù)度中止。正是為此,傳世永樂御窯釉里紅瓷器益顯珍貴,恰若本品燦若明珠,尤值珍視。作品造型端莊大氣,器物線條變化優(yōu)美,構(gòu)圖嚴謹,紋飾描繪精細,釉里紅發(fā)色濃淡相宜,頗具永樂時期繼往開來,大氣磅礴的皇家氣韻。明人王世懋《二酉委譚》中評價永樂瓷器時云“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倍颂幩洝磅r紅為寶”或為紅釉,或有可能為釉里紅,但無論所指,皆可說明時人對永樂釉里紅或紅釉瓷器的推崇。檢索公私收藏可知,除本品外,與本品相同的傳世作品目前僅見2 例,存世之罕,由此可見一斑。
故宮博物院藏品
一件為故宮博物院之館藏,見耿寶昌先生《明清瓷器鑒定》一書。此件梅瓶原為清宮舊藏,口徑8.8 厘米,高41.9 厘米,底徑18厘米。兩者對比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本品與故宮博物院之舊藏,無論是造型、尺寸和紋飾,還是釉里紅呈色效果等諸方面均極為相似。眾所周知,明代承襲元代制度,宮廷所需瓷器,都先由內(nèi)府“定奪樣制”,后發(fā)于御窯照樣制作。而本品與故宮所藏即應為同一批次發(fā)樣燒制,后呈送于明代宮廷內(nèi)使用。
埃斯肯納齊、玫茵堂藏品
另外一件最早為美國紐約著名華人古董商戴潤齋收藏,1988 年又被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納齊收藏,其所藏的這件永樂梅瓶,于1993 年10 月27 日在香港蘇富比釋出,后被世界頂尖中國瓷器收藏家玫茵堂購買,后由美國西陵基金會(Xiling Group)收藏至今。此件梅瓶曾也多次出版于相關(guān)著錄中,之后又常常被世界知名博物館借展展出。如2018 年借展于大英博物館,足見私人藏家及世界知名博物館對此類稀世作品的認可和珍視。
傳統(tǒng)所見明代梅瓶肩部豐滿圓潤,而本品造型獨特,腹部和元代相比更加開闊穩(wěn)重,收腰纖細,足部外撇,此式造型在永樂時期所制梅瓶中也十分鮮見。其造型端莊穩(wěn)重,龍紋錐刻而出,使其紋飾更加剛勁有張力,氣勢非凡。
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藏品
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藏品
此式梅瓶與傳世所見永樂梅瓶略有不同,然而檢索傳世及出土資料可知,此形制的永樂束腰梅瓶,除釉里紅作品外,尚見有青花類作品。如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所藏一件明永樂青花海水暗刻龍紋梅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永樂地層中發(fā)掘出土了與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所藏相類似的青花梅瓶標本。此外,北京海淀香山路出土一件永樂白釉青花“內(nèi)府”款帶蓋梅瓶,該梅瓶現(xiàn)藏于首都博物館。以上梅瓶實例,雖與永樂釉里紅梅瓶品種不同,但造型非常相似,這也反映出了共同的時代特征。另外,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雅堅斯博物館藏有一件宣德款青花云龍紋梅瓶。雖為宣德作品,但在造型上仍然保留了濃厚的永樂遺風。
首都博物館藏品
美國納爾遜·雅堅斯博物館藏宣德作品
中國瓷器種類繁多,可謂爭奇斗艷,在眾多種類中,釉里紅瓷是我國傳統(tǒng)釉下瓷器品種之一,它作為中國瓷壇的一枝奇葩,以其紅白相映的獨特魅力受到青睞,歷代以來均被視為瓷中珍品,在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陶瓷古籍文獻中,把青花、釉里紅和高溫色釉瓷統(tǒng)稱為“窯彩”,有“千窯一寶之稱”。它具有濃厚鮮艷的紅寶石般的富麗高貴,又因燒成溫度范圍要求精準、品種產(chǎn)量少、燒制難度大、傳世范圍小而愈顯名貴。此外,釉里紅呈色鮮麗,在我國傳統(tǒng)習慣上,常以這種色彩象征吉祥康樂,是別有特色的傳統(tǒng)瓷器燒制藝術(shù)。歷朝歷代,因釉里紅瓷器燒制難度較大,故傳世精品不多,尤為珍貴。明代早期和清康雍時期是釉里紅瓷器燒制的兩個歷史高峰,明代釉里紅瓷器的燒制是在元代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而來,而清代早期釉里紅瓷器的復燒,一方面與窯業(yè)技術(shù)的逐漸成熟有關(guān),另一方面與追慕和再現(xiàn)前朝瓷器名品的審美品位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而在此時,宮廷舊藏永樂釉里紅作品以其卓然大氣的風范,成為清代康雍時期宮廷竭力追慕的對象之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作品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作品
香港望星樓藏清代作品
查閱資料得知,國內(nèi)外館藏中,仍可見到數(shù)件康雍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追慕永樂釉里紅海水龍紋梅瓶的作品傳世,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北京頤和園藏有兩件,所飾龍紋雙眼皆以青花點染,別具特色,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偽托款;此外,故宮博物院、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香港望星樓及瑞士鮑爾基金會皆藏有雍正作品,可資比較研究。
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藏清代作品
瑞士鮑爾基金會藏清代作品
對比觀察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康雍時期追摹之作是以永樂釉里紅梅瓶為摹本燒制而成。但其造型、發(fā)色、畫工、胎釉等與永樂器區(qū)別明顯。這說明清代宮廷在慕制永窯作品過程中,又根據(jù)斯時審美品位進行了改造和創(chuàng)新。清代雍正時期由于燒造技藝的進步與成熟,仿永樂器釉里紅梅瓶整體造型更加雋秀,線條更加優(yōu)美工整,紋飾清晰、發(fā)色均勻,符合雍正帝審美。而永樂梅瓶造型相比更顯豪放渾厚,藝術(shù)感染力非常強,形制大氣磅薄,筆觸奔放靈動、自然揮灑。所飾海水紋,雍正時期工整中略顯死板,永樂時期海水翻騰磅礡、非常灑脫,猶如故宮博物院所藏永樂青花海水紋大香爐所繪海水般,具有洶涌澎湃之勢。
故宮博物院藏永樂青花海水紋大香爐
此件永樂釉里紅海水錐拱蒼龍教子圖大梅瓶舉世罕見,圖案精彩絕倫,整體氣勢磅礴,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堪稱瓷中瑰寶,彰顯出大明永樂王朝之雄渾氣勢。這件器物超出了常人對永樂器物的一般認知水平,因此具有極高的收藏和學術(shù)研究價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