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金鑾殿?!
人家明明就是乾清宮啊,“正大光明”4個字明明白白寫著呢!
眾所周知,紫禁城中是沒有一座叫“金鑾殿”的宮殿的。
那我們常說的金鑾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金鑾,一般用來指代皇帝的交通工具,鑾,就是皇帝車駕上系的鈴鐺。
戰(zhàn)國青銅鑾鈴 觀復博物館藏
金鑾殿這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是大明宮中的一座偏殿,詩仙李白經(jīng)常出入這里,還留下了“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的詩句。
不知道是李白大大的影響力太大,還是金鑾殿這個名字聽起來就金光閃閃,符合皇帝的氣息。此后詩詞作品和戲曲小說中,都用金鑾殿來指代皇宮大殿。
送君直上金鑾殿。情知不久須相見。
——宋·辛棄疾
中興天子急賢才,相期共入金鑾殿。
——宋·丁求安
歸來卻侍金鑾殿,好看霜毛映玵貂。
——宋·楊萬里
故人夜直金鑾殿,僵臥獨聽宮門鐘。
——宋·陸游
久而久之,金鑾殿就成為民間對皇宮中最為重要的正殿的泛稱。
根據(jù)這個標準,紫禁城中能配得上金鑾殿這個名稱的,就只有太和殿了。
太和殿
太和殿,明代時又叫奉天殿、皇極殿,順治年間才改成現(xiàn)在的名字,是整個紫禁城中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
它長64米,寬37米,加上宮殿下方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臺基,通高超過35m,其宏偉龐大,冠絕紫禁城。
除了建筑體量,屋頂也是古代建筑等級的重要體現(xiàn)。
太和殿的屋頂是等級最高的重檐廡殿頂,脊獸數(shù)量更是多達10個,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是絕無僅有的。
太和殿的屋頂
此外,太和殿位于紫禁城中軸線上最顯要的位置,是當之無愧的核心,重要性不言而喻。
故宮平面示意圖
因為等級實在是太高,一般性的活動都不配在這里舉辦。
能讓太和殿打開大門的,只有國家級的重大典禮,比如新皇登基大典,皇帝大婚典禮,萬壽節(jié)(皇帝生日)、元旦、冬至三大節(jié)日的慶祝儀式等。
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中的太和殿
搞清楚了金鑾殿指的就是太和殿,問題又來了,寶哥哥是怎么判斷出那條床簾不屬于太和殿的呢?
很簡單,因為床簾上“正大光明”4個字跟太和殿不匹配!
故宮重要的宮殿內(nèi)都有懸掛匾額,太和殿的匾額上是“建極綏猷”4個字,當年由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現(xiàn)為復制品)。
建極綏猷:意思是皇帝上對蒼天,下對黎民百姓,都負有神圣的使命,既須承天而建立法則,又要撫民而順應大道。
而“正大光明”4個字,屬于乾清宮,出自順治皇帝親筆(現(xiàn)為復制品)。
乾清宮
乾清宮是什么地方呢?
故宮是座前殿后宮的建筑群,前面用來給皇帝辦公、治理天下,后面就是皇帝一大家子居住的地方。
故宮平面示意圖
乾清宮高20多米,建筑面積約1400平,是后宮建筑里等級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后宮中地位最高的人——皇帝就住在這里。
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曾以乾清宮為寢宮。
除了日常起居之外,皇帝們還會在這里讀書學習、召見官員、處理日常政務。
每逢節(jié)假日,皇帝一家的家宴慶典也會在這里舉辦。
按照記載復原的乾隆年間乾清宮家宴
金鑾殿(太和殿)是舉辦典禮用的,乾清宮是睡覺用的,那皇帝最重要的活動——上朝又在哪里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上朝又分為大朝和常朝。
大朝一般只在正月初一、冬至和萬壽節(jié)這幾個特別重大的節(jié)日才會舉行,如果沒其他意外,一年就三次,而且只為慶祝不談工作,屬于禮節(jié)性的朝會。
地點就選在太和殿。
《徐顯卿宦跡圖冊·皇極侍班》 皇極指的就是太和殿(明代曾稱皇極殿)
真正用來處理政務的、上班性質(zhì)的上朝,屬于常朝(準確來說是常朝中的日朝),又叫“御門聽政”。
“御門”兩個字非常寫實,因為地點確確實實就是在門洞子里:明朝和清初在太和門,康熙年間改到了乾清門,此后一直延續(xù)到清末。
太和門
乾清門
起初,御門聽政是需要每天進行的,尤其康熙年間,那真是風雨無阻。只有在康熙生病、出巡或者其他重要節(jié)日的時候,才會暫停。
但從雍正開始,御門聽政的頻率就大幅下降了,乾隆年間,平均一年也就舉辦十一二次;等到咸豐,在位11年,御門聽政的次數(shù)不足50次。
不過,這到不是因為清代的皇帝越來越懶(雍正的工作狂屬性眾所周知),而是因為奏折制度的確立。
雍正批閱的奏折
從康熙年間開始實行的奏折制度,讓大小官員都可以直接通過奏折向皇帝報告工作,而皇帝通過批閱奏折,基本上也就完成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根本不需要再到門洞子里跟大臣討論。
于是,御門聽政逐漸變成一種例行公務,只是皇帝熟悉政務和勤政的象征,頻率逐漸降低直至同治年間完全消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