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溫標
一般說, 溫度表示物體冷熱的程度, 這只是從現(xiàn)象上說.從科學意義上講, 溫度實際上是表示物體分子運動的速度, 它反映物體內(nèi)能的大小.當物體獲得熱量時內(nèi)能增加, 溫度就升高;當物體失去熱量時, 內(nèi)能減少, 溫度就降低.所以, 物體溫度的升降取決於外來熱量的多少.物體的溫度條件, 還取決於該物體的比熱大小.以同樣多的熱量給予比熱大的物體, 它的溫度升高得少;而給予比熱小的物體, 它的溫度升高就大.
用來測量溫度的單位是度.經(jīng)常使用的有三種溫標, 一是攝氏溫標.它把在標準壓力下純水溶解和純水沸騰的溫度作為基點, 把兩個基點之間的距離分成100 等分.純水溶解的溫度定為0℃, 而純水沸騰的溫度定為100℃, 它們之間每一等分稱1℃.
水的溶解點相當於32°F, 而沸騰點相當於212°F.所以華氏溫標基點間的距離分成為180 等分.
愷氏溫標又稱為絕對溫標.在這個溫標上, 把干空氣體積變成零的溫度取為0°K, 它相當於-273℃, 水的融解點相當於273°K, 而沸騰相當於373°K.
在氣象學和人們的生活中, 常用攝氏溫標.但是在說英語的國家, 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 多采用華氏溫標.而在科學研究中, 最好使用愷氏溫標.
三種溫標之間的關(guān)系是:
略
如果要從一種溫標換算成另一種溫標.則可按下面的公式進行.
略
其中, t、x、T 分別表示攝氏溫標、華氏溫標和愷氏溫標的數(shù)值
氣溫、地溫和水溫的關(guān)系
人們通常用大氣溫度來表示大氣的冷熱程度, 稱為大氣溫度或氣溫.這是為了區(qū)別於土壤溫度(土溫)和水體溫度(水溫)來說的.如果不是為了這種區(qū)別, 我們說溫度, 就是指氣溫, 也不會造成人們誤解.
因為大氣的熱量主要要來自地面, 地面的性質(zhì)和狀況又有很大差別, 海洋和陸地, 高山和平原, 沙漠和森林, 潮濕地區(qū)和干燥地區(qū)等等, 不同的地面情況對大氣溫度的影響也不相同.
海洋和陸地的差別最有代表意義.例如, 在某一緯度上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相同, 可是結(jié)果并不一樣.陸地上劇烈升溫, 海洋上升溫卻十分和緩, 為什么呢? 仔細分析, 至少有以下原因:
第一, 陸地的反射率大於海洋水面.導(dǎo)致陸地實際吸收的太陽輻射比海洋少10%~20%, 由於這個原因, 陸地升溫應(yīng)比海洋大, 而冷卻則比海洋快.
第二, 陸地對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都不透明, 吸收的太陽輻射都用在加熱很薄的陸地表面.水面雖然對紅色光和紅外線不透明, 但對可見光其余部分和達到水面的紫外線都是透明的, 這一部分輻射能量可以達到海洋的深層.
第三, 巖石和土壤都是不良導(dǎo)體, 傳導(dǎo)到土壤下層的熱量很少.水卻相反, 有很高的傳導(dǎo)本領(lǐng), 得到的太陽輻射能很快地向下層傳導(dǎo).
第四, 巖石和土壤不能上下左右流動, 海洋上卻有波浪、洋流和對流進行熱量的水平輸送和垂直交換.
第五, 巖石和土壤的比熱, 小於水體的比熱.巖石的比熱約為0.8368 焦/克·度;水比熱是4.184 焦/克·度.如果將4.184 焦熱量給1 克水, 溫度可升高1℃;如果將4.184 焦熱量給1 克巖石, 溫度可升高5℃.
第二到第五個原因, 使陸地得到的太陽輻射只集中於表層, 導(dǎo)致地面迅速而劇烈地升溫, 從而加強了地面和大氣的感熱交換.而水面則將太陽輻射的一部分向下層傳播, 使水溫不斷升高, 傳給大氣的感熱自然減少.
第六, 海面有充足的水源供應(yīng), 蒸發(fā)強烈, 消耗了水面很多熱量, 使水溫升不高, 減少了空氣的感熱交換, 但是熱量多以潛熱形式被帶到大氣中.感熱是可以感覺到的熱量, 能立即使氣溫升高;潛熱暫時不能升溫, 只有當水汽凝結(jié)時, 才能釋放潛熱, 加熱大氣.
由此可見, 即使在同樣太陽輻射條件下, 地溫和水溫之間仍有很大差別.它們的大氣熱量交換方式(是感熱還是游熱)和數(shù)量都不相同, 從而產(chǎn)生天氣和氣候的差異.
地球上天氣和氣候的差異, 并不僅僅發(fā)生在海洋和陸地之間, 即使都在陸地上, 沙漠和森林, 荒地和農(nóng)田, 干燥地區(qū)和潮濕地區(qū), 山脈的向風坡和背風坡, 陽坡和陰坡等等, 天氣和氣候也不相同.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地面干燥或潮濕情況有關(guān).相對干燥的地面更接近一般陸地表面情況, 相對潮濕的地面更接近水面的情況, 只是差別沒有陸地和海洋對比那樣突出罷了.
從赤道到極地 由於太陽輻射是隨緯度增加而減少的, 所以, 就整個地球來說, 氣溫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不過這個規(guī)律往往受到其他因素干擾, 在同一緯度上, 溫度并不一定相等.特別是在高緯度地區(qū), 海陸間的溫度相差很大.為了說明單純的緯度對溫度的影響, 人們就以緯度平均氣溫來比較, 辦法是從各月與年等溫線圖上, 求取每隔10°緯度圈上等距36 點的溫度, 然后加以平均, 就可以得到各緯度的緯度平均氣溫.通常是計算0°、10°、20°、30°直到80°的緯度平均氣溫.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把緯度以外的影響互相抵消掉了, 只剩下緯度的影響.從緯度平均氣溫看, 氣溫隨緯度增加而降低的規(guī)律就十分明顯.例如, 全年緯度平均氣溫(見下表), 無論在南北半球, 都是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的.赤道是26.2℃, 到緯度55°附近變成負值, 到極地都在-20℃以下.不過有趣的是, 地球最熱的緯度并不是赤道, 而是在北半球緯度10°的地方, 這個緯度被稱為"熱赤道".赤道只有在北半球冬季才是最熱的緯度, 到7 月份, 最熱的平均氣溫已經(jīng)移到北緯20°.在南半球, 因為海洋面積大, 緯度平均氣溫隨緯度增加而降低的規(guī)律更加明顯.
氣溫的年較差是一年中最熱月平均氣溫與最冷月平均氣溫的差值.從熱赤道向兩極年較差是增加的.西沙(北緯16°50′)年較差只有6.0℃, 漠河(北緯53°28′)卻高達50.0℃.這個特點與冬夏季太陽輻射的差值向極地增加有直接關(guān)系.不過南半球各緯度的年較差都比北半球小, 這與南半球海洋面積遠遠大於陸地面積的情況有很大關(guān)系.
冬暖夏涼與冬冷夏熱的秘密
我們已經(jīng)知道海洋和陸地溫度有很大差別.海洋對溫度有很大的調(diào)節(jié)功能, 當太陽輻射強的時候, 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輻射熱.并通過海水內(nèi)部的熱量交換, 將大量熱量儲存起來.當太陽輻射減弱的時候, 海洋又能將儲存的熱量釋放出來.所以, 海洋與陸地相比, 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陸地則是冬冷夏熱, 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約大一倍, 海洋面積則比南半球小, 所以, 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熱, 冬季比南半球冷.北半球夏季平均溫度22.4℃, 南半球只有17.1℃, 北半球冬季平均溫度8.1℃, 南半球卻有9.7℃.
在高緯度, 大陸的影響冬季比夏季顯著, 冬季大陸降溫劇烈, 而夏季升溫卻不很大.例如, 在北緯40°附近, 沿海的天津1 月為-4.0℃, 向內(nèi)陸到呼和浩特降到-8.1℃(訂正到海平面), 共降低了4.1℃, 而在7 月天津是26.4℃, 到呼和浩特升到27.9℃, 只升高1.5℃.
在低緯度, 大陸的影響夏季比冬季顯著, 夏季大陸升溫劇烈, 而冬季降溫卻不大.例如, 在北緯30°附近, 7 月杭州氣溫28.4℃, 武漢28.8℃, 共升高了0.4℃, 而1 月都是4.1℃.海陸影響在各個緯度之間有不同效果, 說明海洋對氣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在不同緯度不同季節(jié)都不相同.
高處不勝寒
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在地球表面, 距離地面越遠, 氣溫就越低, 氣溫隨著高度增加而降低.難怪, 宋朝蘇東坡也發(fā)出感嘆: "高處不勝寒".在山地, 不同海拔高度地點的氣溫也是隨海拔高度降低的, 不過在山地的測點與低處平原的測點都接近地面熱原.為什么也會有這種溫度差別呢? 原因是山地凸出於自由大氣中, 高山上的溫度除了受本身的地面熱原影響外, 還受到自由大氣溫度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山越高, 山地地面溫度與自由大氣溫度的差值就越大, 自由大氣對山地氣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就越明顯.例如, 廬山比九江高出1132 米, 冬季1 月平均溫度卻從4.2℃降到-0.2℃;夏季7 月從29.4℃降到22.5℃.冬季降低了4.4℃, 夏季降低6.9℃.我們把兩個地點的溫度差除以它們的高度差(以100 米為單位), 就得到它們之間氣溫的溫度梯度, 九江與廬山的溫度梯度1 月是-0.39℃/100 米, 7 月是-0.61℃/100 米.
溫度梯度不僅隨季節(jié)變化, 而且隨地形具體情況也有很大差異, 例如, 在秦嶺北坡就小於南坡, 北坡年平均溫度梯度-0.45℃/100 米, 南坡卻有- 0.54℃/100 米.主要原因是在冬季, 北坡有冷空氣經(jīng)常聚集, 減少了盆地與高山的溫度差值.北坡冬季1 月溫度梯度只有-0.34℃/100 米, 而南坡處在冷氣流的北風位置, 1 月仍有-0.54℃/100 米, 但在夏季這種情況并不存在, 南北坡溫度梯度都是-0.55℃/100 米.
另外, 由於自由大氣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高山上的溫度年變化和日變化也是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的, 用最熱月溫度減去最冷月的溫度的差值表示年變化, 稱為年較差.九江的年較差為25.2℃, 到廬山就降到22.7℃, 年較差不僅隨高度減少也可因坡向不同而有差別.秦嶺以北的西安年較差達27.6℃, 到華山降到24.2℃, 可是在秦嶺以南的安康年較差只有24.2℃, 與華山幾乎沒有差別.當然, 這與安康緯度偏南, 云、霧及降水較多也有很大關(guān)系.
氣溫的周期性變化
氣溫的日變化與年變化, 是與太陽輻射日變化與年變化相聯(lián)系的, 是一種周期性變化.
從一天來說, 氣溫一天中有一個最高值和最低值.日出后, 隨著太陽輻射增強, 溫度升高, 由於地面熱量傳遞給空氣需要一定時間, 所以氣溫的最高值出現(xiàn)在午后兩點鐘左右, 隨后氣溫逐漸下降, 一直下降到清晨, 在日出之前達到最低溫度.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的差值, 稱為日較差, 日較差也隨緯度和季節(jié)有很大變化.這主要與正午太陽高度有關(guān).在低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大, 太陽輻射日變化大, 所以氣溫日較差也大, 平均在12℃左右, 而在高緯度只有3~4℃, 夏季正午太陽高度比冬季大, 所以夏季氣溫日較差也大於冬季.例如, 長沙7 月日較差為9.0℃, 冬季1 月只有5.7℃.地表性質(zhì)對溫度日變化影響很大, 在熱帶, 海洋上的氣溫日較差1~2℃, 而在內(nèi)陸常可達 15℃以上, 沙漠上??蛇_25~30℃, 山谷的氣溫日較差大於山峰, 凹地的日較差大於高山, 干燥地區(qū)大於潮濕地區(qū).雨天和陰天氣溫日較差明顯小於晴天, 而且很不規(guī)則.
從一年來說、氣溫的年變化也有一個最高值和最低值, 但出現(xiàn)時間并不與太陽高度最高和最低值的時間(夏至與冬至)對應(yīng), 而是要落后1~2 個月.陸地落后較少, 海洋落后較多.在內(nèi)陸地區(qū), 7 月最熱, 1 月最冷;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區(qū), 最熱月是8 月, 最冷月是2 月.最熱月與最冷月的差值稱為年較差.氣溫年較差是隨緯度而增大的.海洋上冬暖夏涼, 年較差比內(nèi)陸?。睾5奶旖蚰贻^差30℃, 到內(nèi)陸的呼和浩特增加到35℃.
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
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是指日與日之間的不規(guī)則變化, 主要是由於天氣變化引起的.寒潮暴發(fā)、冷空氣活動、鋒面移動、氣旋活動等等, 都可以引起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二、八月亂穿衣", 就是因為春、秋過渡季節(jié), 氣溫非周期性變化大的緣故.
氣溫的地理分布
氣溫在地球上的分布, 以緯度、海陸分布和高度的影響最為突出.在緯度的影響下, 氣溫隨緯度升高而降低, 同一緯度上的氣溫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海陸分布影響下, 海洋性強的地方, 冬天比同緯度溫暖, 夏天比同緯度涼爽;大陸影響強的地方, 冬天可以把寒冷擴展到較低的緯度, 夏天可以使炎熱向較高的緯度延伸.大陸面積的大小, 距海遠近, 盛行氣流是離岸風還是向岸風, 海洋洋流的性質(zhì), 都可以決定海陸分布影響的程度.例如, 歐洲處於大西洋的東岸, 沿岸有墨西哥暖流經(jīng)過, 又處在西風位置, 所以冬季很溫暖, 夏季溫度也不高.隨著深入內(nèi)陸, 海洋影響逐漸減弱, 而大陸影響逐漸增強.世界上的絕對最高溫度(63℃)出現(xiàn)在索馬里境內(nèi);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出現(xiàn)在東西伯利亞身米亞康(-73℃), 雖然距海都不遠, 但是不利的氣流條件, 使這些地方得不到海洋的調(diào)節(jié), 導(dǎo)致溫度十分極端.世界最低溫度-90℃, 出現(xiàn)在南極大陸內(nèi)部.我國漠河冬季最低溫度-52.3℃, 吐魯番夏季最高溫度49.8℃, 都是在大陸內(nèi)部地區(qū).
在高度的影響下, 山地和高原溫度低於四周平原地區(qū).例如, 青藏高原冬季顯得特別寒冷, 1 月溫度都在-10.0℃以下, 所以人們都稱青藏高原為僅次於南極和北極的世界第三極.即使在夏季, 青藏高原內(nèi)部7 月溫度仍在1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