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閱讀古代典籍、小說、詩詞時,往往會遇到年齡代稱的問題,這些代稱都有出處,不少代稱至今仍在沿用。
【襁褓】 統(tǒng)稱一歲以下的嬰兒,襁褓是用來包裹嬰兒用的被子和帶子。
【孩提】 指二三歲的兒童、幼兒?!睹献印分杏?#8220;孩提之童”的說法。后人趙歧注解道:“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垂髫】 三至七八歲。古時小孩頭上扎起來的下垂的短發(fā)叫垂髫,后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這種叫法主要用于男孩。
【童蒙】 童指兒童,蒙為蒙昧,也就是指兒童入學前的四至六歲之間。
【齔齠】 因小孩七八歲時換齒而起,專指七八歲。
【總角】 八至十二三歲?!对娊?jīng)》中有“總角丱兮”的說法。“角”為小髻,“丱”表示兒童的發(fā)髻向上分開的樣子。因古時十來歲的孩子都是這樣梳結(jié)頭發(fā),后人便稱少年時期為“總角”。
【束發(fā)】 古代男孩長到十五歲時束發(fā)為髻,然后,“就大學,學大藝,履大節(jié)焉。”(《大戴禮記》)因此,“束發(fā)”便成為十五歲男孩的代稱。
關(guān)于男子的年齡代稱,還有這樣的說法:“人生十歲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有人注釋說:“十歲曰幼,時始可學也”。后來沿稱十歲為幼年之學。青年男子二十歲,還不健壯,稱為“弱冠”,表示還年輕,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壯有室”是指男子三十歲已經(jīng)成熟,可以結(jié)婚成家了。
關(guān)于女子的年齡代稱,有這樣一些說法:
【豆蔻】 “豆蔻年華”之說源于唐代詩人杜牧在《贈別》一詩中寫道:“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初。”后人因此稱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外行似芭蕉,淡黃色,果實扁球形,種子象石榴子,有香味,果實和種子何以入藥。
【志學】 指十五歲??鬃釉凇墩撜Z》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后人就以“志學”作為十五歲的專稱。
【及笄】 《禮記》中說:“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舊時稱女子十五歲為“及笄”,也指女子已經(jīng)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笄,是古代用來插頭發(fā)的一種簪子。女子十五歲開始以簪結(jié)發(fā),舉行笄禮。與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一樣。
【破瓜】 古代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借指十六歲女子,又喻婚嫁年齡。有時也用于男子,則是借稱六十四歲。北宋呂巖贈張洎詩中,‘成功當在破瓜年’,指的就是八八六十四歲。”
【花信年華】 專指二十歲女子。”花信“是指花期。
【而立】 源于《論語·為政篇》,孔子說“三十而立”,后人便以“而立”專指三十歲。
【不惑】 同不惑一樣,亦源于孔子語,“四十而不惑”,以此借稱四十歲。
【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同樣是孔子的說法,后人尊此稱五十歲為天命之年。
【耆艾】 《禮記》說:“五十曰艾”,“六十曰耆”,“耆艾”便代稱五六十歲。
【花甲】 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子,后人便以“花甲”稱年滿六十歲。
【古稀】 指七十歲。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曲江》一詩中曾寫道:“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 稱八十歲到九十歲。《毛傳》說:“八十曰耋”;《孔傳》說:“九十曰耄”。
【期頤】 指一百歲。《禮記》載:“百年曰期,頤。”方氏愨說:“人生以百年為期,古百年以期名之。”鄭玄注解道:“頤,養(yǎng)也。”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休養(yǎng)”的意思。
【喜壽】 七十七歲的稱呼。
【米壽】 八十八歲的稱呼。
【白壽】 九十九歲的稱呼。
以上三種對于未到整數(shù)的年齡的稱呼,是源于郭沫若與華羅庚的談話。七十七歲為喜壽,是因為“喜”的草體看上去就是七十七,"米"字拆分為八十八,“白”字是“百”字短一,意為九十九。另外還有:89歲稱為“乙壽”,108歲稱為“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