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和制茶技術首先被引入了日本和韓國,然后通過南海引入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
16世紀,它傳播到歐洲國家,然后傳播到美洲大陸,從北方傳播到波斯、俄羅斯等國家。
那么日本茶道、韓國茶禮、英國下午茶、印度紅茶,跟中國茶到底有何淵源呢?
中國茶葉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中國茶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不斷擴大了中國茶產業(yè)的規(guī)模。
同時,使茶成為全國的常規(guī)飲料,進而隨著中外經貿文化交流傳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種植和生產茶葉,其中亞洲22個國家,非洲21個國家,美洲11個國家,大洋洲3個國家,俄羅斯和葡萄牙是歐洲的茶葉生產國。
2016年,世界茶葉出口額中,我國茶葉出口額為2016.2億美元,居世界首位,超過肯尼亞和斯里蘭卡。
五大洲有50多個國家種植茶葉,120個國家從中國進口茶葉。世界上有超過6億人喜歡茶和茶文化。
可以說,中國賦予了世界茶的名字,茶葉為世界人民增添了健康和幸福,世界茶業(yè)也因中國茶葉而變得更加繁榮。
因此,中國茶葉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將中國茶推向世界,促進全球茶葉貿易的發(fā)展,促進世界茶葉經濟的繁榮和發(fā)展。
茶文化以茶為基礎,體現(xiàn)出鮮明的精神內涵。它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產物。
唐代中期,中國茶籽被帶到日本種植,茶樹開始向世界傳播。805年,一位日本僧侶從天臺山的國慶寺回家,將茶籽種植在日本附近的河流中。
這是中國茶傳播的最早記錄。
茶文化在12世紀傳入日本。日本禪師榮熙將茶帶回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中得到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產生了日本茶道。
日本是中國第二大茶葉出口國。主要原因是茶文化的不斷發(fā)展,消費者對茶健康功能的不斷認可,茶葉消費模式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
后來,日本僧人七浦昭明在景山寺學習了景山茶宴、斗茶的飲茶習俗,并帶回了日本。在此基礎上,日本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茶道。
不過對日本茶道影響最深,真正推動茶道發(fā)展的還是16世紀的茶人千利休。
千利休原名與四郎,后來被日本天皇敕賜“利休居士”號才被稱為千利休,千利休出生于商人世家,他的父親特別熱衷于“茶の湯”,而“茶の湯”就是茶道的初型。
因為父親的影響,千利休自小就對茶十分感興趣,后來在他17歲時就拜師學習茶道。
千利休對茶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根據日本茶道經典《南方錄》的卷頭記載,就能窺見千利休個人對茶道的理解。
“草庵茶的第一要事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華住宅,美味 珍饈是俗世之舉。加以不漏雨,飯以不餓肚為足,此佛之教誨。 茶道之本意”。
這段話的意思是茶道和佛教相關,追求美味珍饈這些俗物,是無法得道的,只有空無一物,才是茶道的正解。
日本戰(zhàn)國和安土桃山時代,戰(zhàn)亂紛雜,千利休跟隨政治家豐臣秀吉做事,后來豐臣秀吉通過自己的聰慧果斷結束了戰(zhàn)亂。
統(tǒng)一日本后豐臣秀吉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開始重用千利休,用茶道來安撫武士,自此千利休“和、敬、清、 寂”的“草庵茶道”思想在日本盛行。
從那時起,日本的茶產業(yè)就形成了。
隨著中日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日本的茶產業(yè)不斷發(fā)展。
早在朝鮮三國時期,茶就作為儀式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韓國茶禮起源于中國古代飲茶習俗,融合禪宗文化、儒家和道教倫理、韓國傳統(tǒng)禮儀而形成的。
在新羅時代,中國的飲茶風氣隨著佛教傳入朝鮮半島,由次煎茶在朝鮮寺廟奉行。
后來逐漸被朝鮮半島的王室發(fā)現(xiàn)重視,因為茶葉和佛教有關,所以一開始茶葉是被當做祭祀來用的。
在韓國的歷史上茶葉多用于“功德祭”和“祈雨祭”的祭祀活動,他們往往會先設置祭壇,祭壇一般是先搭建一個潔白的帳篷。
然后在帳篷之下放入八只繪有鮮艷花卉的屏風,在正中間在掛一幅“茶圣炎帝神農氏神位”的條幅,而他們所祭祀和崇拜的就是中國“茶圣”炎帝神農氏。
最后在條幅下面的長桌之上,放入三個小圓臺,中間小圓臺里需要放入一個成色漂亮的青瓷茶碗。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茶葉開始不再是祭祀專用,同時也被上層社會的雅士和老百姓們當做解渴忘憂的飲茶之用。
中國的茶道精神為和、敬、廉、美,日本的茶道精神為和、敬、清、寂,而韓國的茶道精神為和、敬、怡、真。
其實可以看出來韓國茶文化既受中國影響,也衍生出了自己的茶文化特點,韓國的茶文化和禮儀融合,形成了一種禮儀茶文化。
韓國的歷史都很重視禮儀教育,因為這是他們用儒家傳統(tǒng)教化民眾的一種方式,飲茶沏茶的禮儀中也充滿了儒家思想的影子。
除此之外韓國還把中國的禪宗文化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一起,和他們韓國的傳統(tǒng)禮節(jié)融為一體。
品茶被他們當做一種儀式,在品茶中人們需要按照尊卑長幼的順序進場,在沏茶飲茶期間舉止需要得體,合乎禮儀才可以。
中國的制茶技術和泡茶器具深深的影響了韓國,在當時韓國茶器多以紅石泥、黃泥等材料制成的陶瓷為主。
大約在10世紀左右,韓國還出現(xiàn)了青瓷和白瓷的泡茶器具,而這些燒制工藝多受中國五代時期燒窯的影響。
一開始韓國甚至日本并不知道茶席,直到中國茶文化的引入,韓國才有了茶席和茶館。
印度是切碎紅茶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其茶葉起源于中國。
雖然印度也有野生茶樹,但印度人不知道如何種植和喝茶。直到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才開始將茶籽從中國引入印度種植茶葉。
今天,最著名的紅茶產自阿薩姆邦,阿薩姆邦于1835年從中國引進。
中國專家曾前往印度指導茶葉種植和釀造技術,包括生產小品種紅茶。直到茶葉切割機的發(fā)明,紅茶才成為全球主食飲料。
西方語言中的“茶”一詞多來源于廈門、福建、海上貿易口岸、粵語方言中“茶”的發(fā)音。中國給世界起了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種植和制茶的技術。
因此,世界各國的茶產業(yè),直接或間接地與中國的茶葉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中國不僅是茶樹的發(fā)源地,也是最早制作茶葉的國家。由于中外經貿和文化交流,中國茶葉和茶葉技術傳播到日本、朝鮮等地,后來又傳播到世界各地。
因此,中國的茶葉技術催生了世界茶業(yè),影響了世界茶業(yè)的發(fā)展。
歷史上,從未種過一片茶葉的英國人,用從中國進口的茶葉,打造出自己獨具特色、舉世聞名的“英式下午茶”。
隨著中國茶道、茶藝和茶葉知識的廣泛傳播,世界各國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茶文化生活方式,共同筑起了世界茶文化的長城。
在17世紀中期,歐洲貿易商和傳教士在中國認識了茶,在之后他們就將茶葉和飲茶方法引入了歐洲市場。
不過當時因為茶葉只能從商人手中買到,所以很多英國人并不能欣賞到茶葉,茶葉也只有上層社會的人享受到,而且也只會在特殊重要的場合才會被拿出來。
不過到18世紀,就不一樣了,自從英國人開始大規(guī)模從中國進口茶葉后,下午茶文化就開始在上層社會奉行,英國的很多人都開始飲茶。
因為中國茶文化的引入,英國人開始從主要飲用綠茶轉為紅茶,后來還將紅茶、牛奶與蔗糖進行結合。
在1662年,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和英皇查理二世成婚,在凱瑟琳公主龐大的嫁妝中就有幾箱來自中國紅茶,自此中國紅茶被帶入英國宮廷。
紅茶的味道甜醇為主,口感香濃,很受英國人喜歡,所以英國人的下午茶主要選用紅茶。
后來大吉嶺紅茶、祁門紅茶、錫蘭紅茶成為了英國下午茶的必選茶。
隨著時間的推移,茶葉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中國茶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使得我國茶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
中國茶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并依附于茶文化,如客人飲茶,以茶放松,以茶鍛煉和“清代,尊重,和諧,美麗”的茶道理念。
這些對各國的茶愛好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促進了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和交流。
參考文獻:
聯(lián)系客服